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防范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晓燕,白敏芳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摘  要] 本文从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入手,对非技术原因引发的医疗纠纷提出对策,着重于有效沟通与关爱的内容与方法,强调懂得医患双方利益,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重视语言技巧等,才能建立病人的信任,进而避风险,说明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比职业技能更重要。

  [关键词] 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Some Think Highly of CounterMeasure in Guarding Against of Medical Disputes

  ZHAO Xiaoyan,BAI Minfang

  (Xi'an Central Hospital,Xi'an Shaanxi 710003,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writen according to reasons for medical disputes,then proposes countermeasure of nontechnical factor's medical disputes,its stresse is effective linking up and showing great concern over,it also emphasizeson understanding bothside benefits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patients,reinfores selfaccomplishment and language skill,obtains trust of patients.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at relationship in bothsideis more important than professional technique to a certain degree.

  Key words:Medicine dispute;Guarding against;Countermeasure

    近年来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普及,法律意识增强,人们普遍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医疗纠纷呈逐步上升趋势,影响和干扰着的正常工作,加之现行的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举证责任倒置”的明确规定,加大了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为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医院举证能力,本文提出了几项有针对性的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1  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

  1.1  主体违法  未经注册的,或未在上级医务人员指导下从事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主体,在医疗活动中发生过失;医务人员未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和核准的许可范围内从事医疗护理工作,造成病人人身伤害或死亡。

  1.2  行为违法  包括工作失误,对病人反映的情况,不细心观察,不采取防范措施,病人病情变化或恶化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失去抢救时机;未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违反保护性医疗制度;未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使用过期失效药品及医疗器械等。

  1.3  理解偏差  缺乏有效沟通,对病人的文化社会背景、心理等的要求不了解,对其家属立场的理解力,意见的重视程度和方式不当;缺乏对病人的亲和力,日常忽视仪表举止,说话态度,用词等让病人及家属产生误解,甚至曲解;医疗信息传达不完整,期间与病人沟通频度少,病人内心失衡,给他们造成不良感受。

  1.4  医疗场所安全隐患  医疗场所内的工具、设施、物品摆放等,因各种原因造成病人及探视者的身体或财物损害。

  2  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2.1  建立有效沟通与关爱的新型医患关系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各种医疗纠纷中,真正因医疗技术原因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所占比例并不高,40%以上与医务人员缺少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以及法律意识有关[1]。Beckman等的研究表明,治疗过程是否完善甚于实际事故,是引起更多投诉的主要原因,研究还表明71%的证词与医患之间的沟通质量有关[2]:病人到医院就诊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包括不完全的解释),必然会产生不满的心理反应,这就是一些高技术的医疗单位,亦有被投诉的原因,医务人员应当承认,随着医疗信息的透明化和水平的提升,医生应当重视与病人进行更为有效体现出关爱的沟通;良好有效的沟通包括:应用图像、数据,分解治疗步骤,给病人“讲病”,介绍该病的相关知识,帮病人分析病因、疾病类型、治疗方法、治疗费用,使病人清楚的理解治疗的整个过程;理解和确认个人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沟通时要多在理解病人期望上花功夫,采用病人感兴趣的沟通模式―一些病人喜欢直率的描述观点及潜在的危险,但许多老年病人则讨厌谈论并发症等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的事情;表明关爱,表达同情,有意识的理解家属对病人的负疚感,以积极的态度,密切跟踪病人的病情进程,鼓励他们第一时间反馈信息,并及时与家属沟通;分发每日清单及其他问卷时,耐心解释疑问,随时评估病人健康状况。

  2.2  提高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一个医生只有当他自己不是一架医疗机器,而是一个有着广泛兴趣和活泼感受的人,他才能相应的不把病人当作疾病载体,而是当作完整的人对待,才能在医疗实践中不仅关心患者的病情,更关心患者的心情,建立病人的信任;病人如果不信任医生,不理解医生,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2.3  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重视家庭对医疗决定的影响  知情同意书是向患方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的书面证明文件,是病人及其家属行使选择权的形式,也是因行使权力而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书面依据,它对院方完成举证责任有重大意义[3]进行特殊医疗活动(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治疗)前,用融会贯通的医学知识,如实告知病人及家属治疗方案和利弊等情况(患方行使选择权的前提条件),在充分了解本次医疗活动多方面真实信息后,完善签字程序必要时要求病人与家属双重签字,以提高知情同意书的效力,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完善和规范病历书写质量  病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病人疾病发生的详细记录,是医护人员对疾病诊疗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医疗机构应对举证倒置的最主要证据,可以有效的证明医务人员每一步医疗行为的必要性与合法性,护理文件应尽可能与医生记录相吻合,避免引发新的纠纷源头,而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病人可以随时复印病历的客观记录部分,所以医务人员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范、完整的记录,不得涂改、隐匿、销毁,避免遗漏重要症状和体征,杜绝因病案记录存在缺陷引发医疗纠纷,发生纠纷时切莫修改病案资料,完整保留好病案记录,严防丢失。

  2.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抢救器械设备、药品的完好备用  一切医疗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对急救器械设备、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量准备,定时核对消毒,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减少因抢救设备、药品不完备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2.6  制订有效的医疗纠纷防范预案,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医院设有的专门机构,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制定相应的防范预案,当医疗纠纷发生后,根据医疗纠纷防范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病人损害以及事态扩大;患方往往考虑到上诉费用等问题,大都首先有调解的愿望,化“敌对”为“友善”,化“消极”为“积极”,钝化矛盾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对患方提出的主张,尽快给予尽量严谨、诚恳的初步书面答复。

  2.7  医疗设施的设置以“病人”为本,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医疗场所水、电、气、、地面、空间等设施的安全检修、预防,洞悉可能发生的一切安全隐患,杜绝因医疗场所安全因素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3  小结

  医疗纠纷的有效防范,医务人员首先要懂得医患双方的权益,应建立在明晰其产生原因,严格执行现行医疗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的防范;当医务人员面临医疗纠纷投诉时,没有人不会感到恐惧和情感危机,纠纷的直接责任人,对接踵而来的事件是很难应付的,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处处注意收集能够证明医疗行为必要性、合理性、安全性的资料,来降低职业风险;对于管理者,应正确对待病人的投诉,只有这样,方可在保障病人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医疗纠纷防范中值得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加强自身素养和语言技巧,体现出“仁者爱人”之心的人性化服务和心灵交流,提高对病人的理解力,从而获得病人最大程度的信任,愈来愈显重要;医患之间沟通的质量和信任程度是决定患方是否投诉最主要因素,因为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比职业技能更重要,“握着病人的手”要比简单的抢救操作有意义的多。

  

  [1]  李云.少一分缺陷多一分安全[J].医学与,2003,22(5):15.

  [2]  Richard Veerapen.Malpractice Risk Management[N].医师,2004,7(2).

  [3]  曾德春.论病人自主权与签字[J].护理研究,2003,17(1A):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