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0例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其临床诊断,除依靠肝功能的生化检测外,在基层不能普遍开展乙肝病毒(HBV)DNA检测的情况下,主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免疫学监测。为了更好地预防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本文将2003年至2004年来我院就诊和查体的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的7 200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均来自本院就诊的病人或体检者的血清标本。
1.2 检测设备 检测试剂盒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操作 严格按试剂盒内说明书操作和判定结果。
2 结果
7 200份标本中,男性4 416例,占61.33%,女性2 784例,占38.67%。17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和56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较少,各占8.13%和7.03%,26岁~35岁之间的青年人为数最多,占33.96%。次之为36岁~45岁之间的中年人,占21.39%。其他情况见表1。
表1 乙肝五项检测阳性结果在各年龄组的百分率(略)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既往感染的指标[1]。在7 200例阳性结果中,抗HBc阳性和弱阳性者4 260例,占总人数的59.17%。男性2 815例,占男性总数的63.75%,女性1 445例,占女性总数的51.9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99.11%,P<0.01),抗HBc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至成年达60.00%左右。在五项指标中,抗HBc阳性大多与其他指标同时出现,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同时出现者,占11.76%,与HBsAg同时出现者,占7.39%,与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同时出现者占19.71%。其他情况均占百分率很低(低于3.00%)。抗HBc单项阳性131例,占总数的1.82%。
血清中存在的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虽然不含核酸成分、不表示病毒的复制过程及传染性的强弱,但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2]。在本文的统计中,HBsAg阳性或弱阳性者3 624例,占总人数的50.33%(低于抗HBc阳性和弱阳性所占的59.17%)。男性2 509例,占男性总数的56.82%,女性1 115例,占女性总数的4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192.00%,P<0.01)。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方面,与抗HBc(+)的分布趋势类似,只是所占的百分数低于抗HBc(+)所占的百分数。HBsAg的出现大都与其他指标共同出现而呈现出不同的的模式,各种模式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而单项HBsAg阳性只占1.36%。因此,如发现HBsAg(+),均应做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以便明确诊断。
HBeAg阳性,是体内HBV病毒复制的指标,示该患者血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根据本文资料统计,HBeAg阳性和弱阳性人数为1 438例,占总数的19.97%,其中,男性964例,占男性总数的21.83%,女性474例,占女性总数的17.02%。它一般都是与HBsAg、抗HBc同时检出,HBeAg阳性者HBVDNA的检出率很高。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是HBV感染后的中和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机体的免疫指标。血清中存在抗HBs,表示机体已获得对HBV的免疫力。本文统计结果显示,抗HBs阳性或弱阳性者3 304例,占总数的45.89%,其中,男性1 749例,占男性总数的39.61%,女性1 555例,占女性总数的55.8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181.65,P<0.01)。其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为,17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的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与我国施行计划免疫的显著成效有关。
另外,抗HBs的保护能力与它的浓度有关。一般认为,按照现行的免疫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效应期一般为3 a~5 a。我们在统计中发现,各年龄组抗HBs弱阳性的情况比较多见。这就提示我们,不但要接种乙肝疫苗,还要定期复查,定期复种,才能保证血清中抗HBs的浓度,从而达到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通常把HBsAg(+)、HBeAg(+)、抗HBc(+)称为大三阳,它是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的标志,往往伴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增高,HBVDNA的检出率很高,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HBsAg(+)、抗HBe(+)、抗HBc(+)称为小三阳,有的也伴有ALT的增高,虽然是HBV感染趋向恢复,但HBVDNA的检出率还较高,有时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发现,表现以上两种模式的男性病例,所占男性的百分数(分别为13.59%和21.58%)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分别为8.8%和16.74%)。16周岁以下各年龄组所占的比例亦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此两种模式出现,一般都伴有肝功能的异常。有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ALT的检测经常会出现反复增高,在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需长时间坚持综合治疗。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HBsAg(+)、HBeAg(+)及抗HBc的阳性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少年儿童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组。而抗HBs的阳性率则男性明显低于女性,少年儿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这可能是与我地区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较好、女性和男性的易感素质不同有关。总之,人们要充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的途径,(特别是易感人群)养成良好的社会卫生习惯,正确的接种和定期复种乙型肝炎疫苗,对防止乙型肝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
[1] 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8.
[2] 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其临床诊断,除依靠肝功能的生化检测外,在基层不能普遍开展乙肝病毒(HBV)DNA检测的情况下,主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免疫学监测。为了更好地预防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本文将2003年至2004年来我院就诊和查体的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的7 200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均来自本院就诊的病人或体检者的血清标本。
1.2 检测设备 检测试剂盒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操作 严格按试剂盒内说明书操作和判定结果。
2 结果
7 200份标本中,男性4 416例,占61.33%,女性2 784例,占38.67%。17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和56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较少,各占8.13%和7.03%,26岁~35岁之间的青年人为数最多,占33.96%。次之为36岁~45岁之间的中年人,占21.39%。其他情况见表1。
表1 乙肝五项检测阳性结果在各年龄组的百分率(略)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既往感染的指标[1]。在7 200例阳性结果中,抗HBc阳性和弱阳性者4 260例,占总人数的59.17%。男性2 815例,占男性总数的63.75%,女性1 445例,占女性总数的51.9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99.11%,P<0.01),抗HBc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至成年达60.00%左右。在五项指标中,抗HBc阳性大多与其他指标同时出现,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同时出现者,占11.76%,与HBsAg同时出现者,占7.39%,与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同时出现者占19.71%。其他情况均占百分率很低(低于3.00%)。抗HBc单项阳性131例,占总数的1.82%。
血清中存在的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虽然不含核酸成分、不表示病毒的复制过程及传染性的强弱,但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2]。在本文的统计中,HBsAg阳性或弱阳性者3 624例,占总人数的50.33%(低于抗HBc阳性和弱阳性所占的59.17%)。男性2 509例,占男性总数的56.82%,女性1 115例,占女性总数的4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192.00%,P<0.01)。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方面,与抗HBc(+)的分布趋势类似,只是所占的百分数低于抗HBc(+)所占的百分数。HBsAg的出现大都与其他指标共同出现而呈现出不同的的模式,各种模式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而单项HBsAg阳性只占1.36%。因此,如发现HBsAg(+),均应做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以便明确诊断。
HBeAg阳性,是体内HBV病毒复制的指标,示该患者血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根据本文资料统计,HBeAg阳性和弱阳性人数为1 438例,占总数的19.97%,其中,男性964例,占男性总数的21.83%,女性474例,占女性总数的17.02%。它一般都是与HBsAg、抗HBc同时检出,HBeAg阳性者HBVDNA的检出率很高。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是HBV感染后的中和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机体的免疫指标。血清中存在抗HBs,表示机体已获得对HBV的免疫力。本文统计结果显示,抗HBs阳性或弱阳性者3 304例,占总数的45.89%,其中,男性1 749例,占男性总数的39.61%,女性1 555例,占女性总数的55.8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181.65,P<0.01)。其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为,17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的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与我国施行计划免疫的显著成效有关。
另外,抗HBs的保护能力与它的浓度有关。一般认为,按照现行的免疫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效应期一般为3 a~5 a。我们在统计中发现,各年龄组抗HBs弱阳性的情况比较多见。这就提示我们,不但要接种乙肝疫苗,还要定期复查,定期复种,才能保证血清中抗HBs的浓度,从而达到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通常把HBsAg(+)、HBeAg(+)、抗HBc(+)称为大三阳,它是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的标志,往往伴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增高,HBVDNA的检出率很高,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HBsAg(+)、抗HBe(+)、抗HBc(+)称为小三阳,有的也伴有ALT的增高,虽然是HBV感染趋向恢复,但HBVDNA的检出率还较高,有时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发现,表现以上两种模式的男性病例,所占男性的百分数(分别为13.59%和21.58%)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分别为8.8%和16.74%)。16周岁以下各年龄组所占的比例亦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此两种模式出现,一般都伴有肝功能的异常。有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ALT的检测经常会出现反复增高,在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需长时间坚持综合治疗。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HBsAg(+)、HBeAg(+)及抗HBc的阳性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少年儿童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组。而抗HBs的阳性率则男性明显低于女性,少年儿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这可能是与我地区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较好、女性和男性的易感素质不同有关。总之,人们要充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的途径,(特别是易感人群)养成良好的社会卫生习惯,正确的接种和定期复种乙型肝炎疫苗,对防止乙型肝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
[1] 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8.
[2] 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