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离退休干部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调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晓明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了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脑卒中幸存者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方法 对门诊和住院的477例脑卒中幸存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将研究对象以年龄分组,分析并描述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血压水平及其年龄分布。结果 脑卒中幸存者的原发性高血压史、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家族史、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吸烟、饮酒的暴露率分别为62.9%、31.9%、13.0%、25.2%、31.7%、20.5%、41.9%和29.1%。各年龄组间体质指数(BMI)和舒张压水平有显著差异,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收缩压水平≥140 mmHg 者占71.9%,舒张压水平≥90 mmHg 者占61%,各年龄组间舒张压水平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脑卒中幸存者危险因素暴露处于较高水平,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率有待提高。

【关键词】  脑卒中;危险因素;老年人

  Comparison of Risk Factors and 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osure of stroke risk factors in stroke patients of retired army men.Methods  Participants were selected from both the in?and outpatients from our hospital. A total of 477 stroke patients meeting the enrolling criteria were enlisted into the investigation into risk factors of stroke. Participants were grouped by age. Risk factors, blood pressure levels and age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Exposure rates of hypertension, heart disease, diabetes, family history of stroke, obesity, 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drinking were 62.9%, 31.9%, 13.0%, 25.2%, 31.7%, 20.5%, 41.9% and 29.1%,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age groups in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hich decreased as aging. Proporti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higher than (or equal to) 140 mmHg was 71.9% and that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higher than (or equal to) 90mm Hg was 61%. Distribution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age groups.Conclusion  The exposure rate of risk factors in the stroke patients retired from the army is quite high and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rength of hypertension control.

  Key  words: stroke; risk factors; elderly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和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原因[1]。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其年龄分布特征,对于有效和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军队离退休干部是特殊的老年群体,其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状况鲜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对我院干部病房收治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为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门诊和收治住院的连续脑卒中病例。 纳入标准为: 男性, 发病年龄≥60岁,   有明确的脑卒中病史, 病程在5年之内; 排除标准为: 女性, 发病年龄<60岁, 病程超过5年。 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计477例, 平均发病年龄为(67.85±5.51)岁(60~88)岁,其中发病年龄为60岁、70岁和80岁以上者分别占36.9%、53.9%和9.2%。脑卒中诊断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有头颅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

  1.2  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脑卒中诊断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 全部调查均由老年病科临床医师进行,研究方案实施前对调查方法进行统一培训。各危险因素的定义如下: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水平≥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水平≥90 mmHg;心脏病史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本人提供病史,以驻军以上的诊断为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实用内第9版的标准;肥胖的诊断为身体质量指数(BMI)≥28[2];脑卒中家族史为1~3级亲属中有脑卒中病史者;吸烟者为每日吸烟至少1支,连续吸烟1年以上。

  1.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以双输入法输入数据。按年龄分组对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软件为SPSS 10.0。第6期军队离退休干部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调查  郑晓明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分析     

  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率居前三位的因素分别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吸烟和心脏病史;各年龄组间危险因素暴露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为原发性高血压史、脑卒中家族史、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见表1。表1  各种危险因素在477例不同年龄段脑卒中患者中暴露情况[略]

  2.2  不同年龄段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连续变量分析 

  各年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变量是心脏病和糖尿病病程、体重、BMI和舒张压水平,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2  477例不同年龄段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连续变量比较(略)

  2.3  不同年龄段脑卒中患者血压水平分析  

  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正常值范围的比例分别为28.1%和39.0%; 其中血压控制最好的为80岁以上年龄组;收缩压≥160 mmHg (1 mmHg=0.133 kPa)和舒张压≥100 mmHg 分别占40.7%和26.8%。各年龄组间收缩压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
表3  477例不同年龄段脑卒中患者血压水平[略]

  3. 讨论

    本研究以门诊和住院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能够较好地代表军队男性离退休干部人群中的脑卒中患者;研究对象以年龄分组,分析危险因素暴露年龄组间的差异,具备可比性;脑卒中诊断和危险因素的定义均有明确的标准,调查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上述分析表明,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程度。

    老年人群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在加强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同时,还应关注脑卒中幸存者的二级预防。研究表明,在社区人群中,大约30%的脑卒中为再发事件[3],并且再发脑卒中较首次脑卒中更容易导致残疾或死亡。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初发脑卒中虽然不尽一致,但危险因素对再发脑卒中的风险依然有重要影响。目前对于糖尿病和房颤与再发脑卒中的密切关系已经比较明确[4~5],原发性高血压史的研究结果尚不完全统一[6],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标准、血压测量方法以及不同的抗高血压与管理有关。在脑卒中幸存者中,危险因素的暴露及控制情况虽然已经有不少报道,但在不同人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因此,了解和掌握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对于指导这一群体的脑卒中二级预防,降低脑卒中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脑卒中幸存者中,63%具有高血压史,其暴露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平均为11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组间收缩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舒张压水平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调查过程中的偶测血压水平提示,约70%收缩压≥140 mmHg,其中40%收缩压≥160 mmHg;约60%舒张压水平≥90 mmHg,其中27%舒张压≥100 mmHg。可见,这一人群的血压控制并不理想,必须加强血压的监控与调控。约三分之一的脑卒中幸存者具有心脏病史,平均病程近10年,病程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提示脑卒中幸存者中心脏病的暴露率处于较高水平,也是二级预防需要重点干预的因素。糖尿病病史的暴露率为13%,平均病程近8年,病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他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在9%~23%。上述结果表明,在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中,脑卒中幸存者的危险因素暴露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仍不理想。因此,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积极加强危险因素的治疗与控制,尤其应加强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可控制因素的控制。

【文献】
    [1] Murray C J, Lopez A D. Mortality by cause for eight regions of the world: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 Lancet,1997, 349:1269-1276.

  [2] 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 23(1):5-10.

  [3] Andrew J C, Peter M R. Underestimation of early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evidence of the need for a standard definition[J]. Stroke,2004,35:1925-1929.

  [4] Hankey G J, Jamrozik K, Broadhurst R J, et al. Long?term risk of first recurenct stroke in the perth community stroke study[J]. Stroke,1998,29:2491-2500.

  [5] Lees K R.Multifactorial approach to stroke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J]. Lancet,1998, 352:923-924.

  [6] Lai S M, Alter M, Friday G, et al. A multifactorial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J]. Stoke,1994,25:958-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