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对策与方法。方法:所有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进行护理指导与康复锻炼,出院健康宣教,并进行随访。结果:经临床评定、出院随访,所有膝关节置换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负重疼痛缓解,膝内外翻畸形矫正,膝关节屈曲达到90°。结论:由于膝关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所以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锻炼[1]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增强锻炼。
【关键词】 人工关节;关节成形术/置换/膝;康复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生活质量,人工关节置换术近几年在我国迅速,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每年完成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数量和种类仍处于起步阶段,而我们的病人由于不及时,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或因为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到底维持多长时间有较大顾虑,其疾病的发展速度、畸形的严重程度、累及关节的数量多在发达国家几乎很难遇到,因此对人工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探讨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1例,男2例,女19例,年龄58岁~72岁。老年性严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3例,类风湿关节疾病1例,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膝关节严重损伤疾病2例,膝骨关节病15例。对本组21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2年的术后随访,根据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8例,良2例,可1例。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
1.2 疗效评定
本组病例都进行了定期随访,术后2月第1次随访,4个月时第2次、半年时第3次、1年时第4次,以后每年1次随访。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术
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4]。HSS膝关节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总分大于85分为优,70~84分良,60~6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2 结果
本组术前的疼痛平均分为7.36分(0分~15分),术后疼痛平均分为28.45分(10分~30分),差异有显著性(t=856,P<0.01)。HSS评分由术前的36.15分(20分~65分)进步为92.37分(56分~100分),其中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3%。膝关节屈曲度术前平均110.5°(5°~140°),术后平均屈曲度为113.4°(80°~130°),手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准备 (1)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排除一切不良因素,讲解疾病的转归及相关因素,特别是早期康复锻炼方面,要求家属做好协调工作;(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少吸烟,以防止术后痰多,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3)指导病人股四头肌练习、腘绳肌肌力练习,掌握要点,2次/d,每次10下即可;(4)术前1d,做皮试,做皮肤准备,先用碘伏把双下肢(或单侧)消毒,用无菌巾包好,于次日晨再备皮,备皮完后用碘伏消毒一遍包好待接,术前晚可适当用一些镇静药,保证病人休息好。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指征的监测 术后24h之内做好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观察并记录,因患者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电图的变化,防止脑血管意外。
3.2.2 引流管的护理 膝关节术后常置引流管,要固定稳妥并低于伤口平面,防止脱管及逆行感染,同时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作观察记录,防止堵塞,确保引流通畅[2]。
3.3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运动量的大小由运动强度及时间来决定,掌握的原则应循序渐进,强度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根据康复期的需要及功能恢复的情况,调节运动强度、时间和方式,坚持每天做,无需时间过长,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
3.3.1 术后当日至术后3d抬高患肢,可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肿胀,主动或被动踝关节活动,每小时屈伸5~10次,以防足下垂的发生,如果状态好则做一些小运动性全身锻炼,增加病人体力,不能耐受的适当用一些止痛剂。
3.3.2 术后第1天开始协助病人行直腿抬高锻炼及踝关节背屈运动,每天完成2~3次,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静态收缩锻炼,每次5秒钟,每10次一组,每天10组。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消除肿胀,防止术后粘连,术后24h即可行患肢CPM机持续被动运动,CPM是有的被动运动,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训练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膝无不适为宜,并适当休息,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20°,1h/次,2次/d,每次逐渐增加5°~10°,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病人初次锻炼时,惧怕疼痛,我们要耐心解释、安慰、鼓励病人,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病人对康复训练的认识,使之积极配合,术后3d在病情允许下可下地站立,并逐渐延长时间。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第2周开始加强患肢主动运动,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和进一步加强直腿抬高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鼓励病人下床。术后第3周恢复患肢负重能力,病人借助步行器做行走步态训练和下蹲练习,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创伤或骨折。在加强屈膝功能锻炼的同时,要注意伸膝功能的锻炼。
3.3.3 出院指导 回家后继续功能锻炼,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荷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功能锻炼时必须有家属陪护,保证病人安全。伤口愈合后方可洗澡,术后2个月调整座椅高度,避免坐矮凳。身体过胖会增加关节劳损,要适当减肥。定期理疗及复诊。
4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术前术后要尽早进行康复锻炼,通过功能锻炼可减轻患肢肿胀、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多种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使膝关节活动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及部分社会活动参与的需要,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发生活热情,这是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事情。精湛手术只有结合的康复,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使其身心健康地回归社会。
【】
1 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01-502
2 房晓军,丁勇,田娟.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J].临床康复,2002,6(8):1189
3 祖启明.关节持续被动运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物与康复学分册,1995,15(3):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