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珺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观察乙型脑炎(乙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改进护理措施,加强护理程序的管理。结果:较往年住院人气管切开者比较证实,恢复快、感染率低。结论:加强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是乙脑昏迷患者尽快恢复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气管切开 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症及病理反射为特征。重症者出现中枢呼吸衰竭[1]。我科自2005年至2006年共收治乙脑患者28例,其中9例实施了气管切开术,并给予特别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如下。
  1  基本护理
  1.1  病室环境 
  患者气管切开后,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要做好病房消毒管理。将患者置于抢救室内,备齐急救器材和药品,限制人员出入,保持病室安静;室温以18℃~20℃,湿度以60%~70%为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d,30 min/次。地面、床单用500 mg/L健之素或“84”消毒液湿拭清扫。
  1.2  专人专护 
  气管切开术后,遵医嘱床前专人护理患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瞳孔的变化,做好记录。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妥善处理。
  2  气管套管的管理
  2.1  妥善固定气管套管 
  谨防翻身时气管套管脱出,系带松紧适当,以容纳1指为度,以免压迫颈部静脉,影响静脉回流。
  2.2  保持清洁 
  气管套管下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或随脏随换。
  3  呼吸道的护理
  3.1  加强口咽部护理 
  气管切开口咽部细菌阳性检出率居首位[2],主要是因为极重型乙脑患者的吞咽反射功能减弱或消失,口咽部容易积液,易于细菌生长。吸痰时,先吸口咽部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用0.9%生理盐水或用1.5%碳酸氢钠液进行口腔护理,2次/d。
  3.2  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要掌握吸痰时机,长期频繁的吸痰易导致呼吸道溃疡出血和黏膜损伤[3],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护理患者时,在床旁听到患者气管内有痰鸣音、听诊闻及肺部有痰鸣音、呼吸窘迫、血氧饱和度(SpO2)突然下降中的任何一种现象时再吸痰,即做到及时吸痰,又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对于痰多者可每15 min~30 min吸痰1次并彻底吸净,吸痰动作应轻柔,负压要小,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两次时间间隔3 min,吸痰导管应左右旋转,不可固定在一处抽吸,每次吸痰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以防痰液堵塞。吸痰管插入深度:部分不能自行排痰插入深度为10 cm~12 cm(<12 cm),完全不能自行排痰可插入12 cm~15 cm,咳嗽反射完全消失,可插入15 cm或更深,但也因人而异,视病情而定。吸痰前、中、后的观察:吸痰前、中、后须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神志、面色的改变,心电监护者可密切注意SpO2的变化,出现心率失常或SpO2<90%时立即停止操作,但也应检查监护仪显示是否为错误信息。严格无菌操作一人一次一副手套,一次一根吸痰管,口腔气道分开,若合用应先气道后口腔。
  3.3  充分湿化患者气管 
  气管切开后每日从呼吸道排水量1 000 ml,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作用,吸入未经湿化的氧气,使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易造成堵管。容易产生气管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气管套管口用2层无菌湿纱布覆盖,以保持气管内湿润;间歇湿化:0.9%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 ml~5 ml,每日总量约200    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或雾气化器做湿化,使用雾化器时喷口不应直接接近气管口,一般离开6 cm~10 cm为宜;持续湿化: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滴/min~6滴/min,≥200 ml/d,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4  合理用氧
     
  氧气湿化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每日更换1次;监测SpO2,根据指标随时调整氧流量。
  5  加强基础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2次/d;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身,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昏迷患者吞咽反射消失,需要采用鼻饲为患者维持营养,鼻饲管应保持清洁通畅,并定时更换;留置导尿管者保持尿管通畅,每周更换1次尿管,定期冲洗膀胱,并加强尿道口的护理2次/d,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护昏迷患者的眼睛,防止角膜干燥、溃疡。
  6  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无自主运动及意识,不需要特殊的心理护理。气管切开虽为小手术,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往往突然发生意外,使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因此,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之能正确了解病情及可能后果,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并了解气管切开对帮助患者度过难关的重要性,以便能更好的配合和护理。患者清醒后,应关心体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患者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7  拔管的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1天塞住1/3,第2天塞住1/2,第3天全堵塞,如堵24 h~48 h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 d~3 d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8  讨论
    气管切开术能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气管以下呼吸道通气,并可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气管内滴药、加压给氧[4],应用于乙脑患者深昏迷痰阻,经多种处理呼吸功能仍恶化者;脑干型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经吸痰吸氧仍不能维持其换气功能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氧疗。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特别是加强呼吸道护理,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乙脑患者尽快恢复。
 
【】
    [1]姚景鹏.内科护[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1.

  [2]范伟萍,胡文,文淑华.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后细菌学调查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61?362.

  [3]龚进红,章琴,徐长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溃疡出血的护理1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14?15.

  [4]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技术出版社,199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