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及指数与尿白蛋白关系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敬军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脉压指数;,,尿白蛋白类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l)与尿白蛋白(AlD)的关系,评价脉压和脉压指数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为4组,测量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和PPI;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ALB和血脂的水平。结果:组间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均无显著差异;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尿ALB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尿ALB水平密切相关,在评定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方面价值比高。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脉压指数;  尿白蛋白类关系

  Correlation Between Dynamic Pulse Pressure,Pulse Pressure Index and Albuminuria in Senile Hypertensive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pulsepressure(PP),pulsepressure index(PPl) with albuminuria(ALB),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PP and PPI in reflecting early renal injury.Method: 220 cases,whose PP and PPI level were measured by the dynamic blood pressure(BP)  monitor 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ALB and blood lipid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e turbidimetric assay and the ALB level was compared among the groups.Result:Sex ,age and the  abnormal blood lipi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groups.With the increase of  PP and PPI,  ALB lev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Conclusion:There is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PP,PPI and ALB and they are more Valuable than SBP and DBP in reflecting early renal injur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Key words:  Aged;  Blood pressure;  Albumins;  Hypeaension      

  动脉血压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是评定高血压严重性的较好指标。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指出,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脉压(PP)对心血管状况的预测作用大于SBP和DBP[1,2]。有关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PP和脉压指数(PPl)对肾损伤后尿白蛋白类(ALB)的影响的报道很少。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青岛市中心(132例)、青岛海军干休所(88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220例,其中男116例,女104例,年龄60~76岁,平均(66.2±7.9)岁。统计对象:对于高血压已诊断明确且已服降压药但血压未达标,近期内2次非同日测量血压者的纳入统计对象;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其他疾病没有列为统计对象。

  1.2  方法:经动态血压监测PP和PPI,分析4组动态变化;按PP≤40mmHg、41~60mmHg、61~80mmHg和>80mmHg;按PPI≤0.40、0.41~0.50、0.51~0.60和>0.6患者分4组进行比较。所分析对象均行血液生化、心电图及心脏血管超声检查。

  1.3  动态血压测量:采用惠普血压监测仪。监测时间为:8:00至次日8:00;测量间隔为8:00~ 20:00情况,每15 min一次,夜间20:00―次日8:00情况每隔30 min一次;同时,每次记录SBP、DBP、PP及心率。有效血压标准:SBP 70~260 mmHg,DBP 40~150 mmHg,心率30~200次/min。24h动态PP=平均动态SBP平均动态DBP,动态PPI=动态PP/平均动态SBP。

  1.4  尿ALB及其他参数测定:收集患者24h尿液。预先加有防腐剂(10 ml甲苯)的清洁容器中,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ALB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清晨空腹血糖、血脂。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包处理,在机上完成。分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 LSD-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PP及PPI水平与尿ALB水平的关系:各组间年龄、性别比、高血压病程、血脂异常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PP及PPI的增加,尿ALB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2。

  表1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PP水平时尿ALB的变化(略)

  注:与PP<40 mmHg组比较;**P<0.01

  表2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PPI时尿ALB的变化(略)

  注:与PPI~<0.40组比较; **P<0.01

  2.2  Spearman相关变量分析结果:以SBP、DBP、PP、PPI为自变量,以患者24 h尿ALB量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SBP、DBP、PP、PPI与24 h尿ALB量呈正相关,其中以PPI相关系数(r)值最大,相关性最明显,PP次之。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高血压可导致早期肾损害,出现ALB尿;而且ALB尿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结构的早期损害有关[1]。翟丽华[2]研究结果显示:PP是导致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老年人的血压参数中,PP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是预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较好指标;PP增大已被一些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证明可能是决定高血压病人心血管重塑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PP作为间接反映大动脉顺应性的指标,不仅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脏、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也是高血压性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3];PP高者有更严重的肾功能障碍。PPI为PP与SBP的比值,根据非线性弹性腔理论,如血管顺应性是压力的函数,那么它的变异程度明显小于PP,同样,同等大小的PP也可通过比较SBP大小来评价血管顺应性的大小,故有学者认为以PP评价血管硬化程度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报道PPI在同一个体变化幅度明显小于PP,能更好地反映血管硬化的程度[4];随着PPI的增加,PP和SBP相应增加,DBP则是呈下降趋势,PPI能更好地反映老年人血压变化的特点。与诊断标准水银柱血压相比,24 h动态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能更为准确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5]。据此本文资料采用动态血压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研究。

  表3  各血压参数与尿ALB量相关分析结果(略)

  尿微量ALB可以作为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6]。本研究结果显示,随SBP、DBP、PP、PPI的增高,尿ALB的水平明显增高,变化情况与尿ALB之间的相关系数以PPI最大,PP次之,SBP和DBP最小。由此可以表示PP和PPI较之SBP和DBP能更好地反映高血压对肾损伤的程度。而PPI较PP又更能反映效果,PPI与尿ALB水平的关系最为密切。PP是SBP与DBP的差值,是SBP相对增加而舒张压相对下降所致,反映了动脉血压的波动情况。PP增高的基本机制是大动脉僵硬度的逐渐发展,反映了大动脉的硬化程度。增大的PP对血管起着一种“冲击”的作用,使血管壁所受压力增大,管壁弹性容易疲劳和断裂,血管壁严重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导致肾动脉硬化及血流减少,出现肾损伤,这可能是尿ALB水平增高的原因。但是PP只是一个相对值,变化较大;而PPI是PP与SBP的比值,其变化幅度明显小于 PP,且二者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在不同个体PP相同而 SBP、DBP不同时,PPI的差异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效果较PP更好。本研究也显示,PPI较PP更能反映高血压患者尿ALB的程度。   

  有关脉压和脉压指数在预测高血压靶器官中的地位及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现在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高血压病人的中不仅要控制SBP和DBP在理想的范围,而且还要降低脉压和脉压指数。医师具有这样意境,才能可能采取尽量避免或减轻高血压造成的肾损伤方面的治疗;有助于我们评价脉压和脉压指数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研究,以便在临床工作中早期筛选出容易发生肾损伤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治疗、预防性干预。

  :

  [1]  柏淑禹,郑闻,陈茂华,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脏结构改变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2005,19 (1):44.

  [2]  翟丽华,董少红,李光展,等.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心血管重塑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1,15(2):78.

  [3]  王静,苑杰.脉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关系探讨[J].山东医药,2006,46(4):50.

  [4]  杨鹏麟,徐定修,张素勤.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6):334.

  [5]  王静,苑杰,胡万宁,等.3 850名老年人脉压指数水平分析[J].老年学杂志,2005,25(1):15.

  [6]  沈丹,哈黛文,孔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p2―MG、IgG、尿白蛋白的变化[J].高血压杂志,2002,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