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 h动态血压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董绍铁,董欣荣,董晓艳  

【关键词】  血压监测;高血压;脑出血

  [关键词] 血压监测;高血压;脑出血

  24 h Dynamic State Blood Pressure observe of 50 Case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Key words:Blood pressure monitor; Hypertensive; Apoplexy
  
    高血压病是导致脑出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出血也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对住院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脑出血患者5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龄31岁~81岁,平均年龄58.4岁。高血压Ⅰ级8例,高血压Ⅱ级15例,高血压Ⅲ级27例。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

  1.2  实验室检查  血脂增高28例(胆固醇高5例,甘油三酯高23例),血糖增高17例,红细胞压积增高23例,心电图异常35例(左室肥厚17例,18例为STT改变)。

  1.3  CT检查  50例均在发病当天行脑CT检查。在CT片上出血灶为高密度影,提示为新的出血病灶。病灶大小按1/6×长×宽×层面体积[1],出血量在10 ml~60 ml大小。其出血灶分布如下:基底节出血28例,丘脑出血9例,外囊出血6例,脑叶出血4例,原发性脑室出血3例。

  1.4  记录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美国Spacelabs9027无创携带式血压监测仪,对发病24 h~48 h脑出血患者进行监测。袖带缚于患者左上臂,不可过紧过松,以能放进一指为宜。白昼(8:00~22:00)30 min,夜间(22:01~次日8:00)60 min自动充气测量。测量时嘱患者保持静止状态。必须保持袖带与本人心脏在同一水平上,手臂放松。监测24 h后输入微机系统,可提供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由于患者袖带位置移动或松脱,上臂被躯干压迫等均可导致数据误差,影响血压读数的正确性,在分析时,对以下数据剔除;收缩压>260 mmHg(1 mmHg=0.133 kPa)或<70 mmHg,舒张压>150 mmHg或<40 mmHg,心率>200次/min或<20次/min,脉压差>150 mmHg或<20 mmHg。有效数据经微机自动分析打印下列参数: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最低收缩压、舒张压;最高收缩压、舒张压;白昼(8:00~22:00)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20:01~次日8:00)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值(昼)监测过程中>140 mmHg(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的次数百分率;血压负荷值(夜)监测过程中>120 mmHg(收缩压>120 mmHg)或舒张压>80 mmHg的次数百分率。以小时为单位将一天划分为24个时间区间,描绘表达24 h血压,心率随时间的变动趋势。

  2  结果

  从图1中可以看出轻型脑出血患者有双峰一谷长柄形状[2]即上午8:00至9:00时血压偏高,下午17:00至18:00时血压偏高此为双峰,半夜2~3时处于最低谷。总体水平较正常人高。血压波动范围平均值为收缩压≥170 mmHg,舒张压≥90 mmHg。重型脑出血患者无此,24 h血压波动基本在同一水平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即白昼值一夜间值/白昼值<10%,血压波动范围平均值为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10 mmHg。

  图1  为轻型脑出血患者血压趋势图

  图2  为重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趋势图

  3  讨论

  在生理情况下,正常人的血压24 h是周期性的波动即日间上升,夜间下降。波动范围收缩压大于舒张压,而且日间血压波动范围大于夜间。这主要是受下丘脑调节引起的变化。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调节着全身植物神经的活动。日间因交感神经占优势,血压偏高,夜间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血压偏低。轻型脑出血患者有正常人的血压波动规律,主要是出血量少,病灶较小没有直接侵犯到下丘脑。重型脑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多,病灶较大且接近下丘脑直接破坏了下丘脑或由于脑水肿、颅内高压间接影响到下丘脑的供血、供氧,导致下丘脑下部的功能紊乱,丧失了其调节功能,进而导致血压周期性波动规律的丧失。

  脑出血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原因主要是高血压病。调节和控制好血压波动,对预防脑出血至关重要。

  

  [1]  李杨彬,杨宏,朱建坤,等.临床放射学杂志,1993,1:1415.

  [2]  张维忠,龚兰生,陆华.24 h动态血压参数的正常参照值[J].上海医药,1992,1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