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陈吉明,宋海荣,奚北龙,贺小华,田玉梅

【关键词】  卵巢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5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全部行盆腔扫描,其中30例行全腹增强扫描,对所有病例CT表现进行分析及术前临床分期研究。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达88%。 结论:CT检查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对肿瘤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机

  卵巢体积虽小,却是肿瘤最好发的器官,肿瘤种类之多亦居全身之首,在妇科卵巢恶性肿瘤的患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恶性滋养C肿瘤,死亡率居首位,患者发病初期很少有症状,发现时75%已属晚期[1],很少能得到早期,5 a生存率始终徘徊在20%~30%,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是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和分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年龄18岁~80岁,平均48岁,其中囊腺癌38例,子宫内膜癌6例,胚胎性癌1例,内胚窦癌1例。病程1 d~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下腹包块和腹水。

  1.2  设备  东软CT-C2800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 kV,150 mA,层厚10 mm,重建层厚5 mm,20例行盆腔扫描,30例行全腹增强扫描,扫描前清洁灌肠,口服白开水、充盈膀胱,增强采用团注法,注射造影剂100 ml。

  2  结果

  2.1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  50例患者中,双侧病灶22例、单侧28例,病灶直径4 cm~26 cm,大部分轮廓欠规则,呈囊实性,其中12例以囊性为主,囊壁薄厚不一,不光整,可有粗细不等的分隔及软组织密度结节。囊内容物CT值为10 Hu~20 Hu,32例呈囊实性肿块,8例实性肿块,CT值在40 Hu~50 Hu之间,1例出现斑片状钙化。

  2.2  肿瘤分期  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标准: 根据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标准[2]:50例患者中,Ⅰ期2例;Ⅱ期15例;Ⅲ期25例;Ⅳ期8例。

  3  讨论

  3.1  CT表现  原发性卵巢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原发肿块可位于盆腔或下腹部任何地方,以附件、直肠、子宫隐窝及骶岬上方常见(见图1、2)。病灶可单侧或双侧受累,以双侧多见。病灶大小为5 cm~25 cm之间多见。肿瘤轮廓多数不规则,欠光整,多数呈分叶状(见图1、图2)。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占肿块的1/3~2/3以上为囊性肿块,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囊壁间隔明显强化。囊腺癌为囊性肿块, 囊壁上有乳头状突起(见图3、图4),囊内可见粗细不等的间隔囊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囊壁及实体部分呈强化。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占肿块2/3以上,形态多不规则。由于肿块常有坏死,密度不均匀,边界多不清楚,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3]。病变较大时常挤压或侵润周围脏器如直肠、膀胱和子宫,其侵润的指征是CT上各脏器周边的脂肪间隙消失。腹腔转移:卵巢恶性肿瘤常侵犯腹膜形成腹膜种植,35%出现腹水(见图5、图6),量比较多,CT值较高。本次病理腹水发生率为33%,为大量腹水,基本相符。大网膜受浸时,表现为大网膜增厚,呈蜂窝状或形成扁平状软组织肿块。淋巴转移,2例髂内外血管周围淋巴结增大。

  卵巢恶性肿瘤CT诊断正确分期,为临床制定最佳方案有重要价值,本组病例CT诊断分期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准确率为77%,Ⅲ期患者准确率比较高为89%,这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现的大部分已属晚期各种征象及体征比较典型有关。

  图1(略) 

  图2(略)

  图3(略)

  图4(略)

  本组病例有3例患者手术中发现有盆腔腹膜,及小肠浆膜面弥漫颗粒状种植,术前CT检查未显示,有待进一步改进检查方法及经验。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CT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正成为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CT扫描可以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表面轮廓及转移情况,能够较准确地引进术前分期,但CT检查对于盆腔腹膜、小肠浆膜种植病灶的显示欠佳,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

  [1]  楼分兰,向可伟.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分期[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8).

  [2]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3]  刘明娟.女性盆腔与乳腺肿瘤临床CT诊断[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