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透患者抑郁情况的调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哲 邱雪慧 时间:2010-07-14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血液透析是目前维持尿毒症晚期患者生命的最佳方法之一,但尿毒症患者由于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必须进行长期的充分血透和药物,并适应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报道血透患者抑郁患病率高达率达54.4%[1]。为此作者对本院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抑郁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相关的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透至少3个月,能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的家庭病床和门诊的64例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43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09±13.49)岁;平均透析时间(51.53±47.38)个月;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21例,初中及以下30例;职业:干部29例,工人21例,农民3例,商人7例,无业4例;未曾作肾移植者58例,曾作肾移植者6例;64例均已婚,其中丧偶者4例。

  1.2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统一的解释语言,指导患者填写以下问卷:(1)一般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支付方式、透析时间、移植情况和躯体症状。其中躯体症状包括:乏力、心悸、水肿、气急、骨痛、失眠、嗜睡、恶心、呕吐、抽搐、头昏、厌食,有一项计1分,累计总分;(2)疾病相关知识调查表:是研究者本人根据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特点,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经有关肾内科、血透及护理专家的审阅指正而完成。疾病相关知识调查内容包括:了解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充分透析的危害、不控制水分摄入的危害、如何保护血管通路、为何要补钙和控制磷摄入、为何要补充维生素、高血压或低血压的危害和运动对疾病的好处,共8个条目,每条目均采用0~3分的记分方法(计分越高,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越好);(3)抑郁自评量表[2]:对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评分,SDS标准分50分为界,大于或等此值者为抑郁组,小于此值者为非抑郁组,测试前向被调查者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要求其根据近2周的实际情况或想法、感觉如实填写,每份量表的测试过程约在10min左右完成;(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由肖水源1986年编制,1990年修订,共10个条目,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利用度3个方面对社会支持进行测量。10个条目计分之和为社会支持总分。得分越高,表示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

  1.3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直线相关分析、χ2检验、组间t检验。

  2  结果

  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DS标准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DS标准分为(52.85±10.26),而全国常模组(n=1340)SDS标准分为(41.88±10.57)[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抑郁情绪者42例,占65.6%;非抑郁者22例,占34.4%。而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1.3%~1.5%[4]。

  2.2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两组在不同的文化程度和透析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的性别、年龄、移植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一般情况比较(略)

  2.3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社会支持的比较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社会支持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表2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之间社会支持的比较(略)

  2.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DS标准分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躯体症状的相关关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DS分值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患者SDS分值与躯体症状分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见表3)表3  患者SDS标准分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躯体症状的相关关系(略)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减少,压力增加,大多数患者性功能减退或丧失等常伴有抑郁症[5]。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DS标准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抑郁患病率高达65.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病痛缠身、活动受限、社会角色转变、经济负担加重[7]等原因,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而抑郁患病率也高于全国常模。临床医生常重视对患者病情的控制,而忽略这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一般情况的比较发现,64例患者SDS分值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之间呈负相关。说明增加疾病知识的掌握可能会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抑郁患病率。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比高中及以下的抑郁患病率要低,知识层次较高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容易理解,

  会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容易避开对疾病有负面影响的因素,不会因无知而引起盲目的担心。

    本研究还发现,患者透析时间>5年要比透析时间≤5年的抑郁患病率要高,而患者SDS分值与躯体症状分值之间呈正相关,说明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增多,患者的抑郁患病率有可能有增加的趋势。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有报道,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的抑郁与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相关性[6]。本研究未观察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社会支持方面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我国的医疗保健水平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较低,需社会支持较多的患者才能支付维持性血透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有关。

【文献】
    1 朱晓峰,金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2):93~94.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5.

  3 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127.

  4 沈渔,主编.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104;426~429.

  5 贾强,陈秉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临床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02,18(7):697-699.

  6 Kimmel PL.Psychosocial factors in adult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correlates and outcomes.Am.J.Kidney Dis,2000,35:4.

  7 邹新花.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5,10(7):11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