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
【关键词】 结核病 肺 老年人 早期诊断 效果
0引言
肺结核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也是我省近几年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 近些年来老年结核病有递增趋势[1],且由于多种原因诊治十分困难. 为加强对老年结核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近10 a 来收治的198例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老年肺结核198(男126,女72)例,年龄60~84岁,病程10 d~36 a;入院后确诊为肺结核118例,初治结核96例,复治结核102例. 同期收治中青年肺结核198例(男132,女66)例,年龄16~55岁,病程3 d~16 a;入院后确诊为肺结核病168例;初治结核148例,复治结核50例. 患者入院时均进行痰菌检查、聚合酶联反应检测结核菌DNA、胸部X线或CT检查. 老年组中具有非结核合并症者162例,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103例),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癌等. 所有病例均予三联或四联抗结核治疗(初治方案:2HREZ/6HRE或2HRE/6HR[2];复治方案:在初治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2~3 mo)或其他抗炎及对症治疗. 治疗后,记录患者消化道症状、皮肤黏膜黄疸、口周发麻、视物不清或复视等症状;每月复查肝功、每3 mo复查胸片,前2 mo加查血尿酸、肾功能. 结果老年组肺结核病与中青年肺结核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表1). 表1老年组与中青年治疗及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2讨论
老年肺结核病与中青年结核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具有病程长、症状重、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排菌力强、病变范围广、复治率高、药物副作用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3]. 因此老年肺结核病在诊断及治疗上就相对困难. 提高老年肺结核病的治愈率关健在早期诊断:①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病的认识,了解其特殊性. ②老年肺结核患者胸部X线检查表现特殊,病变范围广,2叶以上病灶者为多,病变性质往往多种多样. 特别是其病程较长者多同时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易造成误诊、漏诊. ③对肺部病灶经正规抗炎治疗后又反复发生,特别是经喹诺酮类抗菌素治疗后病灶一度吸收,此后又复出现的老年人要考虑到肺结核病的可能性,及早作有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在治疗上要根据老年人的特征,实行个体化治疗. 针对老年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药物副作用发生率高的特点,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抗结核药物. 对体质较好、营养状态好,又是初治结核的老年人可与中青年一样按常规方案治疗. 对体质较弱、营养状态不佳、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抗结核药物种类易少不易多,最好早期尽可能地静脉给药,以减少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4]. 对复治患者除按标准复治方案实施治疗外,并酌情根据有无药物副作用或药物副作用的程度增减或更换抗结核药物,必要时作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良好的护理亦是治愈老年肺结核病该疾病的重要措施. ① 用抗结核药前的护理:思想负担重,应在用抗结核药前一定要先作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详细解释病情、抗结核药物的作用、用法、疗程、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等,了解抗结核药是结核病的特效药,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治疗、接受治疗、坚持治疗. ②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减少抗结核药物体内蓄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老年肺结核患者多合并有肺部感染,痰量多者应鼓励、指导并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对痰液黏稠且无力咳出者,并发咯血者应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鼓励患者有血咯出,不要下咽或忍住不咯出,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咯血期间,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需求均应协助其床上进行;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缓泻剂;若出现不能忍受的消化道症状时,除对症处理外,可以改变给药方式(如改为饭后给药或睡前服药),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肺结核病老年患者进食量少,常常导致营养不良,应给患者可口、多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其饮食原则是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禁烟酒. ③ 出院时的健康:患者家属不仅要精心照顾好患者的治疗、饮食及生活,还要注重关心和体贴患者,给患者带来情感和温暖,满足其心理要求;对无碍于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爱好应给予满足和支持;家属还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
[1] 崔详宾. 实用肺脏病学[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339.
[2] 何国钧,肖利平. 肺结核病诊断进展[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4:455-457.
[3] 徐惠萍,许利凯,王晓聪,等. 不典型肺结核住综合的误诊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270.
[4] 杜铁桥,梁鸿儒,马新,等. 老年人肺结核的表现[J]. 防痨杂志,2002,24:32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