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心理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方海琼 时间:2010-07-14
【摘要】  本文对76例取宫内节育器(IUD)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的心理护理对提取IUD的成功率和减少痛苦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取宫内节育器 心理护理
    围绝经期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UD)是计划生育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项手术,有些妇女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惧怕取器时疼痛,绝经后仍未取器,多数围绝经期妇女放置IUD时间较长,故在取IUD时往往有猜疑、担心、恐怖等戒备心理和紧张情绪,影响了提取的成功率。为此,本文对本76例术者通过随机分组,重点观察心理护理对减轻痛苦、提高成功率等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到本院门诊行取IUD的自愿受术者,共76例,均为围绝经期妇女,年龄46岁~53岁,平均年龄49岁,放置IUD时间15 a~24 a,平均19.5 a。均无药物过敏史或无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76例待取IUD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受术者的年龄、营养状态、置IUD时间等基本无差异。观察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只作一般的交待和注意事项。两组均详细询问放置IUD时间,既往病史、月经史、生育史等,术前常规妇科检查、B超确定节育器位置及排除盆腔占位性病变,按常规进行取器术。
  1.2.1  术前心理护理 
  向观察组受术者解释手术的合适时间,围绝经期的特点,嘱咐术前不能空腹或饱腹以及术中注意事项。解除如“节育器会长进子宫肉里而取不下来”等各种思想顾虑及不正确认识,鼓励受术者的信心,减轻受术者的焦虑,调整好受术者的心理状态,并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术前准备时,动作轻柔,调整灌洗液温度,减少因冷热剌激引起的不安,令受术者舒缓术前的紧张,以平静的心态迎接手术。
  1.2.2  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操作时,必须认真,严肃慎言,操作要稳、准、轻、细,避免因言语不当或器械碰撞等声音对受术者引起不良剌激。护士主动关心,亲切地与之交谈,并轻轻按抚其下腹部,以转移受术者对手术的注意力。多给受术者鼓励的信息,使其身心放松,缓解紧张情绪,以利于宫颈内口扩张,减少因扩张宫口的剌激引起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使手术顺利完成。
    实例1:有一位受术者,经过术前的心理疏导后,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但进入手术室时,恐惧心理又复发生。当医生进行操作时,出现全身肌肉紧张,臀部翘起,两手抓住床沿,像“分娩”状。手术阴道窥器无法放进阴道。此时,护士即走到受术者身边,亲切地握着她的手,与之轻松地交谈有关工作、生活、社会、子女等情况,特别是她感兴趣的话题,并轻抚她的下腹部,把其注意力转移到交谈话题中,逐渐地受术者全身开始放松。当医生取出IUD时,受术者仍无感觉,连声道谢。
    实例2:有一位51岁绝经1.5 a的妇女,术前及术中前期都表现得较轻松。但当医生用取环钩勾住节育器达宫颈内口时,可能是由于下腹部下坠胀感的缘故,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紧张,以致节育器不能通过宫颈内口,连取环钩也退不出来。此时护士不露声色的继续与受术者交谈其兴趣话题,最后在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受术者在无明显感觉时顺利取出IUD。
  1.2.3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观察受术者有无特殊不适,陪伴及协助受术者平卧休息,喝温开水,向受术者及家属交待术后注意事项等。通过认真负责的态度,熟练的技能及心理护理技巧,使受术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
  1.3  取环术中及术后综合反应程度判定标准
  1.3.1  重度反应 
  痛感较重,恶心、呕吐、出冷汗,探针不能通过宫颈内口。
  1.3.2  中度反应 
  痛感明显,能忍受,可有恶心,探针可无阻力自由出入宫颈内口。
  1.3.3  轻度反应 
  仅有较轻的下坠胀感,4号扩张器可自由出入宫颈内口。
  2  结果
    经观察比较,两组取环术中及术后综合反应的程度见表1。表1  两组取环术中及术后综合反应的程度比较例(略)
  3  讨论
    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激素水平低落导致生殖器官出现萎缩、宫颈变硬、宫口紧、宫颈粘连等,加重IUD对子宫内膜和肌壁损伤,加上心理紧张,当局部受手术剌激时,会有疼痛感,导致取环失败。本组观察表明,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根据受术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心理、对取IUD的认识等特点,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和指导,可使受术者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在术中保持身心放松,积极配合,从而减轻受术者的痛苦,顺利地完成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