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鼠日本血吸虫病模型,第7周用吡喹酮杀虫后喂以中药制剂,分别于用药不同阶段对肝组织相应变化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感染血吸虫后,光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与胶原纤维分布明显。经中药制剂后,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电镜观察感染未治疗组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分布广泛。经中药制剂治疗组,上述细胞及胶原纤维相应减少。结论:中药制剂可以减轻病变程度,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关键词】 血吸虫/日本;中药药剂学;肝纤维化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上有2亿多人感染血吸虫病,我国近些年由于退耕还湖政策,血吸虫感染人数又有所增加[1]。很多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患者在彻底杀虫后,肝纤维化仍能继续进展。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由于虫卵沉积导致肝纤维化,逐渐成肝硬化,常因门脉高压引起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死亡。因此,如何防治肝纤维化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已知干扰素、白介素、前列腺素对血吸虫病纤维化有治疗作用[2,3],但价格昂贵,长期应用有毒副作用。因此,对鼠日本血吸虫病应用中药治疗,并在光镜和电镜下动态观察药物阻抑肝纤维化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3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清洁级,体重250g左右。购自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动物中心。试验前,饲养大鼠各种用具均经2%过氧乙酸消毒。动物自由摄食本动物部生产的颗粒饲料,引用普通自来水。
1.2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感染未治组,每组10只。钉螺购自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5℃下孵化尾蚴,治疗组和感染未治组每只经腹部皮肤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100尾。
1.3 中药制剂及杀虫药
复方中药制剂由黄芪、蜈蚣、三七、鳖甲、当归、桃仁、连翘、夏枯草等中药组成,用先进水提工艺提取制备成含生药1g/mL浓度的水溶液,以备灌胃用。
吡喹酮购自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70971)
1.4 用药方法
1.4.1 吡喹酮 感染尾蚴第七周,以100mg/kg剂量每天给予吡喹酮杀虫治疗,用药6d。
1.4.2 中药制剂 于感染尾蚴第八周开始,治疗组给予中药制剂灌胃,2次/d,1mL/只。正常对照组及感染未治组用生理盐水灌胃,1mL/只,2次/d。
1.5 取材及标本制作
分别于感染第10、12、14周剖杀大鼠,在肝左叶4个不同部位切取组织块,每块约1mm3。
1.5.1 光镜标本制作 将上述肝组织块经10%甲醛溶液固定后,乙醇系列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用KD1508旋转式切片机切片,清蜡、HE染色观察。
1.5.2 电镜标本制作 将上述肝组织块以2.5%戊二醛溶液固定沉淀物2h后,用pH7.4磷酸缓冲液冲洗,再经1%锇酸固定、丙酮系列脱水,最后以Epon812环氧树酯包埋处理72h。瑞典LKB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及柠檬酸铅双染色,日本JEM-100cxⅡ型透射电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正常对照组 光镜下肝小叶结构正常,肝小叶分界明显,无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胶原纤维少许,肝细胞无肿胀坏死。电镜下肝细胞形态结构正常,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和成纤维母细胞均无增生情况。
2.2 感染未治组 感染第10周时,可见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症反应强烈,部分肉芽肿中心出现坏死,形成嗜酸性脓肿。感染第12周时,虫卵肉芽肿周围有纤维增生现象;感染第14周时,病变已趋向慢性化,较多的虫卵肉芽肿病灶已纤维化,部分肝组织可见纤维疤痕形成及纤维钙化的虫卵结节,其中央为死亡钙化的虫卵,周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肝细胞索排列紊乱,有假小叶形成。电镜下感染第10周时可见少量肝细胞坏死;感染12周时可见较多的肝细胞坏死,坏死胞浆稠密,贮脂细胞和枯否氏细胞轻度增加;感染14周时,肝细胞核周隙扩张、粗面内质网数减少,线粒体嵴肿胀,Diss腔可见游离枯否氏细胞,内含色素颗粒和细胞碎屑,并可见较多的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其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
2.3 组 光镜下在感染第10周时与感染未治组无明显差异;感染第12周时,胶原纤维减少不明显,但炎性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比病理组轻;感染第14周时,仅见有零星肝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感染第10周时,肝细胞浆内核仁较病理组明显增大,肝细胞坏死程度轻;感染第12周时,除核仁较大外,,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感染第14周时,核周隙有轻度扩张、粗面内质网增多,排列整齐, Diss腔内贮脂细胞减少,其周围胶原纤维及成纤维母细胞明显减少。
3 讨论
肝脏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细胞因子,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作用于肝细胞、贮脂细胞,合成过量的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干扰素对转化生长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因而阻抑纤维化的形成[3]。研究发现[4],正常动物肝脏RNA能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兔血浆透明质酸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从而阻抑纤维化的形成。RNA是动物细胞的基本成分,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需要RNA的参与,它能促进肝细胞合成DNA, RNA的应用对病变的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具有重要意义。本中药方剂中的黄芪系豆科植物,其成分含有多糖、甙、黄酮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扶正固本、补中益气和多种药理作用。药物实验证实[5,6],黄芪可增加小鼠肝脏糖原含量及溶酶体酶、组织脱氢酶活性,能促使机体产生干扰素和19S抗体,促进细胞生长和延长细胞寿命,保护肝脏。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皂甙甲(ASI)可促进体外培养肝细胞DNA的复制与合成。当归可保护肝细胞膜、线粒体及内质网上的葡萄糖-6-磷酸酶和溶酶体功能,有拮抗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功能,具明显抗肝细胞坏死,抑制炎症反应作用,还可使体外培养肝细胞内RNA、DNA合成率明显增加。三七、桃仁属活血化瘀药,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还可清除血液中过剩的抗原,防止免疫复合物产生。鳖甲可促进肝细胞间隙的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将瘀积于窦前的胶原、非胶原性糖蛋白、蛋白多糖移出肝窦,在血液中降解,改善肝细胞的功能,促进新生肝细胞增生。
本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光镜及电镜下病变程度均轻于感染未治组,这说明中药制剂减轻病变程度,阻抑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说明问题还需作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研究。
【】
1 郭家钢,郑江.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研究进展[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17(5):260-263
2 刘凤超,贺永文.前列腺素E1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关系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14(1):8-10
3 张立煌,姚航平.γ-干扰素基因修饰肝细胞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TGF-β1及其受体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17(6):330-333
4 彭雁忠,张贤华.RNA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兔血浆透明质酸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9,12(2):135-136
5 易文龙,陈建明.水蛭、桃仁、黄芪、当归合剂对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16(1):32-34
6 韩德五.肝脏病理生[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