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护理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作者:方玉珊,辛映华,杨爱梅,陈楚珊,刘秀娴
【关键词】 护理教学;情感;护生
[摘 要] 护情感教育以专业认知为中介,使学生的情感(尤其是职业情感)与专业理论、技术平行,使其形成对护理学科、职业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品质。我们在护理学方面的教改目标是:培养学生拥有优良的医德、丰富的情感、全面的社会人文知识。为实现这个目标,近年来进行了护理学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章重点阐述护理学情感教育实施过程及方法,丰富了护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关键词] 护理教学;情感教育;护生
Study Nursing Teaching Practice of Affection Ddacation
Abstract: Specialized cognition is the medium for nursing affection education, which can makethe affection(professional affection)、specialized theory、skill of the students develop synchronously. It can give active professional affection quality. Our objective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lies in: 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the good medical moral、plentiful affection、overall social humanistic knowledge. To gain this objective, recent years we stud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ursing affection education.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procedure and method of nursing affection education, which enrich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 and method of nursing.
Key words: nursing teaching; Affection educationa; Student nurse
近年来,随着护理学教育模式的变化及国内医疗环境的急剧变化,医疗市场化、法制化,医护人员不适应,医疗纠纷日渐增多,临床工作的巨大压力对护理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护理工作在临床工作扮演重要的角色,好的护理不但使病人“少挨一针”,而且其体贴入微的关怀,更会大大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重燃生活的希望。然而,在当今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琐碎辛苦的护理工作使得护理工作者忽略病人的情感变化,即将踏出校门的在校护生更是欠缺,从而导致在里,不尊重生命、不尊重情感的事情时有发生,缺乏人文精神教育和情感素质教育是以往医学护理教育一大缺陷。为此,我们在护理学方面的教改目标是: 培养学生优良的医德、丰富的情感、全面的社会人文知识。
1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讲述亲情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处理方式;讲述各种情感的内涵、表现方式;讲述各种疾病中各种情感的表现方式及内心感受;讲述护理人员在各种临床护理活动中应该具备的敬业精神、气质、仪态、语言及沟通方式。床边教学中,通过查房及“手把手”的护理实践,对病人心理辅导、入户随访等具体活动,体验各种疾病情感及感受周边关系氛围,在实践中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研究并逐步完善情感素质教育的各种手段,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体系。态度在护理学情感教育实践研究中,我们提出以优化显性课程为主,开发隐性课程为辅,二者有机结合,融贯教学全过程;以发挥认知与情感互激、技能与互动,课内与课外教学效果并举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1];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形成与社会和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品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队伍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被看作是医生的助手。医疗保健系统以医疗为主的情况也会随着社会保健的重视而有所改变。护士将成为整个保健队伍的重要一员,并且和医生、营养师、药剂师等其他保健人员紧密合作。这就要求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必需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与他人有效合作的能力。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始终是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随着社区保健的加强,大量不需要复杂药品和技术处理的病人将在家庭和社区得到护理和,这将大大增加住院病人的危重和复杂程度,护理人员仍将为这部分人提供服务。学校毕业的新护士也将要面对病情十分复杂的病人,这就要求我们对在校护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更好的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由于高科技和高情感相一致的趋势,要求护理人员更应具备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特别是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帮助人。
2 优化教学环境
护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患者、医务人员,面对工作上的紧张、疲劳,爱与归宿的需要表现尤为突出,临床实习中老师们应注意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认识到护理情感的重要性。
优化教学人际环境尝试两方面关系的调整优化。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隐蔽教学效应,以教师对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调动学习积极性,尊重、热爱、信任学生,融洽师生情感,形成教学合力。而且教师应尽可能满足护生的各种需要,帮助护生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比如进入新的科室实习,带教老师首先介绍环境、有关医务人员,减少护生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员时的紧张;介绍病情了解病人的痛苦时,应激发护生的同情心,培养爱心观念;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老师应指导护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以身力行带着护生去做;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带教老师不仅要求护生按正规程序去做,并经常强调“三查七对”,指导如何防范差错事故,而且要多给予护生鼓励和支持;对动作慢、动手能力差的护生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避免流露出厌烦责备的情绪,让她们感到有安全感,从而对实习充满信心。组织好教学内容,在求知需要层上,不同的学生还有不同的求新、求实、求趣等亚次需要,组织教学内容时须重视对护科及相关学科的内容和护生需要结构状况的分析,增加教学学科领域的内容,设法满足护生亚层次知识结构的需要。选择好教学形式,注意护生年龄特点和有关教学原则,把教学的思想性、目的性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及教学手段的先进性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最佳状态。
护理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还要满足个体的需求,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即实现对学生个体的情感满足。因此,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的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2]。培养护理情感 ,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学校教学部门及学生的行政管理者应重视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牢固专业思想的教育,有意识向学生介绍护理学科的发展前景、专科新技术;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主观需要的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培养“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护理人格。积极、坚强的性格是形成创新能力的保证,在工作态度方面,培养实习护生对自己的职业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感情。由于对事业的执着,她们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应环境能力,让她们学会寻找自我价值,激发崇高的成就动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多积累,不断学习,合理优化智能,充分发挥实习护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培养护生观察、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护生能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3]。
经过长期实践,汕大医学院医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的情感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以此为切入口,辐射到我校临床教育的各个专业,在校风、学风、医德和成绩等各方面反映出来,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并使之成为我校的一种办学特色和品牌。编制出有关情感教育系列教材,先以适应我校、我院为目标并以非正式出版材料形式在校内试用,并陆续以“丛书”形式出版(包括文字类、影像类、软件类)。形成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手段,以经验形式记录并结集出版。
:
[1]姜安丽,石 琴,金 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6,13(3):38.
[2]吴雅文.护理情感教育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5):210211.
[3]曾伟杰, 姚晨平.实习护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