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中常见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
作者:崔景辉 常新平 蒋景龙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中常见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01例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86株,分离率为61.8%。其中细菌157株(占84.4%),包括革兰阳性球菌36株(22.9%),革兰阴性杆菌121株(77.1%);分离假丝酵母菌29株,分离率为15.6%。分离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假丝酵母菌、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等。结论 引起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具有分离阳性率高、耐药率高的特点。
【关键词】 糖尿病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尿路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最常见,尤其多见于女性患者,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1~2]。我们回顾分析了来我院就医的301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4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就医,疑有尿路感染的糖尿病患者301例,男97例,女204 例,年龄26~87岁。
1.2 标本采集 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清洁中段尿,留置导尿管者,采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注意无菌操作,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1.3 检验方法 按微生物检验操作常规。 培养基由温州康泰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板由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4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结果
2.1 菌株分布特点 在301 例标本中共分离菌株 186株,分离率为61.8%。其中细菌157株(占84.4%),包括革兰阳性球菌36株(22.9%),革兰阴性杆菌121株(77.1%);分离假丝酵母菌29株,分离率为15.6%。菌株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大肠埃希菌57株(占18.9%)、肺炎克雷伯菌34株(占11.3%)、白假丝酵母菌27菌株(占8.9%)、表皮葡萄球菌23株(占7.6%)、奇异变形杆菌14株(占4.7%)、鲍曼不动杆菌11株(占3.7%)、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占3.0%)、阴沟肠杆菌5株(占1.7%)、屎肠球菌4株(占1.3%)。在分离到的29株真菌中,除27株白假丝酵母菌外,另2株为热带假丝酵母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分离率23.1%(21/91),其中15株ESBLs(+)大肠埃希菌和6株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分离率为21.9%(7/32),其中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5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2.2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157例细菌性尿路感染中,常用抗生素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头孢噻肟84.1%(132/157)、头孢他啶81.5%(128/157)、呋喃妥因79.6%(125/157)、头孢哌酮?舒巴坦76.4%(120/157)、左氧氟沙星64.3%(101/157)、诺氟沙星60.5%(95/157)、头孢唑啉59.2%(93/157)。在分离到的12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36株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未分离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在29例真菌性尿路感染中,抗真菌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两性霉素B(96.55%),氟胞嘧啶(96.55%),制霉菌素(93.10%),氟康唑(89.67%),伊曲康唑(82.76%)。但氟康唑具有副作用小,敏感性较高的特点,作为临床用药仍不失为首选。
3 讨论
本组中引起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与报道[2~3]一致,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毒力很弱或一般无毒力,侵袭力也很弱,但对免疫力低下的宿主其致病性相应提高。另外,真菌感染也很突出[3],本结果显示真菌的分离率居于第3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分离率为8.9%,并且常合并细菌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于发生感染。国内研究已经证实[3~5]由于高血糖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干扰白介素?2(IL?2)的生成,伴有低蛋白血症造成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又由于肾脏受损,反复瘢痕的形成,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减退;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排尿不畅易造成膀胱潴留,更易引发尿路感染。女性患者由于自身生理上的特点,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男性。据大多数报道[3,5],尿路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9%~20%,是常人的2~3倍。因此,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检测的药敏结果提示,治疗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较为敏感的药物为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而传统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首选药—喹诺酮类敏感率下降。分析可能有如下原因:(1)由于其价格相对较低且静脉给药无需皮试,给用药造成方便;(2)考虑尿培养费用,未作检查直接经验用药;(3)某些常年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自作主张盲目用药;(4)当症状好转后,仅根据尿常规结果停药,治疗不彻底导致产生耐药性,且易于复发。
综上所述,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首先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改善营养,努力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同时积极控制血糖,临床证实血糖控制差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2,4]。通过控制血糖,不仅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而且,对于已发生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尿路的内环境,有利于尿路感染的治愈。其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应以药敏为指导,并予以足量、足够疗程,严重者应予联合用药。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低下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药物肾毒性、排泄途径及感染严重程度等综合因素决定用药的品种与剂量。怀疑有其他复杂因素者,应仔细检查,并予以纠正。另外,提高临床细菌室检测水平,使其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药敏结果,以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7-788.
[2] 潘 苗,陈幼萍.老年糖尿病患者内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学分析[J].医院,2006,6(3):14-15.
[3] 韦建琪,杜 敏.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873-875.
[4] 王 琳,崔恩凤.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76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991-992.
[5] 陈荣月.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88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