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效果比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张梅清,吴耀建,林巧玲

【摘要】  目的 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为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比较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方法 203例危重病人,103例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100例应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然后比较两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良好度、液体最大流速、收缩压升高到80 mmHg 所需的平均时间、导管脱出、液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颈外静脉组明显优于四肢浅静脉组,P<0.01。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液体通畅良好、液体流速快、收缩压回升到80 mmHg 所需的平均时间短、导管不易脱出、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能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关键词】  颈外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危重病人

    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经常为抢救低血容量休克、心搏骤停、多发伤等病情危重病人,要迅速建立通畅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输液、输血、用药等措施的顺利实施。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203例危重患者,其中103例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100例应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应用效果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3例,颈外静脉组103例,年龄23~70岁,其中低血容量休克73例,心搏骤停20例,多发伤10例。四肢浅静脉组100例,年龄20~68岁,其中低血容量休克71例,心搏骤停19例,多发伤10例。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山东威海洁瑞医用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使用Y型20 G×29 mm 静脉留置针,操作前将输液器的头皮针取下并接上Y型留置针侧孔排气备用。颈外静脉组:术者立于床头,使病人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向一侧,暴露颈外静脉(左右均可),常规消毒皮肤,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上方皮肤,助手站在病人另一侧,在锁骨中段上缘处以拇指或食指横向向锁骨下后方按压,使静脉充盈,选择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为穿刺点,呈40°角沿静脉方向进针,穿过皮肤后改15~30°角穿入血管,见少许回血即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进1~2 mm,左手进导管针,右手向后拔针芯,边进边退,将导管全部置入,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留置针,并固定好Y型分叉处。四肢浅静脉组:按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要求,选择四肢较粗直的静脉(前臂内侧或小腿内侧浅静脉)穿刺留置输液。两组病人输液暂停期间均用含25 U/ml 肝素的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3~5 ml 封管。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留置针效果比较 

  由表1可见各项效果指标颈外静脉组均优于四肢浅静脉组(P<0?01)。表1两组静脉留置针效果比较[n(%)]

  2?2  其他指标比较 

  (1)静脉穿刺后收缩压上升到80 mmHg 所需时间:颈外静脉组为(11?81±1?72)min,而四肢浅静脉组为(28?72±1?82)min,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静脉穿刺后留置针保留时间:颈外静脉组为(8?23±1?05)d,明显长于四肢静脉组的(3?16±1?08)d(P<0.01)。

  3  讨论

  3.1  本组结果提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明显优于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充盈时最大管径可达0.8~1.0 cm,颈外静脉的体表投影比较明显,易充盈,可在直视下进行穿刺。我们体会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在充盈良好的情况下,均能在2 min 内建立静脉通路。但在抢救危重病人中,往往由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搏骤停、多发伤等周围循环衰竭,微循环灌注不足而致静脉塌陷,穿刺不易成功。而颈外静脉即使在休克、心搏骤停等情况下一般仍能显示,且行径表浅,走向直,位置较恒定,相对四肢浅静脉而言,要容易穿刺。

  3.2  液体通畅良好、流速快、收缩压上升快。颈外静脉尤其是右侧离心脏最近,粗直弹性好,循环干线短,液体流速快,最大滴速可达97 ml/min[1]。本组结果表明颈外静脉穿刺收缩压上升到80 mmHg 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四肢浅静脉。经此路输液、用药,对提高抢救效率无疑有重要价值。

  3.3  导管不易脱出、渗漏发生率低。由于危重病人经常出现肢体不随意性运动,而且幅度与强度均较大,故进行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后易发生脱出与渗漏。但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置管部位易固定,病人相对活动度较小,输液瓶离注射部位距离较近,有足够的活动余地,所以导管不易脱出,渗漏发生率低。

  3.4  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临床上影响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2],而机械性刺激是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3] 。颈外静脉管腔粗大,血流量大,留置针在其内随血流漂浮于血管中,对血管壁刺激性小,可较快地稀释药液,减少药物的刺激,静脉炎发生率低,另外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由于成功率高,减少了反复穿刺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因此保留时间长。第2期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效果比较  张梅清,等

【】
    /[1/] 毛秀英,吴欣娟.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3.

  /[2/] 许 燕,赵艳伟. 头皮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3.

  /[3/] 耿少英,赵改婷.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 护杂志,2004,19(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