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道血肿的临床分析与护理体会
【摘要】 产道血肿;高危妊娠
【关键词】 产道血肿 高危妊娠 护理
产道血肿是指产时产道血管损伤或断裂而皮肤或粘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积聚而形成血肿[1]。因其发病隐蔽,不易早期发现,轻者局部血肿,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或危及产妇性命。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住院阴道分娩产妇4086例,发生产道血肿产妇7例。年龄21到34岁,初产妇6例,经产妇1例,平产6例,产钳助产1例,会阴侧切口处4例,阴道右侧壁2例,后穹窿1例。
2 分析讨论
2.1 血肿发生的原因 (1)高危妊娠。妊娠子痫病人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同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微血管病损以及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产道血肿。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综合征病人,由于胆汁淤积妨碍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含量减少[2]。妊娠合并肝炎病人,因肝功能损害凝血因子含量不足均易发生产道血肿。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减少也易发生产道血肿。(2)产程异常。产程过快时软产道未得到充分伸展,胎头下降冲力可造成组织损伤及组织深部血管撕裂发生血肿。第二产程延长时软产道深部血管可因长时间受压发生坏死破裂出血。手术助产时胎先露下降冲力也可造成组织损伤及组织深部血管撕裂发生血肿。(3)会阴伤口缝合技术差。会阴伤口缝合技术欠缺,止血不彻底,特别是伤口顶端缝合止血不良,缝合时缝线未拉紧或留有死腔而形成血肿。(4)血肿多见于初产妇。由于初产妇会阴较紧,产时急剧扩张易致深层组织的血管断裂形成血肿[3]。(5)慢性阴道炎症。慢性阴道炎病人局部组织长期炎性刺激,局部组织充血,弹性差,易致血肿。
2.2 血肿的处理 对表面黏膜完整,<4cm的小血肿用肠线在血肿部位做八字缝合或连续缝合,对>5cm的血肿,在局麻下或静脉麻醉下切开血肿,清除血块,找出出血点,止血、分层缝合,确保止血和关闭死腔,对原有缝合伤口的血肿,要拆除缝线,挖出血块,重新止血缝合,根据失血情况,及时补液、输血、抗休克。缝合局部纱布压迫止血,24~48h后取出。
3 体会
3.1 提高助产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助产士平时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解剖结构,熟悉分娩机转,正确保护会阴,对会阴体弹性差、水肿或会阴体高的患者及巨大儿适当行会阴侧切术,协助胎头俯屈,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娩出。正确处理产程,避免滥用催产素,避免不恰当的外加腹压,避免急产、滞产或第二产程延长。使用催产素时,要有专人监护,观察宫缩,注意滴速,防止宫缩过强,胎头娩出过快导致软产道血管撕裂。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会阴阴道伤口止血要彻底,阴道撕裂伤及时规范缝合,凡创面遇有明显小动脉出血点宜先予结扎止血,首针超过顶端上0.5~1cm,并结扎牢固,缝合掌握顶端缝牢、对合整齐、不留死腔的原则。缝合完毕再次检查产道及切口有无渗血及血肿,常规肛检。
3.2 产后加强观察 产后常规在产房观察2h,出产房前常规肛检。对有高危因素的,与病房护士特别交班。回病房后继续加强观察,经常询问病人有无肛门坠胀、便意感,并注意观察产妇精神状态、面色,血压、脉搏等变化。有异常者应及时肛诊或阴道检查,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切忌未检查即以“宫缩痛”对产妇进行解释,导致延误病情。
3.3 产后护理 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大小便后清洁会阴,勤换卫生垫,用0.5%碘伏棉球消毒会阴,每日2次。会阴水肿者予95%乙醇或50%硫酸镁湿敷,每天2次。24h后红外线灯照射会阴切口每日2次,每次30min。并指导产妇健侧卧位,避免恶露感染。
【】
[1] 刘新民,李巨.临床妇产科急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08.
[2] 左万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J].国外医学·妇产分册,1995,22(6):322.
[3] 陈小娟.产道血肿的相关与处理[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2,8(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