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钳的清洗效果观察
【关键词】 活检钳;清洗;观察
[摘 要] 目的:加强内镜附件的清洗工作,确保使用安全。方法:将2004年和2005年胃镜检查共680例分为两组。2004年为对照组,2005年为实验组,观察使用多酶洗液后活检钳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活检钳无一条损坏,活检钳的光泽良好及钳瓣张闭自如;对照组活检钳损坏2条,活检钳的光泽灰暗,钳瓣张闭不灵。结论:使用多酶洗液清洗消毒内镜附件,不但能达到清洗消毒的效果,而且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 活检钳;清洗;观察
胃镜检查是目前上消化道疾病检查的首选项目,随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及卫生医疗安全制度的实施,对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制定了要求规范。附件中的活检钳是重中之重。多酶液的推出,为消毒安全工作进一步提供了保障。多酶液是由多酶清洗剂与水配制而成的溶液,用多酶液浸泡清洗内镜及附件能增强消毒效果已有报道。然而这种清洗方法对延长内镜及附件的使用寿命却无明确的探讨。为了进行这项观察,我室以2004年至2005年10月份以内的内镜附件之一即活检钳为代表,使用多酶液对活检钳进行浸泡清洗来观察在内镜附件中保养作用,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活检钳均为奥林巴斯生产的胃镜活检钳,多酶液使用安必洁多酶清洗剂与清水按1∶150的比例配制,温度30 ℃~35 ℃。清洁净溶液采用白猫牌洗洁净(无酶)与清水1∶150比例配制。两种溶液均采取现配现用,隔日无效。
1.2 方法
分组:将2004年为对照组,2005年为实验组,每组5根活检钳,全部病例为2年内做胃镜检查并行活检患者。每位取活检者作为1个病例,不计每例夹取数的差异。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保养方法:实验组活检钳使用后,立即用纱布擦净钳身的血液及黏液,再用清水冲洗,软布清洗钳身,软毛刷刷洗钳瓣直至无任何黏液附着;将污检钳放入多酶液的容器中浸泡30 min(完全浸没),后取出冲洗干净擦干,活检钳在架上悬挂晾干,同时观察架下中是否有活检钳滴出的血性污水或活检钳端有血性污水附着,然后放入超声震荡仪中震荡15 min,取出擦干后放入盛有2%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 h。对照组用洗洁净溶液浸泡30 min,其余清洗方法相同。活检钳按编号顺序使用5根/组。执行操作护士均接受相同的操作培训,操作过程差异无显著性。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实验组、对照组活检钳清洗后悬挂时钳端滴出或附着血性污水例数,活检钳的光洁度,钳头张、闭情况及活检钳的损坏例数。
2 结果
2.1 两组活检钳悬挂晾干时钳端滴出或附着血性污水率比较 实验组360例,无滴出血性污水;对照组320例,滴出血性污水85例,占26%。
2.2 两组活检钳损坏率比较
实验组活检钳5条,无损坏。对照组活检钳5条损坏2条,占40%。
3 讨论
对照组使用洗洁净溶液清洗去污,为传统的内镜及附件清洗方法,成本低,绝大多数基层都在采用这种方法。洗洁净具有清洁去污功能。实验组使用多酶液清洗去污,为近几年来推出的新的内镜及附件的清洁方法,其成本相对较高,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使用此方法。多酶液除具有清洁去污功能外,还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及残留有机物的功能。
本组结果显示,实验组每一根活检钳外观清洁、光亮、钳瓣关节张闭自如,而对照组活检钳使用一段时间后外观灰暗,失去不锈钢金属色泽,张闭不够灵活,操作时需用较大力度。其原因是:活检钳需用戊二醛浸泡10 h才能达到消毒目的,使用戊二醛浸泡时,少许残留的血液及蛋白质等有机物凝固并附着活检钳上,从而影响钳瓣关节的活动功能,也使活检钳外观变得灰暗,失去金属光泽。而实验组多酶液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能有效分解蛋白质,粘多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使用多酶液浸泡活检钳,可分解残留活检钳上的各种有机物,增加其清洁度,在使用清洁浸泡后,不仅能使外观保持金属光泽,且钳瓣关节活动自如。
观察的两组对象中,实验组的活检钳无一例损坏,而对照组损坏2根活检钳,损坏原因均与清洁消毒不彻底有关。
4 小结
活检钳属内窥镜之精密器械,容易损坏。使用多酶液增强清洗效果后,不但能增强消毒效果,又能延长活检钳的使用期限,更能充分发挥器械的使用性能。活检钳仅为内镜附件的一个代表,各种内镜和许多附件均精致且昂贵。本实验证明,使用多酶清洗液清洗内镜及各种附件,能防止粘附在活检钳上的组织和分泌物在接触戊二醛后凝固形成的结晶不易被清除,从而可造成交叉感染,加速仪器老化,增加损坏的机会。在合理的保养过程中均具有较好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虽然多酶清洗液较洗洁净成本高,但延长了贵重器械的使用寿命,反而减少了总成本支出,值得推广。
:
[1]陕西省卫生厅.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S].软式内镜清洗与消毒,2004:1528.
[2]奥林巴斯.消化内镜维护保养[M].北京:培训辅导材料,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