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慧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基层;CT;,应用

  [关键词] 基层医院;CT; 应用

  Apply of CT in Grassroots Hospital

  ZHANG Hui

  (Xiangfen People's Hospital, Xiangfen, Shanxi 415000, China)
   
  Key words: Grassroots Hospital; CT; Apply

    机的应用普及和影像数字化,给医院影像和信息学科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自1982年日本富士株式会社首先开发CR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以来,从此CR的优势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CR系统作为普通X线胶片成像的一种技术,具有与普通X线片相比拟的成像质量和像片所含的信息量。此外,尚有曝光量较少和宽容度较大的照像条件等因素,而优于传统X线片的成像技术。另外由于CR系统使用的是数字化成像技术。可以将所得到的信息按诊断的要求进行视觉上的处理,并为影像的长期保存和高效率的检索提供了可能性[1]。

  近年来,CR技术的临床应用在我省各大医院兴起,我们作为一个县级医院也不甘落后,于2004年12月引进AGFA公司CRACDSOLO系统,配有5300热敏打印机和胶片。开创了我省县级医院CR技术应用的先河。自2005年1月正式使用至今,共完成胸部、骨骼、床头摄影及各种造影摄片9 000余份,利用万东500MAFSSI型X线机拍片,用IP板代替原有暗盒,经RVP输入病人及投照部位信息、IP扫描。由于基层医院放射科原有的设备比较落后,没有高质量的高频照相机,在工作中难免出现某些与照片质量相关的因素,如何能消除这些客观因素获得较高质量的影像,使CR发挥其应有的特殊优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经过近1 a的努力与探索,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使我们的X线照片质量均达到满意的效果。随着兄弟基层医院CR技术的陆续引进,我们愿意将我们近1 a的使用、体会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经验在此与各个兄弟单位共同探讨。

  从理论上讲CR所需的曝光量小,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体伤害小[2],但实际工作中,要想获得满意的照片与传统的胶片相比,KV值差不多,但MAS要提高20%左右,摄影条件过低,即使通过对比度、高亮度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人工调节仍不能达到满意的影像效果,我们采用的解决办法是。

  1  四肢骨(股骨与胫腓骨除外)

  焦片焦距缩短5 cm~10 cm,KV值及MAS仍用传统胶片所用摄影条件,所以这样既可获得满意图像又可相对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和设备的损耗。

  2  胸部

  须使用滤线栅。根据临床需求,如显示肺部组织时,MAS比传统摄影稍高0.5,焦片距不变。后处理时,边缘对比度一般不用,明暗对比度不可太强,如显示肋骨时则增加边缘对比度,明暗对比度可适当增强,经过这样针对性处理,即可获得令临床满意的照片。

  3  腰椎、骨盆

  须使用滤线栅。焦片距不变,投照时KV值和MAS在传统摄影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后处理时明暗对比度、降噪及幅度均应增大,而边缘对比度不可使用,最后经过窗宽和窗高的调节均可得到满意的效果,使诊断更加明确。

  4  头颅五官

  投照时须用滤线栅投照所用KV值及MAS在传统摄影条件基础上适当增加,后处理方法与腰椎相同。

  5 

  由于基层财力有限,因此一般极少引进高质量的高频X线摄影机,大多采用普通功频X线摄影机与CR系统相匹配。功频X线摄影机的缺点是散射线多,这样不能充分的利用于被照体,所以它的光污染较严重,摄影条件过高或过低即使通过CR后处理调节仍不能达到高质量图像,尤其是厚部位及肥胖病人更是如此。如何消除它的弊端这就要求我们的技师要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在摄影中很好的把握摄影条件,尽量减少噪声对照片质量的影响。照片影像的后处理技术通常是以增大诊断信息从而弥补摄影中的不足,所以要求我们操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对影像的灰阶处理、窗位及其他后处理技术,明确打印机的使用方法。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CR在工作中的使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加满意的诊断信息。

  :

  [1]郭启勇,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27136.

  [2]曹喜林,马媛媛.医学影像进展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4,10:54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