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CT诊断
【摘要】 目的:归纳胆囊癌的CT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癌的CT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61.3岁。术前13例均行CT平扫,同时10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7例,腔内结节型2例,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型4例。肝脏受侵犯6例,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肝外胆管扩张4例,合并胆囊结石9例。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76.92%(10/13)。结论:CT是一种无创、有效地发现和诊断胆囊癌的方法,并且有助于指导。
【关键词】 胆囊癌;体层摄影术;X线机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五位[1],以往术前误诊率较高,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特别是CT和MRI的广泛应用,术前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3例,分析其CT表现,进一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其中女性9例,男性4例,年龄47岁~78岁,平均年龄61.3岁。临床症状,右上腹部胀痛不适10例,皮肤巩膜黄染6例,右上腹包块3例,食欲减退、体重下降4例。1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均为腺癌。
1.2 检查方法 使用岛津SCT?5000 TX全身CT平扫2例,层厚及层间距位10 mm或5 mm;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CT平扫1例,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为23 s~28 s,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为60 s~70 s,平衡期扫描延迟时间为180 s,对比剂为碘普胺(300 mg·I/ml),用量1.5 ml/kg计算,流速3.0 ml/s~3.5 ml/s(从肘前或肘正中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螺距11 mm,层厚及层间距5 mm或7 mm;使用Siemens Volume Zoom多层螺旋CT机平扫加增强扫描者5例,各期扫描延迟时间及对比剂使用同上,螺距5 mm,层厚及层间距5 mm或8 mm。扫描前均口服2%的泛影葡胺或白开水500 ml~600 ml,以充盈胃肠道。扫描范围均自膈顶至胰腺钩突部。
2 结果
2.1 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 肿块型:本组7例,表现为胆囊窝区失去正常胆囊形态而呈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时肿块呈逐渐强化。此型多为胆囊癌中晚期之征象。腔内型:本组2例,表现为自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结节或肿块,胆囊腔尚存在。本组有1例由于突向腔内的单发较小结节(直径约0.6 cm)且光整而误诊为胆囊息肉。浸润型:本组4例,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多为不均匀性增厚。本组有2例由于胆囊壁呈弥漫性均匀性增厚而误诊为慢性胆囊炎。
2.2 胆囊癌的CT间接征象 肝脏直接侵犯6例,表现为肿瘤与正常肝脏组织分界不清,胆囊与肝脏的脂肪间隙缩小。肝脏内转移,表现为肝内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多发低密度影,增强后多呈典型的“牛眼征”,部分相互融合成块。本组无一例。淋巴结转移3例,2例为肝门区淋巴结肿大,1例为肝门区和腹膜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合并胆囊结石9例,其中阳性结石6例。
2.3 诊断率 13例胆囊癌术前正确诊断10例,占76.92%(10/13)。术前诊断胆囊息肉1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例,共占23.08%(3/13)。
3 讨论
胆囊癌虽为发病率较低的一种原发肿瘤,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5%~5%[2],但仍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3],女性比男性更常见(3∶1~4∶1),90%以上的患者诊断时在50岁以上[4]。其病因与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有明确的联系[5,6],一般认为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所伴发的慢性感染造成的长期刺激有关,因为80%的病例伴有胆囊结石[7]。因此对于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病史较长的患者,应警惕合并胆囊癌的可能,不能仅满足于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影像诊断而耽误,特别是对于临床症状有明显变化的老年女性患者。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一般分肿块型、腔内型、浸润型三型。肿块型多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中晚期表现,大多侵犯肝脏而与肝脏分界不清,此时应注意与原发性肝癌侵犯胆囊鉴别。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AFP升高,门静脉形成癌栓的概率较高,且病灶本身的强化时间短呈快进快出的表现。当早期腔内型突入腔内的结节较小且边缘光整时,应注意与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术前要明确诊断存在困难。当浸润型胆囊壁呈弥漫性均匀性增厚时,应密切结合临床与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鉴别,避免误诊而耽误治疗。胆囊癌伴有胆道阻塞性扩张的发生率约为50%[1],其原因是肿瘤侵犯、压迫胆管,肝门区、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后淋巴结转移压迫胆道而引起肝内外胆管扩张,另外胆总管结石也是导致胆道扩张的一个因素,但本组伴有胆道阻塞性扩张者较低,仅占30.77%(4/13),且无胆总管结石者,考虑为收集病例数目不多有关。CT能较好的显示胆囊窝肿块、腔内结节、胆囊壁增厚情况及局部侵犯、淋巴结肿大情况和远处转移等,因此CT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1] Itai Y, Araki T, Yoshikawa K,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J]. Radiology,1980,137(3):713.
[2]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5.
[3] Schwartz LH,Black J,Fong Y,et al.Gallbladder carcinoma:Findings at MR imaging with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2,26:405.
[4] Donohue JH,Stewart AK,Menck HR.The 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 report on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1989~1995[J].Cancer,1998,83:2618?2629.
[5] Levin B.Gallbladder carcinoma[J].Ann Oncol,1999,14:129.
[6] Sato M,Ishida K,Konno K,et al.Localized Gallbladder carcinoma:sonographic findings[J].Abdom Imaging,2001,26:619.
[7] 程红岩,贾雨辰,王培军,等.肝胆疾病影像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