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疗法加手法松解在治疗肩周炎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小针刀疗法加手法松解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3年中采用小针刀疗法加手法松解治疗的200例肩周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0个月~18个月,平均15.2个月,治愈率达98%。结论:该方法能达到充分缓解疼痛和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作用,是治疗肩周炎快捷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小针刀疗法;手法松解;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总称,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肩痛、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肩部肌肉萎缩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临床上常用局封、推拿、针灸、理疗等方法,效果不一。我们近3年来采用小针刀疗法加手法松解来治疗肩周炎,取得显著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68例,女132例,男∶女为1∶2,与记载的1∶3[1]有所不同。年龄34岁~76岁,平均年龄48.6岁,与文献记载近似。大多为慢性起病,病程数月到数年不等。因多数患者难以说清准确发病时间,病程不准确。
1.2 治疗方法
小针刀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冈下和小圆肌抵止端,分别做切开拨离法或行疏通拨离法,在肩峰下滑囊做通透拨离法[2]。小针刀术后采用手法松解术,患者保持仰卧位,去枕,术者立于患侧与患者面对面。靠近患者手放于患者肩部,用于固定肩关节。另一手握患肢肘关节上沿,先将患肢外展90°,然后将患肢向前,向上举,向后压直至患肢上臂紧贴头部和检查床。这是一个连续、缓和的被动运动过程,动作应轻柔,切忌粗暴。在这个过程中,术者可以体验到有软组织撕开的感觉,同时可听到“咔嚓”声,这种感觉越明显,预示治疗效果越好。松解完毕,再将上肢放回中立位。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疼痛全部消失,肩关节前屈>150°,外展>120°,患者摸背可达对侧肩胛下角。良:肩外展或前屈>90°,患手摸背达脊柱中线活动时稍有疼痛。差: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而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如银质针针刺疗法,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等方法。
2 结果
患者后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0个月~18个月,平均15.2个月,结果显示:本组200例中,优190例,占95%;良6例,占3%;差4例,占2%。总优良率为98%。
3 讨论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囊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致使肩部肌腱、肌肉、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而形成瘢痕,造成肩周组织挛缩,肩关节滑囊、关节软骨间粘连,肩周软组织广泛粘连,造成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肩周炎的治疗主要有两个目的:缓解疼痛和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3]。常用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局部封闭、理疗、按摩及功能训练等方法对疼痛和活动受限较轻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所需时间较长,对疼痛明显者效果欠佳,难以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小针刀疗法松解术中,针刀可准确到达病灶松解粘连,解除挛缩,将肩关节周围严重的粘连点拨离松解,使炎症消退,疼痛消除,解除肌肉痉挛,防止关节粘连的作用。因为针刀病变部位松解做辅垫,正如一幅布有了口子,撕起来就容易从口子处撕开,而不会伤及正常肩周组织[4]。手法松解是临床中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治疗技术,通过关节松动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关节松动可以抑制骨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缓解疼痛。针刀松解术后的矫治手法其目的是使针刀施术后残留的粘连和瘢痕得到进一步的松解[5]。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手法松解是小针刀疗法的补充治疗,两者的配合应用,在肩周炎的治疗中密不可分,能达到充分消除疼痛和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
[1]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49?653.
[2]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2:144.
[3]蔡显义,徐立录.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冻结期肩周炎[J].颈腰痛杂志,2006,5:405.
[4]窦树林,李志伟.臂丛神经麻醉下针刀推拿术治疗粘连性肩周炎120例[J].颈腰痛杂志,2006,4:321.
[5]梁栩钟.肩周炎的针刀综合疗法[J].实用医技杂志,2003,11B: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