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肾气丸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盖天力片,女性患者加服尼尔雌醇片,男性加服甲基睾丸素。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多食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户外日光浴。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骨质骨密度和总体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42%,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32%,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质骨密度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骨质疏松;肾气丸;中医药;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简称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系统性多病因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但有与骨质疏松症表现相似的记载。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痿”、“骨痹”、“虚劳”等范畴。临床表现为腰背痛、身体畸形、骨折等,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有效预防与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自2003年以来采用肾气丸加减治疗骨质疏松患者6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4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2例,男24例,女38例;年龄56岁~78岁之间,平均64.2岁;病程2.6年~13年,平均11.2年;治疗组62例,男20例,女42例;年龄57岁~82岁之间,平均66.3岁;病程3年~13年,平均1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排除内分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疾病等。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88制订。①全身无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②脊椎常有后突畸形。③X线表现骨质普遍稀疏,以脊椎、骨盆、股骨上端明显。脊柱改变最为特殊,椎体可出现鱼尾样双凹形,椎间隙增宽,有Schmorl结节,胸椎呈楔形变,受累椎体多发、散在。④骨密度检测出现阳性征象,如双能X线(DEXA),双光子(DPA),单光子(SPA)吸收法,超声检测等。中医证型骨质疏松症应辨证为肾气虚型,症见腰脊疼痛,酸软少力,不能持重,面色■白,目眩耳鸣,气短自汗,夜尿频多,或余沥不尽,舌质淡胖,苔白,脉细弱。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肾气丸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干地黄24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泽泻9 g,茯苓9 g,丹皮9 g,淫羊藿5 g,补骨脂5 g,龙骨3 g ,牡蛎3 g,桂枝3 g,附子3 g,甘草2 g,生姜3 g ,大枣12枚。随证加减:阴虚明显者加龟板、枸杞子;阳虚者加鹿角胶、肉苁蓉;气血俱虚者加党参、阿胶、紫河车;血瘀者加地鳖虫、参三七。每日1剂,水煎分服。对照组口服盖天力片(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厂生产),每片150 mg,每次2片,2次/d。女性患者加服尼尔雌醇片(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每片2 mg,每次1片,每半月服1次;男性加服甲基睾丸素(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5 mg,每次1片,舌下含服, 2次/d。治疗期间定期测血钙,如出现高血钙应停药,血钙降至正常浓度后从低剂量重新开始。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多食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户外日光浴。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骨质骨密度(采用美国SXA3000型单能骨密度测定仪测定,测定部位为跟骨)和总体疗效。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89进行。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明显缓解,骨密度检查未见骨质密度下降;无效:与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
3.2 疗效观察
3.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质骨密度值比较 结果见表2。
4 讨 论
《黄帝内经》曰:“肾藏精、主骨、生髓”,“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若肾气亏虚无以填精生髓,骨骼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致骨质疏松症发生。而肾虚元阳不足,无力推动全身之气血运行,又往往伴有气虚血瘀的存在。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应以补肾填精、益气活血为治则。故方中用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山茱萸补肝肾,敛精气;山药益脾固肾,二药合用既可助地黄滋阴补肾之力,补阴以生阳,使阳气生化有源,又益阴摄阳,使虚阳不致浮越于外,更以辛热的附子温补命门真火,复其气化之功;桂枝温阳化气,温通经脉,合附子以温壮阳气,并能温经散寒通脉,四药共为臣药;佐以茯芩、泽泻渗湿泄浊,通调水道,配桂枝温化膀胱以恢复肾主水之功;又以丹皮之寒性与温补药相配,使补中寓泻,以利阴生阳长。龙骨、牡砺、调和阴阳,固摄肾精,肾之精气旺,则筋肉得养,骨髓得充而自强。淫羊霍、补骨脂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该方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气振奋,阴精旺盛,则诸症自愈。
中药治疗OP可能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或直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值分化,使骨活动增强;调节体内钙、磷的代谢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维持骨钙—血钙的平衡;提高机体内雌激素受体数量及敏感性,改善内分泌失调状况等途径。医学研究认为肾虚的实质乃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发生了紊乱,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成骨功能下降,使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药理研究证明,补肾药除具有补肾、强筋、壮骨、止痛的功效外,还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补肾中药可抑制或纠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或紊乱的发生,减缓衰老过程。龙骨、牡蛎富含钙、铜、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利于病骨组织骨胶原合成、钙磷代谢及骨矿的沉积,从而增强骨骼的生物力学的强度[2]。
【】
[1]姬道序. 中医骨伤[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第3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徐超英,李保双,辛本忠. 自拟补肾健脾汤对骨质疏松患者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J]. 临床康复,2004,8(30):6 698-6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