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的护理干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细惠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血液透析;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护理干预

    [摘  要]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方法 :对45例患者的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进行原因分析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45例患者平均透析62.5个月,其中每例患者在2005年12个透析月中发生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共1次~8次,平均4次。结论:尽早完善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存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血液透析;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症状;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但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呼吸道感染及原发性肺脏疾病的证据,我们对此类病例45人进行了初步病因分析并提出护理干预。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间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98例,其中有呼吸道症状排除呼吸道感染及原发性肺脏疾病者45例,占45.9%,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6岁~74岁,平均42岁;血液透析时间为3个月~8 a,平均4.5 a,每个患者发生呼吸道症状次数1次~13次,平均7次。

  2  原因分析

  根据完整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以下三类:一是循环负荷过重,患者透析期间摄水量过多,体重增长较快,多数患者体重增长大于3.5 kg,循环血容量增加而使肺循环负荷过重导致呼吸道症状。本组患者有25例是与循环负荷过重导致,占55%;二是透析不充分,各种原因导致透析血流量不足或透析间隔时间过长,代谢废物和水清除不完全而使肺泡毛细血管弥散能力下降,肺内压力增高导致呼吸道症状,本组发生12例,占27%;三是血浆渗透压降低,长期透析氨基酸的丢失以及部分患者饮食状况较差容易发生蛋白质营养不良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内水分过多导致呼吸道症状,本组8例,占18%。

  3  护理干预

  3.1  严格限制水的摄入

  3.1.1  正确饮水  加强限制饮水重要性的宣教,建立护理园地,定期发放各种宣传材料,对新透析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与指导,强调限制水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指导患者如何低盐饮食,如何正确适量饮水。

  3.1.2  记录24 h尿量  让患者每周2次~3次监测24 h尿量并进行记录及时发现尿量的减少,对透析治疗前有尿而透析治疗后尿量逐渐减少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避免患者企图增加饮水来改善尿量的错误行为。

  3.1.3  严格控制干体重  两次透析之间增加的体重应控制在5%~6%。在透析前我们准确测定实际体重,由医生或护士进行监督,避免患者随意更改重量;透析中尽量脱水至干体重,使透析结束后患者的体液恢复或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保持正常的容量状态直到下一次透析。如发生低血压也要使其在近期内达到理想体重,采用单纯超滤、低温、高钠、序贯透析等透析方式,透析中持续低流量吸氧,减少因脱水过多性引起的低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必要时透析前停服降压药一次,尤其是透析结束前1 h,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3.2  确保透析的充分性

  3.2.1  严格透析时间  每次透析时间4 h~5 h,从上机血流量正常运行开始时间,设定透析时间,对血流量不足的患者适当给予延长透析时间。患者确保每周透析3次。

  3.2.2  确保透析器质量  严格检查透析器复用的质量并监测透析器容量,建立患者透析器复用档案,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透析器复用的次数,监测透析器容量。透析器消毒前进行漏血监测,密切观察透析器的使用情况,定期行有关化验检查,进一步了解透析的充分性。为提高复用质量,在透析中定时观察动脉端有无空气残留,及时排除,下机及时冲洗透析器,减少纤维蛋白及残血粘附管道。

  3.2.3  保护内瘘  保护内瘘畅通是确保透析充分性的关键,由于患者内瘘的条件不同,且长期穿刺,局部皮肤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我们教育患者透析结束24 h后用40 ℃左右的温热水浸泡内瘘30 min,每天2次,穿刺局部涂抹喜疗妥软膏,内瘘肢体保持干净、清洁、避免在内瘘肢体进行抽血、输液、测血压等操作。

  3.2.4  减少透析并发症  密切监测心血管并发症,教育患者每日自测血压、脉搏、24 h尿量及体重并进行记录,在透析时交给医生,以便更好地确立透析方案;对有出血倾向及伴有各种中、小量出血(鼻衄、牙龈出血、非感染性膀胱出血、月经量过多等)的透析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于透析中抗凝,确保透析安全有效的进行。

  3.3  加强对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重视和关心透析患者的饮食问题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透析只是对肾衰竭的问题性,而营养饮食是持续性的,因此加强营养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之一。

  3.3.1  加强教育  加强营养知识宣教,定期进行营养知识宣教,了解透析患者近期的饮食习惯,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饮食方案:食谱拓宽,避免偏食,避免食用油炸、一次性包装食品;分发《食物成分表》,强调营养要求,即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2 g/(kg・d)~1.4 g/(kg・d),50%以上为优质蛋白,可选用的食物有鸡蛋、牛奶、瘦肉、鱼等,每日能量的供给为125.6 kJ/kg~146.5 kJ/kg[1],确保人体所必须的营养。

  3.3.2  加强护患沟通  沟通是取得患者信任的重要手段[2],增加护士与透析患者沟通的时间,了解近期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改正不良饮食习惯。透析患者的饮食结构遵循的原则是:限制过量的水盐;强调蛋白质的质量;热量充足;易消化,维生素丰富,低磷高钙食物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

  3.4  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治疗,使患者从烦恼和焦虑中解脱出来,配合治疗,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我们努力做到使透析患者从被动地服从到积极参与设立透析方案。从而增加了透析患者的自信心,克服失落感,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保持良好的乐观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人性化服务是提高患者遵医的良药,是透析患者正确认识透析期间加强营养的重要性。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对新透析患者进行循环式宣教,定期检查,了解落实情况,克服患者不依从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透析氛围,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在2005年12个透析月中发生非感染性呼吸道症状共1次~8次,平均4次,发生率比干预前减低43%,同时病人的生活质量也较前提高。

  5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是常见症状之一,注意排除呼吸道感染,注重原因分析,尽早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护理,实施人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1]  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7678.

  [2]  丛亚丽.护理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