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彭芳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及康复措施。方法:制定护理方案,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总有效率为91.4%。结论:、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起病急、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一般采用脑室引流术,将脑室内血液引流出来,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减少脑膜刺激征[1]。抢救及时并在术后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我院86例高血压脑出血疗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42岁~84岁,平均年龄54.7岁,均经CT检查,出血量20 ml~110 ml;出血部位分别在基底节区33例(12例血肿破入脑室)、脑室18例、脑干9例、小脑14例、额叶11例、其他14例;入院时嗜睡、浅昏迷34例,中度昏迷29例,深昏迷23例;血压<210/120 mmHg 31例,(180~210)/(100~120)mmHg 34例,血压>210/120 mmHg 21例。

  1.2  方法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51例,脑室穿刺外引流术35例。

  1.3  治疗结果  好转出院63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5例。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返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抬高床头15°~30°,吸氧调至2 L/min,头部引流管固定于床头,固定尿管,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定时通风,口腔护理2次/d、膀胱冲洗1次/d、翻身拍背2次/2 h,经常活动四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加强营养,鼻饲饮食,给予低盐、低脂肪、低糖,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对高热患者除了用解热药物外,还可用氯丙嗪加物理降温(如冰袋、温水擦浴等)。

  2.2  病情观察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每30 min测量1次血压、脉搏、呼吸,平稳正常6 h后,改每2 h测量1次。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提示颅内压增高;呼吸频率不规则,提示呼吸中枢受损,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体温升高,提示有中枢性高热或感染的可能[2]。

  2.2.2  意识和瞳孔的观察  术后应经常呼唤患者或做压眶反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瞳孔散大、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无反应,均提示病情有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如果意识状态逐渐恶化,为脑受压的表现,由昏迷到朦胧,嗜睡状态,说明病情好转,单纯躁动有时为尿潴溜所致,导尿后即可安静,如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说明仍有脑出血或脑疝的可能。

  2.3  控制血压  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维持血压在(140~160)/(90~100)mmHg,对血压升高者除用好脱水剂外,早期可采用静脉点滴硝酸甘油或微泵推注硝普钠,可进食者或有胃管者改用口服降压药,不宜过度降血压[3]。

  2.4  呼吸系统的护理  肺部有感染时,及时由下而上扣拍背部,以利于痰液的排出,痰液不易咳出时,及时吸痰,注意动作应轻柔,以防刺激喉头,引起剧咳,增高颅内压,呼吸困难者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2.5  引流管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头部引流管一般放置2 d~3 d,防止引流管打结、扭转、拔脱,检查是否通畅。注意每日引流量、颜色,并作好记录。颜色鲜红,提示脑内有继续出血的可能,注意头部敷料是否干燥,如有渗湿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加强无菌操作,定时消毒套管。

  2.6  消化道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清醒者,术后6 h可给予少量温开水喝,无呕吐可少量多餐进食,术后3 d未清醒可行插胃管饲流质饮食。通过进食可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减少消化道出血,同时通过对胃液的观察了解消化道是否出血及出血量。

  2.7  心理护理  瘫痪患者神志转清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极度消沉、自暴自弃、或脾气暴躁、出言不逊。护士要针对不同心理状态、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耐心地解释、开导和劝慰。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做充分及时的肯定,不断给予鼓励,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2.8  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指导其出院后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不良刺激,对有烟酒嗜好者,应忌烟酒,的搭配饮食,坚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3  体会

  3.1  及时发现术后颅内血肿  Seiie报道CT扫描发病后6 h以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83%,6 h~24 h内发生率为17%[3],颅内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 h~48 h以内,是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早期发现及时二次手术清除血肿多能挽救患者生命。因此,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生命体征改变和引流情况,患者如突发剧烈头痛、烦躁、喷射性呕吐、及偏瘫、失语、一侧瞳孔散大等都要高度警惕。

  3.2  预防颅内感染  有脑室外引流者,引流时间不宜过久,病因去除后要及早拔管。如在脑脊液循环通畅情况下可给予蛛网膜下腔引流,减少感染机会,引流期间加强引流管的无菌护理。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术区置无菌巾,引流液及时处理,避免长时间积存,保持引流管绝对密闭,不与外界相通。引流管拔出后注意有无脑脊液漏的发生。及时通过观察患者剧烈头痛、高热、项强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性状的改变等来及时发现颅内感染征象并及时处理[4]。

  3.3  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会出现呕血或便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在鼻饲前抽吸胃内容物时要注意观察,发现有咖啡样液体或柏油样便时要及早行胃肠减压,先禁食和停用激素;给予输血、补液、支持营养,同时以冰盐水洗胃,必要时加入8%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溶液100 ml并局部或全身应用止血剂。

  3.4  预防肺内感染、呼吸功能衰竭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由于术前下丘脑及脑干受压,导致肺充血、水肿,术后患者卧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使排痰能力减退,脱水剂的应用导致分泌物增多或黏稠等是诱因,处理上以保持呼吸通畅为主。长期昏迷或卧床患者,护理人员要协助翻身叩背,及时吸出口腔、鼻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雾化吸人以利于排痰。配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中毒。对于维持呼吸困难或间停者,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改善呼吸状况。必要时给予同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正确鼻饲,防止食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3.5  减少脑干功能衰竭的发生  术后严密监测颅内压,确定颅内压增高者,排除颅内血肿后积极控制脑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因素。病情许可时,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保证大脑供血。每日输液量应为1 500 ml~2 000 ml,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单位时间内人量过多。过度烦躁不安者给予镇定药物,及时准确应用脱水剂、激素、脑保护剂等。保护脑功能,减少脑损害,使患者平稳度过脑水肿期,避免长时间脑缺血或发生脑疝,使脑干发生不可逆损害[5]。

 

【】
    [1] 王新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67.

  [2] 陈小娟,胡志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60例[J].医药导报,2006,3(35):115.

  [3] 邓丽英,陆国文.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术后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107?109.

  [4] 莫玉梅.颅后窝肿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7:314?315.

  [5] 刘艳,赵海艳.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