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文革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

  [摘  要] 目的:评价CT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23例中,CT显示肿块全部或部分位于肾实质内,边界清楚。其中20例CT显示明确脂肪成分而确诊,3例显示脂肪成分不明显而误诊为肾癌。结论:CT能较准确地诊断含脂肪成分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能显示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信息,而对含脂肪成分较少或不含的肾血管脂肪瘤有一定难度。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

  CT Diagnosis of Renal Angiomyolipim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te the role of CT in diagnosing renal argimyolipoma (RAL).Methods The CT appearances on 23 cases of RAL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CT showed that the tumor of RAL confined to renal parenchyma totally or partially and appreared as well circumscribed.Of which,20 cases were accurately diagnosed as RAL,because CT showed fatty tissues distinctly.Other 3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renal cancers by mistake,for no fatty tissues.shown.Conclusion CT can accurately diagnoes a RAL of fat containing,and display relationship with adjacent constructions of tumor and provide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clinic treatment An accurate diagnoses of RAL with no or few fat containiny is difficult.

  Key words:Renal angiomyolipima;CT;Diagnosis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和CT资料完整的病例共2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从28岁~72岁,平均年龄4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酸痛病者10例,腹部包块者6例,血尿4例,无症状者3例,所有病例均先行B超检查,然后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有6例B超检查后行IVP检查,CT检查时根据B超报告肿瘤大小取层厚5 mm~10 mm,无间隔扫描,增强扫描造影剂为60%或76%泛影葡胺80 ml~100 ml,经肘静脉注射。

  2  结果

  本组23例均为单侧单瘤,其中左侧13例13个肿瘤,右侧10例10个肿瘤,肿瘤直径在3 cm~12 cm之间。CT表现肿瘤均全部或部分位于肾实质内,边界清楚,其中20例平扫密度不均,内含软组织影及脂肪密度影,脂肪CT值在-30 Hu~-90 Hu之间,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及肿块中的间隔不同程度强化。脂肪组织无强化,3例单扫呈软组织密度为主,仅杂夹少许低密度影,CT值在0 Hu上下,6例行IVP检查者1例肾盂肾盏未见异常,2例肾上极肾盏变形,3例肾盂肾盏积液扩张。23例中20例CT明确诊断,3例误诊为肾癌。

  3  讨论

  肾血管平滑肌瘤(RAL)是一种错构瘤,系胚胎组织发育异常或畸形,临床分成两类,一类合并结节性硬化,发病年龄较小,多见于青少年,临床可无泌尿系统症状,CT扫描双肾可见多发小肿瘤,颅内有结节性硬化,另一类为无结节性者,此型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年龄多为40岁以上,此型肿块较大,以单发多见,临床可出现腰酸腰痛,血尿,腹部包块等症状。疼痛原因可能系肿内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所致[1]。如果肿块较小可无症状,而于体检时偶然发现,本组有3例即属于此种情况,两类肿瘤的病理改变基本相同均由异常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按不同比例组成[2~4]。完全型者包括三种成分,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平滑肌脂肪为主者称平滑肌脂肪瘤。病理上典型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包膜呈缓慢膨胀性生长,使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如肿瘤较大可使肾影增大,肾实质变薄,如为侵袭性肾血管平滑肌瘤,则主要向肾外生长,通过包膜进入肾周间隙形成较大肿块包绕肾脏并使肾脏受压。

  由于三种成分多少不同,CT表现变化较大,CT对肾血管平滑肌瘤的特异性在于显示其脂肪密度,借助CT密度分辨率明确有无脂肪存在,CT增强扫描可判定有无异常扩张的血管,典型CT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其中血管平滑肌为软组织密度,脂肪为极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很少出现钙化,瘤内脂肪与平滑肌血管常混杂形成漩涡状或网格状,葱皮样改变,增强扫描肿块与周围结构关系更加清楚,软组织部分强化,畸形血管明显增强,脂肪无强化,本组成23例中有20例CT表现与上述相符。3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脂肪瘤的新观点是根据肿瘤的大小采取,保守或以保留的手术为首选[5],比较典型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检查,不但能定位和定性而且能确定肿块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反映其生长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肿瘤较小或者肿瘤以血管平常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极少者,脂肪检出较难,这类肿瘤易于造成误诊,本组中3 例误诊即属此类。对于此类肿块,采用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有利于肿瘤内脂肪特别是小肿瘤内的脂肪成分检出,螺旋CT由于无间隔连续容积扫描,特别多层螺旋CT速度更快,克服了普通CT呼吸定位差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有利于脂肪检出,另外通过数字图像显示象素CT值,也有助于发现病灶内微小脂肪,当有5个象素CT值为脂肪成分则有诊断意义。

  4  鉴别诊断

  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不难,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与其他肾区肿瘤,鉴别诊断。

  如果肿瘤以脂肪成分为主,血管及平滑肌成分少,全瘤可呈脂肪密度改变易误诊为脂肪瘤,应注意鉴别。方法为开大窗宽,特别是行增强后仔细寻找有无网格状或螺旋状软组织影,或条索,粗细不均管状或绒毛团状血管成分,如有则支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

  有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瘤内见数处小块状低密度灶,边界清,CT值约-10 Hu~+10 Hu,测不到典型的脂肪CT值,增强后皮质期肿物强化密度高于髓质,而低于皮质,瘤内见多数强化血管影密度降低,但有时强化的血管影密度仍然偏高,就应该与多血供肾癌鉴别CT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鉴别,平扫:此类肿瘤由于血管成分多,脂肪少,加之容积效应,很难显示典型脂肪密度,这种情况下平扫所显示清楚的小斑块低密度影(CT值-10 Hu~+10 Hu)代表的就是脂肪灶,有很重要的的鉴别意义,因为进展期多血供肾癌虽常出现缺血坏死,但只有大片坏死易在平扫上显示,小块坏死由于容积容积效应及密度不如脂肪低的缘故,平扫难以显示。增强扫描皮质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高密度强化灶由多条血管构成,实质期肿瘤强化密度减低,但有时强化的血管影仍偏高,而大多血供肾癌平扫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增强皮质期呈结节状明显强化,实质期肿瘤强化偏低。

  少数RAL平扫表现为等密度软组织影,瘤内看不到脂肪增强扫描皮质期全瘤均匀强化,高于正常髓质而接近肾皮质,瘤内可看到血管影,此类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单凭CT难与血供丰富的小肾癌鉴别。

  总之,CT在诊断RAL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螺旋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逐渐普及,绝大部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能作出确诊,对于少数难于诊断的病例,必要时借助MRI对脂肪组织具有的独特的T1、T2信号有助于诊断。

  

  [1]王云华,李德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其病理基础[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20(5):463465.

  [2]盛二燕,陆朴铭,彭卫军,等.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14(2):736738.

  [3]游斌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12(9):571572.

  [4]刘颖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附8例报道[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20(1):2122.

  [5]刘东明,王元天,黄冀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治疗的新观点[J].上海医学,2003,26(5):317319.

  [6]武卫,蔡松长,史时芳.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2):80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