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HBV感染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 未成年人;乙肝病毒;感染
[摘 要] 目的:了解未成年人乙肝感染的原因,减少未成年人乙肝感染机会,提高未成年人身体素质。方法:查阅2003年2月至2004年6月年我院门诊随机查体未成年人920例乙肝酶标结果。结果:920例未成年人中,婴幼儿的乙肝感染率为5%,学前组为8%,7岁~18岁组乙肝感染率为16.4%,未成年人各组乙肝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各组比较P<0.01。结论:必须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保护,新生儿出生24 h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在给未成人注射完乙肝疫苗后要到及时检测其表面抗体的滴度,由于抗体会随时间逐渐下降,3 a~5 a后必须到医院复查,及时强化注射乙肝疫苗,加强自我保护,降低未成年人乙肝感染率,保障未成年人身体健康,提高国民素质。
[关键词] 未成年人;乙肝病毒;感染
为了解未成年人乙肝感染的情况及可能存在原因,对我院2003年2月至2004年6月门诊随机查体的920例未成年人乙肝酶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查阅2003年2月至2004年6月门诊查体的未成年人乙肝酶标结果920例,其中男504例,平均年龄12.5岁,女416例,平均年龄11岁。
1.2 方法
采用ELISA法,试剂由厦门新创生物试剂公司生产,用意大利希亚克公司生产全自动酶标仪,按说明书上机操作,统计学方法采用率的卡方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1 各组未成年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略)
3 讨论
我国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很高,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已成为严重的传染源[1],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国内外研究证明,HBsAg、HBeAg均阳性的母亲的婴儿约70%~90%为慢性HBV携带者,这部分高危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70%~80%能得到保护,但有20%~30%的新生儿得不到疫苗的有效保护而免疫失败[2],未成年人中一部分婴幼儿由于母婴传播,较小时就感染了HBV,这部分人将成为终身携带者,有资料显示乙肝虽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但密切接触,也使一部分人被传染了乙型肝炎。
据报道[3]我国HBsAg和抗HBsAg阳性携带率以小、中、大学生为高,单项HBsAg阳性在幼托集体和散居幼儿中分布广泛,乙肝病人与HBsAg、HBeAg携带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HBsAg携带者的家庭聚集,主要与HBsAg阳性的母亲,特别是HBeAg阳性母亲有关,母亲HBsAg阳性的家庭,其子女HBsAg携带率亦高,国内研究证明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在围产期对新生儿感染,于出生6个月可达90%,家庭聚集率高可能由于长期密切接触所致,亦可能与遗传有关,从表1统计结果来看,婴幼儿组HBsAb阳性率为76.4%,乙肝感染率为5%,而乙肝酶标二对半全阴率为21%,由于我国实行新生儿出生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这使得大部分婴幼儿在出生时受到了保护,并产生了抗体,仍有一部分婴幼儿由于母婴传播而感染了HBV,分析其原因据报道[3]与婴幼儿的遗传基因和自身免疫力有关,抗病毒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由于肝细胞膜抗原或I类抗原MHC抗原表达很弱,Tc细胞本身功能缺损,以致肝脏免疫病理损害很轻或缺如,不能建立抗病毒状态而导致感染,为提高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应研究新型疫苗或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注射适量的细胞因子,可减少婴幼儿感染乙肝的机会。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婴幼儿在与HBV携带者密切接触时仍有较大的传染机会,所以必须坚持新生儿出生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并在三支全部接种完后,及时到检测乙肝酶标看是否产生了足够的HBsAb,从表1来看,婴幼儿组有21%为乙肝二对半全阴,分析其原因有一部分虽然注射了疫苗,但未产生抗体,也有一部分在下边私人医院接生,根本就没有接种乙肝疫苗,这样才导致21%未产生抗体。从表1看学龄前组,HBsAb阳性率为45%,乙肝感染率为8%,而乙肝酶标二对半全阴率为43%,HBsAb阳性率由76.4%下降到45%,这是由于乙肝疫苗注射完产生抗体后只能维持3 a~5 a,而学龄前儿童已有5岁~6岁,有一部分人其抗体滴度已下降到阴性范围,所以两组中乙肝二对半全阴率由21%升到了43%,而HBV感染率则由5%升到了8%,这可能由于抗体滴度下降,中和HBV的能力也降低,再加上儿童入托,共同玩耍和共同吃饭,增加了儿童间相互接触的机会,所以感染率会上升。从表1看7岁~18岁组HBsAb阳性率为31.6%,乙肝感染率为16.4%,而乙肝酶标二对半全阴率为52%,HBsAb阳性率由45%下降到31.6%,乙肝感染由8%升到16.4%,而乙肝酶标二对半全阴率由43%升到52%,该组未成年人社会接触机会比孕龄前组还要多,在外就餐机会明显增多,活动范围的增大使接触其他HBV携带者机会也会增多,同时很多家长还有这样一种认识,打过一次乙肝疫苗后就不愿意带孩子到医院抽血复查看是否产生了足够的抗体,这使得不少末成年人的家长在孩子感染了乙肝后还不相信,认为早已打过乙肝疫苗,结果还是感染了HBV。
是世界上慢性HBV携带人数最多的国家,乙肝慢性化我国为高流行区,遗传因素HLA类型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因素,婴儿感染HBV后98%转为慢性而成人则主要表现为急性转为慢性者为10%,其原因近年认为HBeAg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诱导免疫耐受所致[4],其作为慢性传染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家人和社会人群的身体健康。要想降低未成年人乙肝感染率,保障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大宣传乙肝传染病防治知识,父母一方有乙肝时怀孕前应到医院查体,对传染性比较强的乙肝病人应劝其先,病情稳定传染性弱时,最好HBeAg消失后再要孩子,这样避免婴儿一出生就感染了HBV;同时保证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在一套乙肝疫苗注射完后,及时检测血液中的表面抗体滴度,以确定是否产生了足够的抗体,否则要重新注射乙肝疫苗;根据抗体产生和消失的,抗体产生后会逐年下降,所以在产生了抗体后3 a~5 a时要到医院作乙肝酶标检测,发现抗体滴度低时及时用乙肝疫苗加强,这需要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学校共同督促完成。这样可以保障绝大部分的未成年人免受HBV感染,同时在查体中可以发现被HBV感染的未成年人,真正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注意隔离来保护其他的未成年人免受感染,同时各级医院应落实好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避免末成年人在医院就诊时被交叉感染HBV。未成年人大多在求学,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就餐时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以上几点如果能真正做到,将会大大减少未成年人的HBV感染率,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保障了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也就会使中国人总体乙肝感染人数下降,这不仅降低了国民的医药费支出,也增强了国民的身体素质,必将对我国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
[1]张钦汉,李钦选,刘琳,等.血液制品乙肝病毒与艾滋病毒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13.
[2]Lazizi Y,Badur s,Perk Y,et al.Selective unresponsiveness to HBsAg vaccine in newboms related with an inutero passage of hepatitis B vims DNA[J].Vaccine,1997,15:10951100.
[3]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9114.
[4]叶维法.肝炎学大典[M].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1996,24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