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胃方对尖锐湿疣的IL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雷兴,尹丽云,侯文海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健脾益胃方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对尖锐湿疣的IL2影响。方法:选择尖锐湿疣诊断标准的患者48例,分为组和对照组各24例,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IL2水平及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加健脾益胃方后,IL2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内服,病人IL2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P>0.05) ,且健脾益胃方内服可有效阻止和减少尖锐湿疣复发,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结论:健脾益胃方能明显降低尖锐湿疣的IL2水平。

  [关键词] 健脾益胃方;尖锐湿疣;白介素2(IL2)

  尖锐湿疣(C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复发率高。据国内外资料报道,临床治愈病例在停药后的复发率最高可达60%以上。且大量研究证明,尖锐湿疣的发生及转归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中医药对免疫调节有明显的优势,为了寻找中医药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微波除疣后给予内服本院经验方-健脾益胃方,动态观察患者血清中IL2的改变,探讨健脾益胃方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对CA的治疗作用。现将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尖锐湿疣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防治司2000年8月颁布《最新部颁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有非婚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感染史;临床表现:男性及女性在生殖器、会阴或肛门周围,偶见口腔、乳房等处出现多个粉红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丘疹或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高起的赘生物,少数呈乳头瘤样增殖的巨大型尖锐湿疣。自觉有痒感、异物感或疼痛,常因皮损脆性增加而损伤出血。女性可有白带增多。用5%醋酸液涂抹皮损处,3 min~5 min后变白。具备以上指标者即可确诊为CA。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就诊前2周内未行相关治疗者;自愿且能配合参加本实验者。

  1.3  排除标准  局部有其他合并症或女性正处于月经期不能行微波治疗者;行微波治疗后引起局部感染者;合并免疫功能异常疾病者;合并妊娠;合并严重心、肾并发症的患者;治疗期间有不洁性生活史者。

  1.4  病例选择  在本院皮肤科性病门诊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尖锐湿疣病人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4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基本相同(P均>0.05),具有可比性。

  1.5  药物组成  中药健脾益胃方:黄芪30 g、党参20 g、茯苓15 g、白术15 g、紫草10 g、夏枯草15 g、生薏仁30 g,上药加水450 ml,文火煎至116 ml,每毫升含生药1 g。安慰剂:黑扁豆90 g,如前法煎服,所有药物均由本院提供。

  1.6  处理措施  采用单盲法研究。即实施者知道研究过程和目的,而受试者不知道。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均行微波治疗,微波局部除疣后治疗组加健脾益胃方口服,安慰剂组加用安慰剂汤剂口服。4周为1疗程。

  1.7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用酶联免疫法即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IL2水平,试验药盒由晶美公司提供。

  1.8  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消退,无新疣出现。好转:皮损较前变小,消退30%以上或有个别新疹出现。未愈:皮疹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随访:于停药后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

  2  结果

  2.1  总疗效  治疗组24例,痊愈16例,好转5例,未愈3例,3个月后复发2例,6个月后共复发3例,治愈率67.7%,有效率87.5%,3个月后复发率8.4%,6个月后复发率为12.5%。对照组24例,痊愈14例,好转9例,未愈3例,3个月后复发8例,6个月后共复发12例,治愈率58.3%,有效率91.2%,3个月后复发率33.3%,6个月后复发率为50%。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两组有效率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8.4%和33.3%,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2.5%和50%。经χ2检验两组间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加用健脾益胃方内服可有效阻止和减少尖锐湿疣复发,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清IL2水平  治疗前两组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2水平均较低,治疗组患者加健脾益胃方后,IL2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内服,病人IL2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复发率比较(略)

  注:χ2检验:与安慰剂组比较,P<0.01

  表2  前后两组血清IL2水平检测(略)

  注:t检验:*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

  3  讨论

  人体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可能是尖锐湿疣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研究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如IL2、TNFa),对于研究尖锐湿疣的治疗、防复发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IL2属于Thl型细胞因子,它在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中起关键作用,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的表达,如增强活化的T细胞产生IFNr和集落刺激因子;可激活NK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CTL)、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等杀伤细胞的分化和效应功能[2]。本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加用健脾益胃方治疗可以调节全身阴阳气血之平衡,可提高IL2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产生免疫防御,有助于清除病灶,从而在降低复发率等方面获得显著效果。而且中医药干预对于本病而言,能够成为一种安全、无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尖锐湿疣属于祖国医学“阴痒”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膜理不密,感染秽浊之邪,凝聚肌肤,气滞血瘀,下注阴器而发。治疗上多以健脾益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除湿化浊,消肿散结为治法。健脾益胃方为我科在长期治疗尖锐湿疣的基础上出来的经验方,对治疗尖锐湿疣,尤其是对经局部治疗后的尖锐湿疣,能有效预防其复发。药表明:黄芪、党参等具有显著的免疫促进作用,黄芪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与免疫刺激作用[3]。白术、茯苓均具有增强免疫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的作用,并且二者合用可协同加强功效[4];生薏米有抗肿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功效;板蓝根可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紫草具有抗病毒及增强杀伤细胞活性的功能。夏枯草可提高免疫功能,并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真茵、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上述药物合而成方,健脾益胃散结,通行气血并尽除其中之湿热毒邪,最终达到缩短病程,清除病毒,降低复发率之良好效果。具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1]  尹光文.自体疣组织植入治疗尖锐湿疣[J].麻风皮肤病志,2001,17(1):1718.

  [2]  涂亚庭,林能兴.不同病程尖锐湿疣IFNγ、lL2及lL4水平的研究[J].华中医学杂志,2003,27(2):5859.

  [3]  王志洁,黄铁平.黄芪多糖抗HSV2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学院学报,2,21(2):3436.

  [4]  骆和生.中药与免疫(补益类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2: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