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肝祛脂方治疗脂肪肝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净肝祛脂方在脂肪肝过程中的降脂作用及机理。方法 选择60例脂肪肝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净肝祛脂方,另一组为对照组,口服东宝肝泰。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血脂分析: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上升(HDL-C),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HDL-C上升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变:治疗后,两组血粘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粘度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净肝祛脂方治疗脂肪肝,能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同时,有一定降低血粘度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关键词】 净肝祛脂方 脂肪肝 高脂血症 临床研究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其中最常见原因是由于脂质代谢的异常。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出现许多低龄患者。本病也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重要的前期病变之一,本研究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自拟中药净肝祛脂方治疗,同时与东宝肝泰作对照,观察临床效果,以探讨中药对脂肪肝的脂质代谢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诊断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1]。
1.2 病例的选择与分组 选择2002年1月~2006年3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并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并伴有高脂血症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20~60岁,平均(50±1.6)岁。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 排除标准 (1)酗酒;(2)肝炎病史、肝硬化失代偿期;(3)严重心、脑、肾疾病、恶性肿瘤;(4)精神病;(5)妊娠妇女及哺乳期;(6)过度肥胖。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化痰降浊,健脾化湿为治则,予自拟中药方剂净肝祛脂方口服,每次100ml,2次/d。对照组予东宝肝泰(通化东宝药业生产,批号:011001)口服,每次4片,3次/d,疗程均为3个月。
1.5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于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同时检测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还原黏度。
1.6 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血脂,血粘度的结果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脂变化 疗程结束后,两组TC、TG水平均明显下降, 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本组间,较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血流变变化 疗程结束后,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还原黏度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本组间,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 各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表2 各组治疗前后血粘度变化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治疗前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中性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而中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痰湿内停,瘀血阻络,肝失条达,脂质沉积于肝脏而发病。从实践中发现,高脂血症是脂肪肝发病重要条件之一。膏粱厚味,痰湿阻滞气机,血液运行不畅,则瘀血阻络,脂质沉积形成脂肪肝。其中素体气虚是痰湿内停,瘀血阻络的病理基础。而其治则为化痰降浊,活血化瘀。
本课题研究了净肝祛脂方对脂肪肝伴高脂血症的脂代谢的影响,该方主要方药有沙棘、泽泻、山楂、大黄、柴胡、茵陈、陈皮、决明子、丹参、白术。其中沙棘、决明子、大黄清利湿热、通腑降浊。丹参、山楂活血化瘀、行瘀消积。泽泻、陈皮甘淡渗湿,化痰降浊。柴胡、茵陈疏肝解郁,清利湿热。白术健脾益气,运化湿浊。诸药合用,使肝木条达,脾土健运,气机宣通,血脉畅行,湿痰瘀得除,脂浊难凝,则其病可除。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决明子可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纠正脂质代谢紊乱[2];山楂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高脂饮食所致的高胆固醇血症,提高血清HDL-C水平[3];丹参有降低血脂特别是TG的作用,能促进脂肪在肝细胞中氧化,从而降低肝脂含量[3];泽泻有阻止类脂质在血清内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壁的作用,能促进血浆中胆固醇的运输和清除[4]。柴胡也具有降脂,抗脂肪肝作用[5]。经临床研究表明,净肝祛脂方明显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有利于抑制脂肪肝的作用。
【】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分会脂肪肝和酒精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1,(9):325.
2 梁铁军,张伟,张才擎,等.抗纤保肝汤治疗慢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34.
3 邓琪,钱光南.降脂合剂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8):1784.
4 钱家骏.泽泻抗动脉粥样硬作用系列研究(一).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2):42-45.
5 山本昌弘.关于柴胡治疗慢性肝炎的基础临床试验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5,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