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卵油软胶囊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吕集 杜景新 王丽 时间:2010-07-13

 摘要: 林蛙卵毛油通过多次碱炼,产量能达到28%。药理作用: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化学性肝损伤作用。 临床观察:200例高血脂症患者前后对比,治疗后血脂下降,差异显著性(P<0.01);47例肝损伤患者治疗后ALT、TBIL、NAG、HA、LN等指标均下降,差异显著性(P<0.01)。提示:林蛙卵油将是中、老年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及肝损伤有效保健治疗药。
 关键词: 中国林蛙卵 卵油 血脂 肝损伤
  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的雌蛙输卵管-哈士蟆油,被誉为东北人参、鹿茸之后的又一珍品,它的化学成分及药效作用报道很多[1-4] ;但剥取蛙油后,被废弃的卵研究者甚少。卵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脂溶性成分磷脂、维生素A、D、E,尤其是卵油中激素类成分:雌二醇含量是哈蟆油中的2万多倍[5]、孕酮、睾酮等,其药用和保健价值比林蛙油还要高出很多倍,对此我们经过了四年的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提取精制工艺
1.1 提取
1.1.1 原理 利用溶剂乙醇、石油醚溶解脂溶性成分的性质,将卵中的脂溶性成分分离出来。
1.1.2 方法 浸泡温度:乙醇—65℃左右;石油醚—45℃左右,卵与溶剂量应为1:3,浸泡时间:24h/次,共三次,低温回收溶剂,得毛油 。
1.2 精炼
1.2.1 原理 利用碱能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反应,以除去毛油中的无用杂质。
1.2.2 方法 采用多次碱炼方法,使碱能与游离脂肪酸反应比较完全,避免发生乳化现象,以致形成油皂难以分离现象(中性油被包裹在内),影响出油率,中和时初始温度要低,一般温度控制在30±5℃;中和后要加温至终温50±5℃ 。其目的使乳油液受热分裂,加温速度愈快愈好,以促进分裂,使油皂分离。
搅拌速度 中和时搅拌速度60r/min,使反应完全,目的使碱和油充分混合,升温时搅拌速度应慢,使极细的皂粒和凝聚的蛋白质和黏液等杂质逐渐集聚而成较大颗粒,直到油皂呈显著分裂现象为止,停止搅拌保温静止12小时,然后水洗至中性,干燥,得精油。
2. 药理作用
2.1 调节血脂作用 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明显降低,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5]。
2.2 抑制血小板聚集 卵油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明显高于月见草油[4]。
2.3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实验表明[5],卵油能降低老龄大鼠LPO含量,阻止自由基的损伤,延缓组织细胞老化。
2.4 保护化学性肝损伤作用 林蛙卵油软胶囊(通化市林蛙研究所生产),药理实验证明,大鼠连续灌胃给予林蛙卵油3.0g/kg.bw、1.0g/kg.bw 、0.1g/kg.bw 30d后,以四氯化碳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形组的ALT、AST、TG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林蛙卵油高、中剂量组的ALT低于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林蛙卵油高剂量组的AST低于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林蛙卵油高剂量组的TG低于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组(以肝气球样变、脂肪变性、胞浆凝聚、肝细胞坏死四种病变总积分为准)肝细胞病变程度较阴性重,差异显著性(P<0.01)。林蛙卵油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细胞病变程度较四氯化碳肝损损伤模型组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临床应用
3.1 降血脂作用
3.1.1 病例和方法
3.1.1.1 病例:200例患者均在通化市中心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148例,女:52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病程小于6个月者28例,小于12个月者24例,大于12个月者148例。血脂测定均采用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甘油三脂(TG)均>1.70mmol/L,胆固醇(TC)>5.7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0.62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2.4mmol/L。
3.1.1.2 治疗方法:林蛙卵油软胶囊(通化市林蛙研究所提供),每粒0.5g,所有患者均给予低脂饮食,林蛙卵油软胶囊每次2g,每日3次,空腹给药,1个月为一个疗程。
3.1.1.3 观察方法:患者治疗前后TG、TC、HDL-C、 LDL-C结果对照。
疗效评定标准:按卫生部心血管药物试验指导原则规定的调脂疗效。

3.1.2 结果 用林蛙卵油软胶囊高血脂症200例患者,其中TC显效98例(49%),有效84例(42%),无效18例(9%),总有效率91%; TG显效92例(46%),有效80例(40%),无效28例(14%),总有效率86%,HDL-C显效90例(45%),有效82例(41%),无效28例(14%),总有效率86%; LDL-C 显效90例(45%),有效84例(42%),无效26例(13%),总有效率87%。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 见附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脂检测结果比较(X ± S)

 
            较治疗前, ** P<0.01

3.2 保护化学性肝损伤作用
3.2.1 病例和方法
3.2.1.1病例:47例患者均为1997年以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34例,女:13例;年龄28—60岁,平均44.5岁。病程小于12个月者18例,大于12个月者29例。肝功采用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 肝纤维化采用放射免疫法,I125 的N—乙酰葡萄糖胺酶(NAG),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
3.2.1.2 治疗方法: 林蛙卵油软胶囊(主要成分为林蛙卵) (通化市林蛙研究所提供),每粒0.5g, 每次2g,每日3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3.2.1.3 观察方法:患者治疗前后ALT、TBIL、NAG、HA、LN结果对照。
3.2.1.4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第六次全国肝炎会议修订的药物疗效判定标准[7]。
3.2.2 结果 用林蛙卵油软胶囊治疗肝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后ALT、TBIL、NAG、HA、LN等指标均下降,差异显著性(P<0.05,P<0.01) 。见附表2。

            表2 治疗前后主要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X ± S)
   
               较治疗前,*P<0.05 ** P<0.01

4 结论 通过林蛙卵油药理实验、临床观察,它具有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化学性肝损伤作用,并且林蛙卵油小鼠经口急性毒理性(LD50大于15.00g/kg.bw)试验证明此品种无毒级。所以,面临当前众多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产生副作用的情况下,开发此品种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利国福民。



〔1〕 王春霖,等,“哈蟆油体性激素定量分析及药理作用”中药报,1985,10(2):
44
〔2〕 王丽兰,等,哈蟆油成分分析,中草药,1990,21(12):21
〔3〕 刘玉兰,等,哈蟆油的抗衰老作用,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15(1):56
〔4〕 刘玉兰,等,哈蟆油及其提取物对肾虚和正常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沈阳药科大学
学报,1997,14(1):20
〔5〕 李成义,等,林蛙卵油中的激素成分及卵油对血小板聚集和血脂的影响,中草药,1994,25(11):584
〔6〕 刘洁,等,中国林蛙卵防治实验性,高血脂症和抗脂质过氧化,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23(4):365
〔7〕 药物疗效评价标准。中华传染病症杂志,1991,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