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前牙完全脱位再植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伟楼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牙

  外伤导致前牙完全脱位是口腔科常见牙体损伤性疾病。施行再植术是保持牙列完整,恢复咀嚼、发音和美观的关键。现介绍46例54颗外伤性脱位前牙施行再植的情况,笔者自2000年至2004年经过3 a以上的随诊观察,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6例,54颗脱位牙;男36例、女10例;年龄7岁~42岁,以8岁~20岁居多,共32例,占70%:其中上颌中切牙28颗,上颌侧切牙20颗,下颌切牙6颗;同时脱位3颗牙2例,2颗牙3例,其余均为1颗牙。多个牙脱位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损伤,所有脱位牙均无牙冠、牙根折断。牙脱位时间在1 h内45颗,1 h以上9颗。根据牙根发育情况分为:根尖未发育完全的年轻恒牙12颗,根尖发育完成的成熟恒牙42颗。

  1.2  方法

  1.2.1  脱位牙处理及根管治疗的选择 

  对于离体1 h以内的牙齿或者牙齿发育尚未完成,根尖呈喇叭口状或有牙乳头附着者,则先不做根管治疗,用生理盐水冲洗牙齿表面的污物,注意保持牙周膜。然后置于庆大霉素液体中浸泡备用。由于牙根干燥1 h或以上,所有牙周细胞都已死亡[1],所以对于离体1 h以上的牙齿,应刮除牙根面残存坏死的牙周膜,用生理盐水冲洗牙齿表面的污物,开髓、拔髓,根管充填,置于庆大霉素液体中浸泡备用。

  1.2.2  受植区的处理 

  彻底清理牙槽窝,去尽异物、凝血块,但不可用力搔刮以避免损伤骨壁上的牙周膜。牙槽复位,缝合撕裂牙龈。

  1.2.3  植入及固定 

  将经过清洗和浸泡灭菌的离体牙植入已准备好的牙槽窝内,紧密缝合损伤部位的牙龈,封闭牙颈部。单个脱位牙用结扎丝“8”结扎,多个牙及牙槽骨损伤者采用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固定时间为1周~2周,伴牙槽骨损伤者固定4周。脱落牙结扎固定后不能存在早接触点,以免影响愈合。

  1.2.4  术后治疗与复诊

  脱位牙植入结扎固定后,抗生素治疗1周,注意口腔卫生。含漱剂漱口,软毛牙刷刷牙,勿伤及再植牙。术后进流食1周,逐渐由半流软食到普食,不可用再植牙直接咀嚼。术后3周起定期复查,常规摄X线片,体外未行根管治疗者,在确定牙髓坏死或X线示牙根有异常吸收立即行根管治疗。

  1.3  疗效评价 

  成功:再植牙无明显松动及叩痛,咀嚼功能正常。X线片示牙根尖无明显透光阴影,能正常行使功能者为成功。失败:再植牙明显松动,X片根周骨密度明显减低,不能行使正常咀嚼功能。

  2  结果

  成功44颗,占81.5%。离体时间在1 h以内的45颗患牙中40颗获得成功。根尖未发育完全的12颗年轻恒牙皆获得成功。
失败10颗,占18.5%。其中离体时间在1 h以上的9颗患牙中又伴有牙槽骨骨折的5颗患牙导致失败。

  3  讨论

  再植牙的成功率与牙齿的离体时间密切相关。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离体1 h以内者疗效较好,咀嚼功能基本恢复。这是由于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牙周膜水肿变性,一方面影响细胞的再生能力,影响牙周膜愈合。另一方面促进根尖部吸收,抗感染能力差。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再植牙的成功率与年龄密切相关。由于年轻恒牙根尖孔未发育形成或形成不久,根管粗大,牙髓组织疏松,血运丰富,细胞成分较多,从而使防御及修复能力增强[2]。本文观察的12颗脱位年轻恒牙再植皆获得成功亦可见一斑。

  牙齿因外伤脱位后,根尖的血管及神经被撕脱或断裂,常导致牙髓坏死。而坏死的牙髓存在,将导致重植牙的牙根炎症性吸收。有研究表明[3]完全脱位再植牙牙根吸收率高达60%~80%,因此,大部分脱位牙都必须进行根管。牙根吸收在受伤后1个月~4个月即可在X线摄片有所显示,一旦发现有牙根吸收现象,应尽早进行根管治疗。有资料显示[4]根管治疗前的牙根吸收率是33%,而根管治疗后的牙根吸收率仅为5%。说明根管治疗能预防和减少牙根吸收,也是保存患牙的重要手段。根管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在术后3周~4周,此时患牙松动度减少,而根尖的炎性吸收也多于第4周开始。所以本组病例中脱位时间1 h内的患牙皆于术后3周起对再植牙进行根管治疗,此时牙周膜已基本愈合,而牙髓缺血性坏死不可避免,此时进行牙髓治疗,可减少牙根吸收。但对于年轻的恒牙,尤其是根尖孔未完全形成而呈喇叭口状,且就诊时间短,甚至还可见有新鲜血液的牙齿,再植后牙髓成活率可能性高,其牙髓治疗的时间应推迟。

  以往资料要求夹板固定时间须在4周左右,若有牙槽骨骨折可适当延长。但近年国外有研究发现,固定7 d~10 d再植成功率较高[5],本组也取得同样的结果。随访发现固定时间超过1周,牙根吸收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本组病例固定时间在1周者术后均未发现牙根吸收。故我们强调牙再植后允许牙齿在愈合过程中有适当的运动,尽量缩短固定时间。早期的咀嚼刺激可使牙周膜坏死区域的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快速生长,减少粘连发生,促进愈合,减少牙根的吸收。

  

  [1]Trope M,Yesilsoy C,Koren L,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errdodontic treatment protocols on periodontal repair and root resorption of replanted dog teeth [J].Endodontics.1992,18(10):492496.

  [2]杨是,石四箴.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0.

  [3]张振玉.100颗再植牙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杂志,2000,14(3):204205.

  [4]刘国胜,季彤,严金梅,等.外伤性脱位前牙的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111112.

  [5]Hammarstriom l,Blomlof L,Feiglin B,et al.Replantation of teeth and antibiotic treatment[J].Endod Dent Traumatol,198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