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3例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钱玉生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腰椎;椎间盘移位;针刺疗法;正骨手法;推拿,脊柱;水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 LDH)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2000—2007年,笔者应用非手术综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18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3例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男67例,女116例;年龄<20岁11例,20~30岁39例,30~50岁91例,50~60岁19例,>60岁23例;有外伤史103例,无明显外伤史(有受凉、劳累等诱因)80例;病程最短1日,最长5年,其中<1个月53例,1~3个月75例,3~6个月41例,6个月~1年10例,>1年4例;以左下肢疼痛、麻木为主89例,右下肢疼痛、麻木为主61例,双下肢疼痛、麻木为主21例,单纯腰部疼痛11例。物理检查:CT检查161例,MRI检查22例,显示L3~4椎间盘膨出26例,突出13例;L4~5椎间盘膨出35例,突出107例,脱出5例;L5~S1椎间盘膨出38例,突出82例,脱出7例。单椎间盘病变47例,其余均为2个或2个以上椎间盘同时发病。伴椎管或侧隐窝狭窄35例,黄韧带肥厚27例,后纵韧带钙化21例,椎体假性滑脱1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  取穴:患侧L3~4、L4~5、L5~S1夹脊、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飞扬、绝骨、昆仑。操作:患者取俯卧或侧卧位,夹脊穴用2寸毫针直刺,碰到骨性障碍后,行捻转针法,以患者产生局部酸胀感并向下肢放射为度,其余穴位均要求针刺得气。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2.2  牵引  在针刺结束后,行腰椎骨盆牵引,牵引力为患者自身体质量的1/2,依据患者胖瘦、耐受程度适当予以增减,每次持续牵引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60岁的患者不予此手法。

  1.2.3  正骨推拿  牵引结束后行腰及下肢部的放松手法,揉法为主,适当配合扌衮法及一指禅推法。如有棘突偏歪者,行冯氏定点旋转复位法[2];腰椎后凸、侧弯、生理弧度变大及腰椎假性滑脱者,行龙层花腰椎俯卧冲压法[3];长短腿、阴阳脚,行龙层花骨盆旋移复位法[4],正骨手法后再行腰及下肢部的放松手法,放松手法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每步重手法后都应以予以放松手法调理,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60岁的患者不予此手法。

  1.2.4  穴位注射  取穴:患侧L3~4、L4~5、L5~S1夹脊、秩边、委中、阳陵泉。在正骨推拿后用人胎盘组织液4 mL+维生素B12 0.5 mg进行穴位注射,每次选2~3个穴位,每穴2~3 mL,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2.5  其他  另外,LDH急性期,疼痛难以忍受者,可行椎间孔外口、横突间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腰大肌起止点、臀中肌针刀松解,松解以后用消炎镇痛液(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30 mg+利多卡因100 mg+注射用水10 mL+维生素B12 0.5 mg) 在腰大肌间沟注射8 mL、椎间孔外口注射10 mL。

  1.3  疗程  治疗1~3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来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183例,治愈71例,占38.8%;好转96例,占52.5%;未愈16例,占8.7%。总有效率91.3%。其中1年内复发23例,21例继续用上法治疗痊愈,2例转手术治疗。

  3  讨论
   
  LDH的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2类,非手术治疗LDH,要注意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好治疗方法。一般认为,中青年因扭伤或劳损引起的LDH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应用针灸、牵引、正骨推拿、穴位注射、针刀松解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对年龄偏大、骨质疏松的患者,宜以针刺、穴位注射、针刀松解治疗为主,不宜牵引和脊柱正骨推拿。巨大的椎间盘突出、韧带已断裂、髓核已突入椎管、有进行性神经损害者,不宜作保守治疗。
   
  LDH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系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寒属阴,其性收引;湿性重浊黏滞,易阻塞气机。当寒湿之邪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气血瘀阻,血流不畅,不通则痛。主穴腰椎夹脊穴,介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能扶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针刺时实施强刺激可振奋一身之阳气,驱逐风寒湿邪,行气活血。辅以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飞扬、绝骨、昆仑等穴位治疗,加强疏经、活血、镇痛作用。再配合人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12穴位注射可进一步加强疏经通络、松解粘连、营养神经的作用。由于椎间盘损伤与退变,纤维环逐渐失去弹力及膨胀性能,而出现裂隙,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周围的软组织,使其对神经根产生机械性卡压,产生麻木症状,如果其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对神经根形成化学性刺激,则出现一系列腰腿痛症状。骨盆牵引、针刀松解、整脊复位可以改变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解除其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和化学性刺激,从而恢复脊柱的内外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LDH在急性水肿期,应在腰大肌间沟、椎间孔外口注射消炎镇痛液,在椎间孔外口、横突间肌、腰大肌起止点、臀中肌进行针刀松解,同时配合药物脱水,绝对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除后,再行针刺、牵引、脊柱正骨推拿、穴位注射等治疗。
   
  在临床上,每一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适应证,如果过分夸大其作用,则可能延误或加重病情。笔者综合运用针刺、穴位注射、整脊复位、针刀松解治疗LDH,明显增加了治疗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2]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技术出版社,2002:102.

  [3] 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108-110.

  [4] 龙层花,钟士元,王廷臣,等.骨盆旋移综合征[J].颈腰痛杂志,2004,25(3):1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