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跃钢教授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经验
【关键词】 秃发;中药疗法;名医经验;魏跃钢
魏跃钢是江苏省中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皮肤病专家。临床工作27载,尤擅脱发的诊治,对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的独具特色。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颇深,现将其治疗经验如下。
1 概述
AGA又称脂溢性脱发[1],是临床常见的毛发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以20~30岁的男性较为多见,表现为头部皮肤油腻、脱屑,有明显瘙痒感,额颞区及顶部渐进性脱发,继而形成高额,而枕区较少累及。整个病程比较缓慢,可达数十年。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西医认为其发病与雄激素及遗传因素有关,精神心理因素可诱发和加重[2]。AGA属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范畴。
2 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对脱发论述较多,《内经》称之为“发堕”、“发落”等,并指出了发与肾、发与肺、发与血的密切关系。《诸病源候论》云:“若血盛则荣于头发,故须发美。若气血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脱落。”张子和首倡血热发不荣之说,他认为“年少发白早落,或头起白屑者,血热太过也。世俗只知发者血之余,以为血衰,不知血热发反不茂,火多血少,木反不荣,火至于顶,炎上之甚也”。何梦瑶在《医碥》中继承了张子和的观点,并进一步深入探讨,认为热病后脱发乃血热未平,性急好动之人后顶脱发乃肝血内热。
魏教授认为,肝肾阴虚是AGA的主要病因。多数患者由于学习或工作紧张,压力较大,睡眠较差,久之肾阴暗耗,致阴阳失衡,阴血不足,则毛发生长无源,发根空虚而发落。医学认为,异常心理状态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毛发生长受阻[3],这与肝肾阴阳失调的观点是一致的。AGA不但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有关,亦与湿、热等实邪密切相关。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很多人无法建立的饮食习惯,肥甘厚味摄取过多、饮酒频繁等现象十分普遍。《素问·五脏生成篇》谓:“其主脾也,是故……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及煎炸之品,易致脾气受损,脾失健运。水湿不得运化,郁久化热,湿性黏滞,热性趋上,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致头发油腻、脱落。血虚风燥也是AGA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脱发者,多为血热之体,复感风邪,郁久化火,耗伤阴血,生风生燥,毛发失于濡养而脱落。
3 虚实结合、内外结合治疗
3.1 内治法 魏教授认为AGA宜尽早治疗。临床多从(肝)肾、脾、湿热3个方面论治,治以清热祛湿为主,兼以补益肝肾、养血祛风活血。一般分3型论治。
3.1.1 湿热蕴结 证见:头部皮肤有脂性分泌物,头发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治宜清热利湿。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5 g,黄芩10 g,炒栀子10 g,泽泻10 g,生大黄(后下)5 g,车前子(包)10 g,木通5 g,生侧柏叶15 g,六一散(包)10 g。
按:方中以龙胆草、黄芩、炒栀子泻火除湿;泽泻、车前子、木通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大黄、六一散增加泻热功力;生侧柏叶,清热凉血,为治疗脱发之佳品,《本草纲目》谓其主治“头发不生”。
3.1.2 血虚风燥 证见: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迭起鳞屑,自觉瘙痒,舌淡,苔薄,脉细,脱发时间较长。治宜养血祛风。予祛风换肌丸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5 g,何首乌15 g,川芎10 g,丹参15 g,胡麻仁10 g,鸡血藤15 g,苍术10 g,刺蒺藜10 g,炙甘草5 g。
按:当归、鸡血藤补气养血;川芎、丹参行气活血;苍术、刺蒺藜健脾祛风;胡麻仁、制何首乌养血润燥;甘草调和诸药。
3.1.3 肝肾亏损 证见:脱发日久,头发稀少,干燥无泽,伴头昏,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痛,舌淡,少苔,脉细数。治宜补益肝肾。予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泽泻10 g,茯苓10 g,墨旱莲15 g,女贞子15 g,制何首乌15 g,丹参15 g,炙甘草5 g。头发油腻,可加茵陈、生山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头皮瘙痒加白鲜皮、地肤子、白僵蚕;头发干枯发黄,头屑较多,加白芍药、牡丹皮、当归、益母草、鸡血藤、紫草、刺蒺藜;伴腰膝酸软,酌加枸杞子、菟丝子、怀牛膝、桑椹、山茱萸;心烦、口干、舌红、少苔属阴虚火旺者,可加知母、黄柏、玄参;头晕、目眩加钩藤、天麻;头皮疼痛加木瓜、桃仁;精神紧张、失眠多梦,酌加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
按: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补肾阴;女贞子、墨旱莲补肝肾,明耳目,乌须发,二药同用平补肝肾之阴;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生地黄清热凉血;泽泻健脾渗湿,寓泻于补,避免滋腻太过。
3.2 外治法 予生发酊(江苏省中制剂室,苏药制字:Z04000527)外搽,同时配合梅花针叩刺脱发区。
按:生发酊组方中骨碎补、补骨脂通利血脉,补肾荣发;红花活血散瘀止痛;樟脑通窍。梅花针叩刺可激发经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生长。
4 辨治特点
4.1 用药独具特色 魏教授注意到皮脂分泌增多是绝大部分AGA的主要症状之一,因而在辨证基础上常加生侧柏叶、茵陈、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利湿药来抑制皮脂分泌。
魏教授认为,病久生瘀,AGA病程一般较长,且AGA患者大都存在着微循环功能障碍,如血流缓慢、血液高黏滞度等。因此,在辨证的基础上,常酌加丹参、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等活血化瘀之品,其中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祛脂功效。药研究表明,丹参能扩张皮下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加强毛囊营养,促进毛发再生,其有效成分丹参酮具有缓和的雌激素样活性,有抗雄性激素、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4]。
在扶正固本药的选择中多用制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等。其中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兼能收敛,且不寒不腻,为滋补良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何首乌对血清胆固醇的增高有抑制作用,能减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和脂质的沉积,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4],且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5],微量元素含量较多,如钙、铁、锌、锰、锶等,其中铁的含量最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和酶系统而起到补肾、乌须发的作用[6]。女贞子、墨旱莲补养肝肾之阴,药力平和。
4.2 重视内外结合,综合提高疗效 魏教授认为内治法能发挥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特色,调整机体以治本;外治法直接针对患病部位用药,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静止期毛囊,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以治标。两法配合应用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达到标本兼治、不断提高疗效的目的。
由于AGA病程缓慢,而且受头发的生长周期和个体因素的影响,所需时间往往较长,并且由于脱发对外观的影响,患者一般心理负担较重,其他因素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生活状态等也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在治疗同时应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精神方面的影响,指导建立的生活习惯,鼓励其坚持治疗。
【】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45-946.
[2] 侯显曾,虞瑞尧,卢锵浩.毛发及头皮疾病诊治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
[3] 朱文元.毛发疾病[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27.
[4] 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8,215.
[5] 杨秀伟.何首乌醇提物对易老化小鼠肝脏和脑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药杂志,1996,21(1):48-49.
[6] 方欢乐,陈衍斌,胡锡琴.何首乌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06,26(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