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向利,吴德昭,杨莉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急腹症;临床诊断;分析

  [摘要] 急腹痛的原因多种多样,表现各异,通过认真的体格检查,正确的诊断思路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是确立急腹症诊断的重要基础。明确诊断急腹症,对于患者转危为安,减少医患纠纷,搞好医疗安全防范,都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急腹症;临床诊断;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急诊科、消化内科门诊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以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的患者,后经相关检查确诊或住院手术证实的各种有腹痛疾患,共计94例,现将诊断过程及思路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56例,女38例,年龄为16岁~76岁,平均47岁。

  1.2 症状和体征       

  腹痛部位:右上腹痛22例,左上腹痛24例,上腹痛24例,右下腹痛7例,左下腹痛3例,全腹痛3例,无固定疼痛5例;阵发性疼痛56例,持续性疼痛38例;腹痛伴随症状,腹痛伴恶心、呕吐6例,伴发热14例,伴腹泻26例,伴休克2例,心跳骤停1例,有两种以上伴随症状51例。腹痛体征:上腹部压痛26例,右上腹压痛16例,左上腹压痛143例,脐周压痛5例,右下腹压痛5例,全腹压痛1例,压痛不固定5例,肾区叩痛9例,下腹部压痛15例,压痛不明确18例,背痛4例,(指疼痛发生在24 h之内)。

  1.3 辅助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项目有:血、尿、粪常规,肝功:腹部B超、X线、心电图、内窥镜、CT、血生化、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测定以及必要时腹腔穿刺。

  1.4 诊断方法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部分病例手术证实,全部病例均诊断明确,见表1。

  1.5 镇痛剂使用情况       

  无一例使用麻醉性镇痛剂,确诊前约占23%的病例用了解痉类镇痛药(6542注射液和维生素K3注射液)。

  2 结果

  腹痛的病因及确诊依据,见表1。表1腹痛的病因及确诊依据病因(略)

  3 讨论

  腹痛往往是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临床症状。急腹症的及时明确诊断,对于患者转危为安以及减少医患纠纷,搞好医疗安全防范,都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临床一线医师的关注和重视。导致腹痛的原因往往多种多样,既有内科疾病、外科疾病,还可能是妇科疾病。其病因复杂,表现各异,除一部分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典型,能够较快明确诊断外,仍有相当比例的腹痛患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对于接诊医生来说,丰富的临床经验,认真的体格检查与正确的诊断思路,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是确立诊断的重要基础。

  4 尿妊娠试验(+)、B超、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手术证实卵巢囊肿蒂扭转

  手术证实腹痛大多数有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但也有非腹部脏器所致者。例如本组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以腹痛为明显临床表现,常规心电图不能发现,后查肌钙蛋白确诊。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较常见的病因有: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急性活动,消化性溃疡和胆系疾病,感染科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痢疾腹痛亦很明显。不同的患者其腹痛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性疾病有如下特点:腹痛有轻有重,短期内病情一般无变化,腹痛可反复发作,但加重者不明显。往往症状与体征不一致,主诉腹痛剧烈,但腹部体征不明显,甚至部分患者病变部位喜按压。一般无明显腹肌紧张,局部轻压痛或压痛,但无反跳痛。一般检查血象正常或稍高,无中毒现象,更无循环衰竭及休克征象,腹部X线一般无明显异常。但胸透、常规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对于明确诊断是有帮助的。外科急腹症在急诊科也是经常遇到的,有些诊断很明确,还有一些不能当即就明确诊断。例如阑尾炎早期发病,疼痛并未固定到右下压腹,无反跳痛时,往往与急性胃炎相混淆。这就需要一个医学动态观察过程,随着疾病演变过程逐步明确诊断。胆石症,急性胰腺炎往往与进食油腻食品、暴饮暴食或酗酒有关。泌尿系结石多突然发作,以肾绞痛为表现,一般血象正常或白细胞轻度增高,尿常规往往多见红细胞,B超检查往往能发现结石所在。不能确诊者可通过肾盂造影明确诊断。育龄妇女急腹症要警惕宫外孕破裂(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出血),腹痛为持续性,疼痛一般不剧烈,随着病情延长,表现为表情淡漠,血压下降,甚至休克。B超及腹腔穿刺对于确诊是很有帮助的。卵巢囊肿蒂扭转则以突发疼痛持续不缓解为特点,一般手术后证实。关于疼痛特点,一般是空腔脏器疾病以阵发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用解痉剂有缓解效果。实质脏器病变多为持续性疼痛,不缓解。腹腔外疾病所致腹痛一般较轻,位置不固定,压痛不明显。另外在明确病因之前,镇痛剂的应用使临床医生十分为难,有时候很难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因为疼痛类型可以提供重要诊断线索[1],因此我们仍然应当在腹痛明确病因之前尽量不用或少用镇痛剂,一般不用麻醉性镇痛剂,如果要用则选择解痉类镇痛剂。

  方献:

  [1]王贤才,译.当代内科诊断与[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