孕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黄友琼 李文珊 林晓琪 刘楚霞

【摘要】    目的:分析孕产妇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方法:用综合焦虑或抑郁量表筛选孕34~41周焦虑/抑郁障碍的孕产妇100例,随机抽取50例症状自评定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另外50例只做常规健康。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哺乳方式构成差异有显著意义,干预组喂养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因素与发病有关,适当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协调医患关系,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Follow-up Study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Periods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periods. Method: 100 pregnant women from 34 to 41 weeks were selected and followed up with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50 of them were followed up for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other accepted only healthy instruction. Result: The scal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ervention group from in control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al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lower in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P<0.01). the rate of the model of breast-feed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group, and the model of breast-feed was higher in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egnancy or postpartum period was related to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Key words:  Anxiety;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nurse         

  妊娠期妇女复杂的心理变化中,焦虑或抑郁最常见,尤以孕晚期发生率较高。孕妇过度焦虑,长期抑郁与某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护理人员对入院孕产妇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而对焦虑或抑郁倾向的孕妇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导致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如妊高征、早产、胎儿窘迫、胎儿畸形、难产、产后出血、剖宫产等发生率增高,为此,我们采用焦虑/抑郁量表筛选孕34~41周患焦虑/抑郁障碍的孕妇100例,随机抽取50例进行心理干预,另外50例只做常规健康教育,探讨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孕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筛选有焦虑/抑郁障碍的孕妇共50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7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孕34~41周平均孕39周 ,两组间年龄、文化程度、孕周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高危孕妇比例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心理测验前后交谈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孕妇主要临床表现及对分娩方式的依从性,指导孕妇能够配合医生选择的分娩方式。

  1.2.1  调查量表:焦虑或抑郁症状筛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判定标准:A代表焦虑表,A<8分为阴性,A≥8分为阳性;D代表抑郁表,D<8分为阴性,D≥8分为阳性。

  1.2.2  资料收集:参加心理护理的护理人员为护师以上职称,经过一定心知识的培训,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能认真、地分析并指导每个孕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在心理测验前后交谈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在患者及亲属知情的前提下进行,由护理师统一指导,由患者口述,护理师代为填写问卷。

  1.2.3  心理干预:问卷调查中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均给予相应心理疏导与护理。措施:①一般心理疏导,根据孕妇的知识水平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卫生宣教,针对孕妇目前的心理状态,科学、认真地分析及解释;②以各种方式对患者示以真情与关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树立恢复健康的自信心;③注重心理预防,尽早收集孕妇的心理信息,对孕妇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如对妊娠分娩种种紧张恐惧的想法予以疏导,明确妊娠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可以避免的,而有些问题则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同时告知,护理干预的目标及效果取决于心理护理者与孕妇的共同努力;④家庭支持疗法:让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共同参与。掌握孕妇的妊娠情况及伴随的种种情绪变化。正确对待妊娠、分娩。使孕妇得到系统支持,从而帮助孕妇缓解或减轻甚至消除焦虑及抑郁症状;⑤必要时给予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加以。

  1.2.4  统计学处理:两组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顺产率和哺乳方式的比较应用经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比较(略)

  由表1可见,进行试验前两组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均低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顺产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顺产率比较(略)

  两组顺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后两组产后出血量的比较,见表3。

  表3  干预后两组产后出血量的比较(略)

  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两组哺乳方式构成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哺乳方式构成比较(略)

  两组哺乳方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所占比例比较大;而对照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所长比例比较大。

  表5  两组对照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略)

  两组孕妇对护理人员服务的认可,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孕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所占比例大,达100%满意。

  3  讨论

  随着社会、计划生育的实施,人们对优生优育期望值越来越高。妊娠、分娩虽然是一个生理过程,对婴儿及母亲的健康与生命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从而对孕妇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他们过度忧郁、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甚至发生自杀倾向。我们调查的100例有焦虑或抑郁障碍的孕产妇中,高危孕妇占80%,正常孕妇占20%。提示,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的心理障碍发生率高,必须引起重视。     

  入院的孕产妇除常规的健康外,对于高危孕妇必须进行心理护理。根据孕妇具体情况予以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等心理护理。以减轻甚至消除孕产妇焦虑或抑郁情绪。从表1可见适时地心理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孕产妇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她们能正确对待妊娠分娩,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妊娠中,焦虑或抑郁造成大脑与内脏的平衡失调,如内分泌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可使孕妇的动脉收缩,血流减少,而孕妇体内去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及其它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使宫缩减弱,产后出血量增加。从表4可见,干预后产妇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焦虑或抑郁亦对孕产妇的乳汁分泌有所影响。表5,干预后母乳喂养所占比例较大,两对照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所长比例较大。这与心理因素可直接兴奋或抑郁大脑皮质并可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有关,从而影响产妇乳汁的产生和排出。为孕产妇提供妊娠,分娩生理知识外,还应提供妊娠、分娩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不良心理反应的知识,尤其要加强高危孕妇的心理保健工作,适时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以促进孕妇身心健康,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安全。满足产妇的健康教育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
    [1] 张理义. 妊娠、分娩的心理障碍[J].临床心,2003,10(1):140.

  [2] 孙健. 220例晚期妊娠孕妇综合性焦虑抑郁量表调查分析[J].行为医学,1997,6(2):108-109.

  [3] 范玲,黄醒华. 对孕妇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 中华国产医学杂志,2001,4(3):185.

  [4] 廉玉兰. 560例产妇产后初期心理状态,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14):61-62.

  [5] 周耀. 采用HAD量表评价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J]. 护理学杂志,2005,20(20):65-66.

  [6] 陈琳. 健康教育在产后母乳喂养中的作用[J]. 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27(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