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济生散配合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顾小侠,刘书林,陶志强,陶玉华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济生散配合化疗增效减毒的临床作用。方法:化疗病例100例随机分成两组:组51例,化疗加服中药济生散;对照组49单纯化疗。结果:中药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脏器、免疫功能等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化疗疗程及剂量的完成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化疗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关键词】  济生散/治疗应用;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副作用;增效;减毒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我院2002-2005年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24-82岁,中位年龄57.3岁。其中乳腺癌5例,胃癌9例,直肠癌3例,结肠癌3例,恶性淋巴瘤3例,肺癌20例,食道贲门癌3例,肝癌2例,胰腺癌2例,脑胶质瘤1例。既往化疗/手术为19/35,初治/复治为22/29;对照组49例,男33例,女16例。年龄34-78岁,中位年龄61岁。其中肺癌19例,胃癌12例,大肠癌4例,乳腺癌3例,食道贲门癌3例,肝癌2例,胰腺癌2例,前列腺癌2例,卵巢癌、恶性组织细胞瘤各1例。既往化疗/手术为15/29,初治/复治为23/26。所有病例均有病或细胞学诊断报告,分别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弥漫型B细胞等。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肿瘤学》,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常见恶性肿瘤诊断规范》[3]。心、肝、肺、肾等主要脏器功能良好,以往无血液系统方面疾病。至少有一处可测量病灶,功能活动状态(PS)评分(WHO)<3,身体一般状况评分KPS≥50,预计生存期≥3个月,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化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标准化疗,方案参照NCCN指南及《肿瘤学》(汤钊猷主编)、《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储大同主编)与标准计量。小细胞肺癌以EP方案为主,非小细胞肺癌予以NP方案或GP方案、TP方案,乳腺癌者给予CAF方案或AT方案,胃肠癌以ECF及FOXFOL方案为主,胰腺癌用GD方案,恶性淋巴瘤者以ABVD方案或CHOP、DICE方案等。

    治疗组于化疗前1周开始服中药,直至所有疗程完成。中药以煎剂济生散(自拟方)加减。基本方:黄芪60 g,太子参30 g,炒白术9 g,猪苓、茯苓各30 g,白花蛇舌草30 g,黄精20 g,女贞子20 g,鸡血藤30 g,补骨脂、骨碎补各15 g,木香6 g,陈皮9 g,炒谷芽、麦芽各30 g。化疗期间同时服用时加半夏12 g,旋覆花15 g,代赭石30 g,干姜6 g,以和胃降逆止吐。化疗结束后化疗间期加石韦30 g,当归12 g,熟地15 g,辅助用药两组相同,如止吐予欧贝、地米、胃复安。糖尿病患者或用奥沙利伯时不用地塞米松,用泰素、泰素帝时用激素预处理,用阿霉素时给予心脏保护剂,如维生素E、异博定、辅霉Q10等。白细胞<2.0×109时予以G?CSF,必要时予抗生素治疗或口腔、消化道粘膜保护剂。

    2.2  观察和统计方法

    2.2.1  实体瘤疗效  通过X线胸部摄片或CT、MRI影像学检查观察,可见患者病灶体积的变化,参照WHO抗肿瘤客观疗效标准评价[1]。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灶完全消失,超过4周,或所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少4周(不可测量病变者)。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维持4周以上;或肿瘤大小估计减少50%,至少4周。无变化(NC)或稳定(SD):病灶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持续4周无新病灶出现。进展(PD):病灶两径乘积增大超过25%,或有新病灶出现。

    2.2.2  临床受益疗效  主要以Karnofsky氏评分评价进行治疗前后的均值比较。

    2.2.3  免疫功能  观测T细胞亚群的指标变化。

    2.2.4  毒性反应  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副反应分极标准[2]观察。消化系统反应按WHO标准[3]:(1)食欲分4度:正常—0度,进少量固体饮食—Ⅰ度,进流质饮食—Ⅱ度,未能进食—Ⅲ度。恶心呕吐分4度:无:未吐;轻:不影响进食及正常生活;中:影响进食及正常生活;重:因恶心而卧床。预防呕吐疗效标准(以呕吐次数为主):完全缓解(CR):0次/d;部分缓解(PR):1-2次/d;症状减轻(RS):3-5次/d;无效(NR):>5次/d。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机SPSS 13.0/PC加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近期客观疗效比较  两组客观有效率在前2个疗程后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4疗程后疗效有显著差异,见表1、表2。表1  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P<0.01,#P<0.05。

    3.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注:##与治疗前比P<0.01。

    3.3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比较  见表4。表4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s)

    组  别nCD3+(%)CD4+(%)CD8+(%)CD4+/CD8+组51治疗前65.90±4.6840.66±3.6129.80±1.781.36±0.13治疗后69.21±3.66△△##42.29±2.50△△29.62±1.511.43±0.12△△##对照组49治疗前66.85±4.3839.71±2.7030.33±1.781.32±0.10治疗后63.16±3.72△△36.94±2.30△△30.50±1.691.21±0.08△△  注:△△与治疗前比P<0.01  ##与对照组比P<0.01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抑制情况比较  见表5、表6。表5  两组患者化疗2个疗程后骨髓抑制情况比较表6  两组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骨髓抑制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P<0.01  #P<0.05

    3.5  两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脏器功能等方面比较  见表7、表8。表7  消化系统反应比较表8  脏器损害、皮肤粘膜神经损害情况比较注:#两组对比P<0.05。

    4  讨论

    由于肿瘤中晚期诊断率高,限制了手术治疗的应用,而综合治疗包括“围手术化放疗”使绝大部分患者不可避免的、不同程度的要接受放、化疗。放、化疗虽使疗效大幅度提高,但其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对治疗计划的完成及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者莫过于骨髓抑制导致的血细胞下降,几乎无一例外。此外,肿瘤组织本身产生的毒性激素以及肿瘤作为一种“氮井”,造成负氮平衡,引起内外源性的营养缺乏,进一步加重骨髓功能受损程度,不仅迫使治疗中断,影响疗效,而且伴随而生的感染、出血、贫血等使病情加重。中药治疗肿瘤源于两千多年前,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四十年的临床及理论研究证实,中药抗癌的机理为:①细胞毒作用。②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凋亡。③反突变,反启动。④免疫调节。中医认为化疗可致毒邪内蕴,损伤气血,脾胃失调及肝肾亏损,故予以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以扶正培本[4],调节免疫,再佐以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和胃降逆以保护骨髓脏器,降低血液粘度,改善高凝状态,减轻粘膜、神经损害,从而达到对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我科自拟济生散一方,用于配合化疗,能起到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本方重用黄芪补气养血,扶助正气。黄芪可以提高人及小鼠血浆中cAMP的含量而抑制肿瘤的生长,甚至使瘤细胞逆转,能使动物的白细胞增长,对抗化疗带来的白细胞减少[5],增强单核巨嗜细胞功能,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增强体液免疫,诱生细胞因子IL?1、IL?2、IFN等[6]。对于肿瘤患者,黄芪用量需在60-90 g才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7]。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黄精、何首乌、女贞子滋阴养血,骨碎补滋肾填髓。鸡血藤活血养血,临床研究提示其具有提升白细胞及体外抑瘤作用。白花蛇舌草、仙鹤草清热解毒、消肿抗瘤。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仙鹤草有较为广泛的抗瘤谱,前者对急粒、急淋、大鼠瓦克癌、小鼠肉瘤180、肝癌等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还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后者对人体宫颈癌JTC26抑制率为100%,对小鼠肉瘤180、大鼠瓦克癌256、小鼠Lewis肺癌、黑色素肉瘤B22、B16等均有较强的抑瘤作用,同时还有健脾补虚之功[8]。薏苡仁健脾渗湿,其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癌、肉瘤180等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还有镇静镇痛、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细胞、体液免疫等多种功效。陈皮、木香、谷芽、麦芽健脾理气、和胃助运,促进消化又防补药碍胃。诸药合用,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解毒抗瘤。临床结果表明,中药配合化疗确有增效减毒作用。

【】
  [1]Parkin DM.Global cancer statistice in the year 2000[J].Lancet Oncoology,2001,2(12):533-543.

[2]Ott K,Bottcherk,Werener M,et,al.Does the new UICC classification allon better prognostic assessment for ductal pancredtic carcinoma[J].Chirurg,2000,71(2):189-195.

[3]杨玉谨,南克俊,肖菊香,赵新汉.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及处理[A].肿瘤内[C].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288-289.

[4]张岱钊.中医药对肿瘤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135.

[5][6]李佩文,主编.恶性肿瘤的术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板社,2002:220.

[7]雍玉?.龙家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经验[J].中成药,2005,1(25):141.

[8]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