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区放疗在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 脾作为一种淋巴器官,在免疫系统发生、成熟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脾区照射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及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而慢性白血病脾大脾区照射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脾区照射对食管癌可提高免疫功能,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的非癌死亡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放射治疗;脾脏
脾脏是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之一,正常情况下发挥清除入侵微生物、衰老和死亡细胞,合成抗体,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参加体液和细胞免疫;病理情况下能阻留、破坏异常细胞,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脾区照射在良恶性疾病中的治疗进行综述。
1 良性疾病
1.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diopathic thrombcytopenic purpura,ITP) 脾脏是产生血小板抗体的器官和血小板破坏的场所,在ITP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脾切除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或有手术禁忌,脾照射是治疗ITP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机制可能是高能量射线使脾脏萎缩,脾功能被削弱,血小板抗体水平下降,破坏减少,达到类似切脾的效果。放疗方法:术前B超或CT模拟定位,画出体表投影标志,以脾门为中心设10 cm×10 cm 方形野照射,以皮下6 cm 为剂量点,给予6 MV X线或60Co γ线照射,CITP和溶血性贫血者,200 cGy/次,隔日或每日1次,8~10次为1疗程。鹿全意等[1]治疗ITP 42例,治疗前平均血小板<30×109/L,治疗后平均19 d 血小板计数达最高值。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19例,良效12例,进步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对35例患者随访6个月,15例血小板>50×109/L,临床症状消失。王晓英[2]用多抗甲素注射液加小剂量脾区放疗,总剂量800~1 200 cGy。43例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多抗甲素静滴及2个疗程的脾区照射,显效26例,良效9例,进步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多抗甲素注射液作为一种免疫制剂,能直接提升血小板,使破坏了的血小板得到新生,而脾区照射可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和PAIgG的产生,因此他们认为两种方法合用对顽固性IT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姜玉华[3]探讨脾脏放射治疗小儿难治性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放疗后血小板数量较放疗前显著增加(P<0.001),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放疗结束2月后临床评价,有效率86.7%。1年后复查,有效率66.77%。3年后随诊,有效率60%。未发现与放射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因此采用脾脏照射是治疗小儿RITP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可避免脾脏切除。第1期脾区放疗在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 付尚志
1.2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往往伴有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是解决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措施[4],脾动脉栓塞治疗[5],脾内注射无水乙醇也有一定疗效[5,6]。但这些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并发症和局限性,而脾区照射操作简单、痛苦小、费用低、疗效好、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照射方法:B超定位脾脏,画出体表投影标志,在行脾区前后对穿照射,给予6 MV X线或60Co γ线照射,每个疗程脾脏吸收剂量600~1 200 cGy,分4~8次照射。照射期间继续护肝、降酶等支持治疗。韩大正等[4]观察22例,治疗后白细胞升高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3例;血小板升高为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与用升白安片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并发症主要有恶心、左上腹不适感,多在照射2 h 后消失。
1.3 其他良性疾病
鹿全意等[1]在5例老年溶血性贫血中,脾脏照射2个疗程后血红蛋白>100 g/L,网织红细胞降至正常水平,以口服免疫制剂环孢素A维持治疗。骨髓纤维化并发脾血流动力大3例,连续治疗4周后脾脏明显缩小至肋缘下,血象改善,压迫症状消失,干扰素维持治疗;脾功能亢进多为继发性,8例照射2~3周后B超证实脾脏明显缩小,血象恢复正常水平,未维持治疗。
2 恶性疾病
2.1 血液肿瘤
脾脏是对射线较敏感的器官之一,正常脾脏经照射后会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其纤维化修复导致脾脏萎缩、功能减退和消失,从而达到类似切除脾脏的效果, 虽然切除肿瘤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也是治疗血液肿瘤的措施之一,但多数患者病情严重难以接受手术,因此凡是有切除脾脏指征的患者均可进行脾脏照射,脾脏照射对慢性白血病等骨髓增生性疾病所致的脾脏肿大有良好的缩脾效果,不仅迅速消除慢性白血病的巨脾而且消灭了脾脏内存的大量原始肿瘤细胞,有利于减少复发。鹿全意等[1]治疗慢性白血病巨脾7例,脾脏照射1周后脾脏明显回缩,2周后均完全回缩,首次治疗后出现寒战、发热及消化道症状,对症处理后消失,放疗后用干扰素和口服化疗药物维持治疗。
2.2 食管癌
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大量的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低剂量辐射照射脾脏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9]。李涛等[10]将6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以放疗配合低剂量辐射照射脾脏,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NK细胞活性及CD4+,CD4+/CD8+比值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联合组为40.0%,36.7%和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76.7%和27.6%(P<0.05)。出现并发症时的平均放疗剂量联合组分别为49.23 Gy,42.25 Gy 和64.00 Gy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17 Gy,22.56 Gy 和42.53 Gy(P<0.05)。因此他们认为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配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可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辐射能力。同时李涛等[11]观察到,放疗配合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组与单纯放射治疗组中位数生存期分别为25个月和18个月,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1%,43.97%,19.84%和80.00%,30.00%,10.00%,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死亡主要原因均为局部复发、未控和远处转移,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癌死亡后者有5例,前者仅1例死于肺部感染,两组间非癌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因此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联合放射治疗能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的非癌死亡率,从而提高生存率。综上所述,脾区照射对良性疾病中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对恶性的血液疾病白血病脾大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恶性肿瘤食管癌脾区照射可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但所有研究的病例数都较少,还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
/[1/] 鹿全意,张 鹏,牛小青,等.脾脏照射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2):140.
/[2/] 王晓英.多抗甲素注射液加小剂量脾区放疗ITP43例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3,5(5):325-326.
/[3/] 姜玉华,程玉峰,赵潍萍,等.照射脾脏治疗小儿难治性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15例临床报告)/[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6):676-677.
/[4/] 韩大正,高春霞,赵治军,等.直线加速器脾区照射治疗脾功能亢进22例/[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4):249.
/[5/] Bisharat N,Omari H,Lavi I,et al.Rlsh of infection and death among postsplenectomy patients/[J/].J Infect,2001,43(3):182.
/[6/] 历彦春.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6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5,45(2):26-27.
/[7/] 李 林,苏立稳.经皮脾无水酒精注射疗法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1):1.
/[8/] 付 敏,陈耀凯,王新国,等.经皮脾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脾功能亢进18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8):985.
/[9/] 李 涛,肖 灵,郎锦义,等.低剂量辐射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16(3):372-374.
/[10/] 李 涛,郎锦义,卢 铀,等.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3):173-175.
/[11/] 李 涛,郎锦义,王 捷,等.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联合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远期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4,25(9):95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