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 中西医结合与护理。[方法]对15例PG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包括心理、中药和肠内肠外营养等方面的护理。[结果]15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对PGS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加强全方位的护理有助于病情恢复。
【关键词】 胃瘫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and treatment of combin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gastric paralysis syndrome(PG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Method] Apply complete nursing and treatment of combin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15 cases of PGS,including psychology,Chinese drugs and nutrients inside and ouside intestine.[Result] 15 cases recovered well.[Conclusion] The said method is good at curing the said disease.
Key words:PGS; treatment of combin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是指因各种腹部手术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1]。中医学将胃瘫归属于“腹胀”、“痞满”、“胃反”、“郁症”等范畴,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腹部手术患者2%~3%在术后发生胃瘫,占整个胃瘫综合征发病率的19%[2]。由于胃瘫发生后通常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且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继发多种术后并发症,所以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PGS共15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间共收治PGS患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49~72岁,平均60岁。胃癌根治术后1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1例,贲门癌根治术后1例,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术前有幽门梗阻者3例。临床表现:本组病例PGS多发生于术后6~14d,有3例发生在术后3周,都为流质改为半流饮食后出现。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继之呕吐,为溢出性。呕吐物多数含有胆汁,有时带有酸臭味,无腹痛或腹部绞痛。腹部检查无胃肠型及包块,有胃振水音,肠鸣音正常。行X线碘剂或稀钡造影检查见胃或残胃扩张,有食物残留,无蠕动或蠕动极弱,造影剂长时间潴留于胃内。胃镜检查6例行胃镜检查见胃扩张,无蠕动,吻合口通畅,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镜头能顺利通过吻合口。本组病例均符合国内秦新裕等[2]提出的胃瘫诊断标准。治疗:15例病人全部用非手术方法治愈。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内外营养支持保证热卡、足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每天供给非蛋白热卡30~35大卡/kg,氮量0?2g/kg。胃瘫治疗1周内给予鼻胆管置入,24h持续均匀低流量输注能全力,注入量和速度由慢到快,每12h用糜蛋白酶冲管并封管30min,以免管腔堵塞。每例病人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生大黄20g,芒硝10g,厚朴15g,枳实15g,赤芍15g,桃仁10g),用法浓煎灌胃每天2次。结果:本组1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8例于2周内恢复,6例3周恢复,1例5周恢复。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胃瘫恢复缓慢、持续时间长、病情反复、上的困难等因素,同时长期留置胃管所带来的种种不适,病人难免产生焦虑,烦躁、恐惧和担忧,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致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加之没有思想准备,病人和家属情绪上的激动,给效果带来很大困难。而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和促进胃瘫恢复。我们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动态、连续地做好心理护理。首先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根据具体情况,将发病的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告知患者,使之能够面对现实,坚信只要能积极配合治疗,一定能够战胜疾病。同时使其认识到长期留置胃管的重要性,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2?2 肠内营养护理 一旦确诊为术后胃排空障碍,即应禁食,同时行胃肠减压,可使胃得以休息。以温盐水每日3次洗胃,可减轻吻合口的水肿;并注意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质和量,注意观察恶心、呕吐频率、呕吐量、性质、肠鸣音、胃部振水音等,以了解胃排空情况。保持胃管引流通畅,每2h抽吸1次,根据病情确定放置胃管的时间,一般胃管引流液<200ml/d,无恶心呕吐等,即可拔除胃管。对于需要留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将管子远端插至超过胃肠吻合口或幽门口20~30cm处。营养液滴入前后以温开水冲洗,保持鼻肠管通畅。肠内营养第1天以5%葡萄糖氯化钠液500ml滴入适应,以后从半包的百普素+温开水500ml开始或用能全素、能全力、瑞素等逐步过渡到全量。本组有4例经胃镜下安置鼻胃肠双腔管,母管前端位于胃腔,子管前端位置超过十二指肠空肠曲。在胃减压同时给予经鼻肠营养。子管持续滴注能全力,其原则从小量到全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从慢速到合适速度过渡。输液时取半卧位,采取间隙输入法,经肠内营养泵加温后40℃左右滴入。配制时充分搅拌均匀,注意清洁、消毒,避免污染。定时监测血、尿、生化指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有无腹胀、腹泻、腹痛及恶心呕吐等。本组有5例患者开始时出现腹胀不适,经减慢滴速、调节温度及改变体位症状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为了保持通畅,我们采用每天两次糜蛋白酶注入营养管并封管半小时,注意不能搞错胃腔和肠腔注入口。能全力滴入从20ml/h开始逐渐增加到70ml/h为止,此时可停静脉输入,热卡已达1500大卡以上。
2?3 肠外营养(PN)护理 由于患者经受手术创伤应激,长期禁食、呕吐、胃肠减压,引起大量消化液丢失,导致营养失调,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在肠功能恢复前有必要进行PN治疗,保证胃肠道及机体的正常代谢,纠正负氮平衡。本组7例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PN治疗。按照医嘱配制营养“全合一液”装入3L袋。输液途径:7例均行颈内静脉置管,做好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输液时采用输液泵,加强巡视,开始PN治疗的3~5 天内,保证“全合一液”在24 h内均匀滴入,待适应后逐步缩短为18h内完成。定时监测血常规、血、尿生化指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精神、面色、体质、全身营养状况是否改善。本组4例在PN使用第3天出现血糖不稳定,经调节滴速并调整“全合一液”中的营养比例及胰岛素量后血糖逐渐稳定。
2?4 中药护理 本组15例患者,采用通腑法,六腑以通为用,方用复方大承气汤,以缓火煎煮成浓汤约200ml,每日2次经胃管注入,夹闭胃管2h。灌注前后抽净胃液,放管时观察中药或胃液吸出量,同时进一步观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如腹胀有无改善,肠鸣音、肛门排气情况。12例中药治疗,8例于7d内、4例于8~14d天开始胃肠功能恢复,腹胀减轻、肛门排气通畅。
【】
[1] 王吉甫.胃肠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84.
[2] 秦新裕.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4: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