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强筋膏外敷法提高脑血栓偏瘫患者肌力120例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敖金龙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为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供质量可控、疗效确切的新疗法。方法:将180例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组12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自拟中药杜仲强筋膏外敷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抗栓中西医疗法。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估,2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偏瘫患肢的肌力及综合功能,治疗组愈显率是88.33%,与对照组的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杜仲强筋膏外敷法对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的提高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中药疗法 杜仲强筋膏外敷法 肌张力/外敷效应


      中药膏外敷是中医药在某些区域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因其是头部外敷,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诸经皆归于脑”,因此中药头部外敷法被认为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我们所运用的中药杜仲强筋膏外敷法也在临床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了探讨中药头部外敷法的确切疗效,我院门诊自2004年8月~2007年5月按照国家中药管理局关于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课题的要求,应用大样本、多中心、盲法、随机等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整理和该疗法的临床疗效,为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功能的恢复提供质量可控、疗效确切的新疗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近三年来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71例,女49例,年龄41~75岁,平均61岁;病程1~3个月,平均55天;症状积分8~22分,平均(15.32±3.28)分。以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症状积分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血栓形成标准,并结合CT诊断脑血栓形成的偏瘫患者。②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一项≥3分者。③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3个月以内者。④无神志改变。

    1.4  排除标准  ①CT诊断为非脑血栓形成的偏瘫者。②中医辨证为中脏腑和虚证者。③偏瘫侧肢功能评分和综合功能评分≤2分者。④神志昏迷或生命指征不稳定者。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自拟杜仲强筋膏外敷,方剂组成:杜仲25g、川断15g、牛膝15g、赤芍15g、红花15g、桃仁15g、丹参15g、鸡血藤15g、苏木25g、水蛭25g、桑枝15g、防风15g、独活15g、南星15g、天麻25g、白附子25g、地龙25g、全蝎25g(去尾勾酒洗烘干)、色藤15g、乳香25g、没药25g,21味组成,上药研细末,加入凡士林调成膏剂。敷药部位:①取头顶百会穴为中心。②以颞部率谷为中心,在耳后微上入发际1.5寸与头维穴平,左瘫敷右,右瘫敷左。敷药方法:将以上二穴直径7~9cm毛发剃净、消毒,然后把膏药以1cm厚度均匀平摊粘敷,最后用纱布敷盖胶布固定,1周换一次药,每4周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即按常规中西医疗法抗栓治疗。

    2.3  观察方法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根据诊断标准对肢体偏瘫情况评分1次,以患者治疗前的评分减去疗程结束后的评分,用此差值作为患者瘫肢恢复程度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评分百分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上肢肩关节:正常0分,上举正常但肌力差1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2分,上举不到肩3分,不能动或前后略摆动4分。上肢指关节:正常0分,手指分别动作有效而肌力差1分,握拳伸指2分,屈指、握不成拳、不会伸2分,不会动4分;下肢髋关节:正常0分,抬高45°以上1分,不足45°者2分,摆动能平移3分,不会动4分;下肢趾关节:正常0分,伸展自如但力弱1分,伸展不全2分,略动3分,不会动4分;综合功能:生活能自理自由活动0分,独立生活,简单劳动而有部分功能不全1分,可行走,部分自理,尚需要人辅助2分,可站立迈步需人随时照料3分,卧床4分。

    3.2  疗效评定  ①基本痊愈≥85%;②显效≥50%;③有效≥20%,无效<20%。

    3.3  疗效观察  如表所示,治疗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和99.17%,对照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分别是5.00%和85.00%。经X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中医学称脑血管意外为中风或脑卒中,而脑血栓形成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该病是发病率高、病残率高、治疗难度高的一种常见病。目前我国发病率约为80~120人/10万人,据国家调查统计数据公报,脑中风所引起的肢体残疾约118万人,占全体残疾患者的15.63%,我国有3/4的该病患者丧失劳动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因此,尽早提高偏瘫患肢肌力,对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对中风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对后遗症的偏瘫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门诊自拟的杜仲强筋膏近来在临床运用中取得可靠满意的疗效。方中杜仲、川断、牛膝具有强筋骨、补肝肾作用,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赤芍、红花、桃仁、丹参、鸡血藤、苏木、水蛭、桑枝皆活血化瘀而抗栓,防风、独活、南星、天麻、白附子、地龙、全蝎、勾藤等祛风而活络,平肝潜阳化痰而抗血粘。乳香、没药、祛瘀生新、活血止痛,因偏瘫病人多患肢疼痛,甚则难忍;乳香、没药对该症疼痛有独特疗效。因该药直接外用作用于脑部,而直接发挥其疗效,所以其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