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控心肌断层显像的临床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缪蔚冰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67例受检者,其中正常组10例,心肌梗死组38例,扩张型心肌病组19例,分别行静息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并与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者梗死区心肌放射性分布减低,室壁运动和室壁增厚率明显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腔扩大,心肌壁变薄,室壁运动和室壁增厚率弥漫性减低。心肌梗死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各项心功能参数较正常组明显降低;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测得的心功能参数与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可以通过一次性显像,获得多方面信息,较常规心肌断层显像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  门控血池显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普勒 彩色 心肌梗死 心肌病 扩张型


      心肌灌注显像已应用20多年,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是在心肌灌注显像基础上、近年来逐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心脏核素检查方法,它能够在心肌灌注显像的同时,了解左心室的功能。笔者自2001年3月~2006年9月对67例受检者进行了该项检查,并与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了比较,以探讨该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67例受检者,其中正常组10例,心肌梗死组38例,扩张型心肌病组19例。正常组为健康体检者,各项检查正常,无心血管疾患;心肌梗死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均为临床明确诊断的住院病人。所有受检者均行静息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并在<7 d完成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E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67例受检者中,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龄(57.8±9.3)岁(18~75岁)。

    1.2方法

    1.2.1门控心肌断层显像(G?SPECT)静脉注射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925 MBq,90 min后以VG双探头单光子发射机断层显像仪(SPECT,美国GE公司)行门控断层采集。采集条件:以患者自身心电图R波触发门电路,从左后斜45 °到右前斜45 °,1帧/6 °,每个心动周期8帧,40秒/帧,矩阵64×64,放大倍数2.3,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采集数据以配套处理软件(ECTOOLBOX,美国GE公司)进行定量处理、分析,得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室壁增厚率等心功能参数。

    1.2.2 ERA以体内标记红细胞法。采集体位:左前斜30~45 °(左、右心室最佳分隔位),以患者自身心电图R波触发门电路,每个心动周期24帧,共采集400个心动周期,矩阵64×64,放大倍数2.3,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采集数据以配套心血池处理软件(美国GE公司)进行处理、分析,同样得出上述所列各项心功能参数。

    1.2.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采用超声诊断仪(HP SONOS 5 500,美国惠普公司),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计算出左室心功能参数。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静息G?SPECT结果正常组:左室心肌各壁放射性分布均匀,室壁运动、室壁增厚率正常;心肌梗死组:在梗死部位心肌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室壁运动明显降低或无运动,甚至反向运动,室壁增厚率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组:心肌壁变薄,放射性分布呈均匀性或斑片状稀疏,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室壁增厚率明显降低。67例受检者静息G?SPECT测得的心功能参数见表1。

    2.2各种方法测得的左室心功能参数的相关分析将G?SPECT测得的心功能参数与E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表167例受检者静息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心功能参数表2静息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心功能参数与其它2种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分析 LVEF: 左心室射血分数; EDV: 舒张末期容积; ESV: 收缩末期容积.与门控心肌断层置像结果相关分析,☆:P<0.01.

    3讨论

    近年来G?SPECT在国外得到不断的推广应用,在美国大约50%~70%的心肌灌注显像是通过门控断层显像来完成的。它可以通过仅注射一次放射性药物一次采集,获得多方面信息。ERA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可靠的心功能检查方法。以往需要对受检者分别进行心肌灌注和心血池显像来了解其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状况。本研究表明,G?SPECT可以通过一次性显像,在观察心肌血流灌注的同时,了解左室的功能,从而为患者节约检查时间、降低费用并减少辐射。

    ERA是核心脏病学中最为经典而准确的心功能测定方法,它是以左室心腔内的放射性变化作为的依据,几乎不受心室几何形状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心功能检查方法。而本研究表明,G?SPECT测得的心功能参数与这2种方法的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报道是一致的[2?3],因而G?SPECT的临床应用是可靠的。

    在G?SPECT中,通过对局部室壁运动的分析,可以明显降低常规心肌灌注显像中因组织衰减造成的假阳性,提高对病变诊断的准确性[4?5];而对于严重的、有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则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因为在心肌断层显像中,多支血管病变常表现为多节段的灌注减低区,易产生假阴性。Lima等的研究表明,将可逆性灌注缺损与运动后局部室壁运动、增厚率异常或LVEF降低相结合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灵敏性明显较心肌灌注显像提高[6]。

    通过G?SPECT测得的心功能参数LVEF、ESV等,能反映受检者的左室功能,评估其预后,并进行危险度的分层,以指导临床正确的。报道,LVEF和ESV是心因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EF<45%和ESV>70mL者均为高危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7]。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常规心肌显像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但笔者发现,若辅以门电路采集,则可以根据其心肌血流灌注的改变,结合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和心功能的相应改变,帮助临床进行鉴别诊断,从而使患者得到明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但在G?SPECT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如心律不齐、心脏大小、心脏采集计数、大面积严重灌注缺损心肌边界的确定等,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G?SPECT是一种无创伤性心脏检查,较常规心肌断层显像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笔者仅了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的结果,而对于负荷后如运动或多巴酚丁胺介入后门控心肌断层显像的应用,则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文献】
  /[1/]Anagnostopoulos C,Harbinson M,Kelion A, et al. Procedure guidelines for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J/]. Heart, 2004,90(Suppl 1):1?10.

/[2/]Cwajg E,Cwajg J,He Z X, et al.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tom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volumes: comparison with echocardiography/[J/]. J Nucl Med, 1999,40(11):1857?1865.

/[3/]Chua T,Yin L C,Thiang T H, et al. Accuracy of the automated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with gated perfusion SPECT in the presence of perfusion defects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correlation with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 and echocardiography/[J/]. J Nucl Cardiol, 2000,7:301?311.

/[4/]DePuey E G,Rozanski A. Using gated technetium?99m?sestamibi SPECT to characterize fixed myocardial defects as infarct or artifact/[J/]. J Nucl Med, 1995,36(6):952?955.

/[5/]Smanio P E,Watson D D,Segalla D L, et al. Value of gating of technetium?99m sestamibi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ing/[J/]. J Am Coll Cardiol, 1997,30(7):1687?1692.

/[6/]Lima R S,Watson D D,Goode A R, et al. Incremental value of combined perfusion and function over perfusion alone by gated SPE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for detection of severe three?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J Am Coll Cardiol, 2003,42(1):64?70.

/[7/]Sharir T,Germano G,Kavanagh P B, et al. Incremental prognostic value of poststres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volume by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J/]. Circulation, 1999,100(10):1035?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