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病理学实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牟江洪 向德兵 肖华亮

[关键词] 病;实习;学习兴趣
             
  临床病理实习是病理专业本生第一次真正接触临床,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从学生开始向医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学生对病理诊断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1] 。但是从多年的病理教学中,病理专业本科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根据此实际情况,作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充分认识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病理学是一门桥梁课程,一方面承接了医学基础课程,另一方面为临床课程奠定关于疾病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疾病转归的相关临床基础。临床病理诊断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直接的证据,被称为诊断的“金标准”。在实习教学中加入10余次模拟的临床病理讨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病理诊断在疾病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性,受到学生的欢迎。有些临床医生一方面急切的需要病理诊断,一方面又不重视病理,甚至贬低病理诊断的价值,对学生学习病理的热情有很大的打击。我们针对部分学生学习消极,不愿从事病理工作的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讲一些老一辈病理学家及身边老专家老教授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从思想上感化学生,培养学生淡薄名利,甘做幕后英雄的高尚品质。

  2 制定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
      
  学生刚到病理科实习,每天要处理上百个病例,一下子接触到比教科书所涉及的多得多的病种,会感到有些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学生抱着好几本书从早到晚地看,而有些学生又埋头只顾看片子,但是都不得要领,时间久了会丧失病理学习的兴趣。我们根据实习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以阅片为主,看书为辅,刚开始每天描述2~3例典型病例,以后不断增加有难度的病例,遇到看不懂的就多查书,并做好典型病例、疑难病例和读书笔记3个笔记本的记录。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感觉每天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随着时间的积累会慢慢对病理诊断产生浓厚的兴趣。
    
  3 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课程,多媒体教学图像清晰、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能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画面,能够模拟病变的动态发展过程,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我们在教学时,用多媒体恰到好处地展示图片和一些动态变化,可以起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避免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以此来克服学生的“心理疲倦”,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 激发对学习的渴望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新的典型的病例,给学生详细讲解。但是,有时我们会“留有余地”,保留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比如遇到增生性筋膜炎,带着学生看细胞的多形性、增生活跃(可见很多核分裂像)以及“浸润性”生长的组织图像,这时学生多会考虑诊断“肉瘤”,我们告诉学生这个诊断是错误,但并不告之原因。学生感到很疑惑并且很感兴趣,课后积极地查资料,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并归纳出这类“假肉瘤”与真性肉瘤的鉴别要点。这种有所保留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主动地自己学习,比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5 鼓励独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的目标,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释放创新的激情。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思路,但是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思路去约束学生,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平时的带教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做出病理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虽然学生的诊断可能有很多错误或不足,但是这种新思路和新见解对于千变万化的病理形态的认识和鉴别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责备学生,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对学生独立处理问题中出现的哪怕一点“闪光点”更要鼓励,否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对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
     
  [1]朱新琴,韦寿宏.外科实验课中的兴趣教学[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4):261.

    [2]伍友弟.医学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华夏医学,2003,1(6):8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