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异物96例内镜处理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爱民,张鸣青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内镜处理上消化道异物的经验。方法 对96例消化道异物,采用胃镜进行直视下取出、内镜推挤排除或两者结合使用处理异物。结果 92例成功取出异物,共取出或排除异物127件。4例5件异物未能成功取出。结论 内镜上消化道异物安全、快捷、、成功率高,应作为上消化道异物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内镜;消化道异物

  上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口服某些食物促使异物排出或紧急外科手术取出,但危险性高,病人痛苦大,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和相应配套设备的普及,消化内镜介入治疗以其安全、快捷、经济、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特点,成为上消化道异物首选的治疗方法[1]。1999—2003年,我院在电子胃镜直视下治疗9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92例获得成功,避免了外科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2~85岁,平均37.5岁,其中60岁以上老年组25例,41~59岁中年组28例,18~40岁青壮年组30例,13~17岁少年组8例,12岁以下小儿组5例。病程15 min~2月,其中<24 h 者53例,1~7 d 者39例,7 d~1月者3例,1~2月者1例。

  1?2  上消化道异物的原因  本组病例中,食物性异物78例,多为鸡骨、鱼刺、较大的食物团块等;误吞服6例,多为老人误吞服药物外包装、小儿误吞服硬币、玩具等;故意吞服4例,2例为在押犯人,2例为精神病患者,此类异物往往外形复杂、尖锐,取出难度高,危险性大;其他8例,包括义齿、手术缝线、蛔虫等。   

  1.3  异物取出方法   

  1.3.1  术前准备及用药  术前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体检及颈、胸、腹部X线透视或摄片,了解吞入异物的时间、数量、性状、梗卡部位,并排除消化道穿孔,明确患者无胃镜检查绝对禁忌证。术者应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依异物的性状准备好合适的钳取器械。术前常规咽麻,依患者具体情况酌情应用镇静、解痉剂;对不合作者,尤其小儿患者,使用短效麻醉剂如盐酸氯胺酮2~3 mg/kg 全麻,术中监测心电及血氧饱合度。术前常规备通畅气道抢救设备,以防较小异物取出过程中滑入呼吸道。
   
  1.3.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治疗均在电子胃镜直视下进行,个别外形复杂、取出危险性大、难度高的异物用双孔道胄镜。依异物的形态、性状、 梗卡部位及患者病情、身体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内镜直视下取出法、内镜推挤排除法,或二者结合使用。钳取异物器械根据异物的性状而定,如普通活检钳、鳄嘴钳、鼠齿钳、三爪钳、圈套器、取石网篮等。   

  2  结果

  2.1  异物的种类与部位   本组9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92例内镜下取异物获得成功,共取出或排除各类异物127件。详见表1~2。

  表1  异物的种类、大小、数量(略)

  表2  上消化道各部位的异物数量(略)

  2.2  取异物失败原因   本组4例共5件异物未能成功取出,其中2例义齿固定钢爪深深刺入食管壁、l例上颌塑料全义齿紧紧梗卡在食管入口处、1例胃内巨大胃石(6 cm×6 cm×10 cm)各种方法碎石未成功。   

  2.3  伴发疾病  食管及贲门部异物者,8例伴发食管癌,4例伴发贲门癌,2例伴发贲门失弛缓症,1例伴发食管恶性间质细胞瘤。胃内异物者,2例伴发胃窦癌。4例球部异物者,2例伴发球后溃疡并不全梗阻。   

  3  讨论
   
  3.1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的安全性  上消化道异物,尤其位于食管的异物,国内外学者多主张尽早取出。本组9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92例经消化内镜直视下安全取出或排除梗阻,成功率95.8%,未出现大出血、穿孔、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本组96例患者常见并发症为食管黏膜擦伤,多较轻微,一般可不予特殊处理,个别患者可口服黏膜保护剂、抑酸剂,多于1周内痊愈。   

  3.2  影响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成败的因素。   

  3.2.1  术前准备充分  术前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检,结合X线透视,判断异物的数量、性状、位置、异物纵轴方向与消化道管壁的关系,依此准备好合适的钳取器械,并适当术前用药,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的良好配合[2]。对X线阴性的异物,必要时可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但造影剂宜选泛影葡胺,因常规钡剂会模糊视野,增加取异物的难度,并可能堵塞内镜吸引孔道,掩盖伴发疾病。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的指征:(1)常规X线检查,明确异物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以上;(2)判断异物嵌顿的状态,如异物纵轴方向、与消化道管壁的关系等;(3)排除气腹征;(4)明确患者无内镜检查禁忌证[3]。   

  3.2.2  术者应具备丰富的消化内镜操作经验,技术娴熟,动作准确、轻柔。   

  3.2.3  根据异物的位置、性状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选取合适的钳取器械  光滑、圆形、球形异物(玻璃球、硬币、钮扣电池等),宜选三爪钳、网篮;鸡骨、肉团等长条形、有棱角的异物,可选圈套器;细条形、薄片状异物如缝衣针、金属片等,可用活检钳、鳄嘴钳夹住异物尖端,使异物纵轴与食管平行取出。对于误吞入胃肠道的硬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无害的,但国外学者近年研究证实,含锌硬币滞留于胃肠道24 h即可发生明显的透射线损害,其锋利边缘及被溶解的锌对胃肠道会造成潜在的或现实的损伤,主张对于误吞的硬币也应尽早用消化内镜取出[4]。

  3.2.4  边缘锋利、尖锐的异物  可酌情用透明帽法、套管法、遮盖法,有利于顺利取出异物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5]。若尖锐异物的一部分已刺入食管壁,切不可盲目外拉,而应先小心将刺入管壁的部分退出,再调整异物方向后小心退镜。退出时不能顾此失彼,以免一个尖锐端拔出后,另一个尖锐端更深的刺入食管壁。若食管内调整位置困难,可依具体情况将其小心推送入胃内,再从容调整方向。对于两端均刺入食管的硬质鱼刺等异物,可插入外套管,尽量靠近异物,钳夹器械抓牢异物中间段,将其拉入外套管,使异物呈倒“V”形拉出,可有效避免对邻近组织的损伤。   

  3.2.5  特殊人群的处理   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差,多伴有基础疾病,且食物团块往往数量多,逐一取出增加危险,可将食物团块捣碎后用推挤法将其送入胃内,尽快结束。小儿患者因自控能力差,难以配合,常需静脉麻醉。对精神高度紧张者、精神病患者以及故意吞服异物的在押犯,也可应用静脉麻醉。另外,笔者认为对于个别梗卡在食管入口处的异物,因其操作空间狭小,呕吐频繁,视野不清,严重影响操作,较易造成副损伤,也可应用静脉麻醉,使患者良好配合,并有效松弛会咽部肌肉,利于安全、顺利、快速取出异物。   

  总之,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具有安全、快捷、、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特点,应作为上消化道异物首选的治疗方法。   

【】
    [1] 许国铭.消化系统疾病介入治疗[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1:150-161.

  [2] 赵俭昌,姚 瑞,岳淑民.上消化道异物187例内科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5):655-656.

  [3] Henderson C T,Engel J,Schlesinger P.Foreign body ingestion:review and suggested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J].Endoscopy,1987,19(2):68.

  [4] Sara M,O’Hara M D,Lane F,et al.Gastric Retention of Zinc?based Pennies:Radiographic Appearance and Hazards[J].Radiology,1999,213:113-117.

  [5] Taylor R B.Esophageal foreign bodies[J].Emerg Med Clin North Am,1987,5(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