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丽,张宇明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摘  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健康,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无影响。方法:随机将1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实施常规宣教及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及家人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生活质量评估按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标准(QOL)评定标准测定。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和家属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分子靶向的开展,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看到了治愈的希望,患者的存活期逐渐延长,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愈来愈受人们的关注。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了解白血病的相关知识,调整其不良心态,对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护能力,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我们在对白血病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病人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8岁~70岁,平均45岁;高中以上35例,初中68例,小学23例,疾病类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8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8例,均为初发病例。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宣教组63例,对照组63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配对选择宣教组患者家属63名,其中男37名,女26名,年龄23岁~67岁,平均43岁。与患者关系:配偶30名,子女21名,父母10名;其他2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0名,高中以下33名。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入院后对两组病人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向他们介绍急性白血病的相关知识,各种检查的目的及意义,并发症,营养支持、心理社会支持等。宣教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首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评估与信息收取,了解其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社会支持的需要程度,对药物知识的认识水平,状况,家属对病人关心程度及态度。加强白血病知识宣教。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接受能力向他们介绍疾病的的基本知识、化疗的目的及必要性、预防化疗副作用的方法,以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给予用药、饮食、卫生、休息等方面的指导,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地参与到疾病的过程和护理中来。加强与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亲友、同事经常探视、陪伴,给患者以情感支持。由主管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单,根据病人住院病程和病情进展,家属的不同文化层次及具体情况,采取一对一、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将有关健康教育内容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每周5次,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内容讲解2次以上,每次10 min~15 min,然后患者及家属复述所讲内容,家属在计划单上签字,表示已听过该项目的内容,要求家属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中。在教育后次日,让家属复述健康教育知识的大概内容,以便对健康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对未掌握内容反复宣教,并重新填写计划单,在单上注明已掌握、未掌握的内容,直到患者及家属全部掌握。

  1.3  效果评价 

  采用孙燕、周际昌主编[1]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QOL)评分标准”调查表,在完成本次化疗后的第7天对两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测定,内容包括躯体方面指标7个,心理方面指标3个,社会人际关系方面指标2个。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宣教组病人生活质量良好和较好为65.08%,对照组25.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均值比较,见表2。表1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率比较(略)表2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均值比较(略)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该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时间长,许多患者一旦得知患病后,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反应,甚至在治疗完全缓解后,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仍不能消除,以悲观、失望、恐惧的心态过着每一天,看不到将来与希望,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医学模式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仅仅改善症状已不能满足患者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更多的患者迫切需要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白血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变化取决于自身及其周围亲属对他们的影响。因此,对白血病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是完全必要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白血病患者和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宣教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在具体指标中,除疲乏、疼痛、家庭与同事的理解与配合等方面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通过健康教育,病人对白血病有所认识,对治疗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精神、食欲、睡眠也明显改善,而疲乏、疼痛、治疗副作用低于对照组,提示积极有效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主要含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通过对家属的有效交谈和沟通,详细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与心理需求,对于家属的负性心理,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减缓家属对患者疾病的担忧,焦虑情绪,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让家属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2],给患者以心理和情感支持,不但使病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而且可获得精神上、心理上的安慰,减轻心理负担,有助于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并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这样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即使治疗过程遭遇再多挫折、艰辛及痛苦,患者亦能最终克服困难,以坚强、乐观的心态与疾病作斗争,从而取得身体功能的长期改善及情绪功能的改善。其二,改善病人的身体功能和情绪功能,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我们通过对白血病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白血病的、转归、治疗的作用、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了家属照料病人的水平,以便能积极有效地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与医护取得联系,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三,家属为病人提供照顾时,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使病人感受到家人的关爰及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少了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从而提高了患者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总之,对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增进家属对患者的理解、支持、关心和鼓励,可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减轻心理压力,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已经成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如何运用高质量的教育手段,对不同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背景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护士既要精通本专业医学知识和技术,又要了解心、社会学、行为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需要促进护士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3],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354.

  [2]蔡于勤.对烧伤病人家属行健康宣教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杂志,2005,8(9).

  [3]朱银冰,熊超英.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