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HPV感染患者中宫颈HPV分型检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施铮铮,杨孝军,许张晔,陈云琴,郑飞云  

【摘要】  目的:研究外阴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和外阴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患者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出情况,尝试为此类患者群的宫颈病变筛查或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自2007年1月至6月间在我院妇科门诊首次就诊的44例外阴CA和7例外阴BP患者,采集宫颈细胞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凯普HPV分型)行21种HPV-DNA亚型检测;同期检测5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对照。结果:外阴CA组和BP组的宫颈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56.82 %和85.71%,均显著大于对照组(20.37%),P <0.01;外阴HPV感染组较对照组更易发生高危型HPV的多重感染(P <0.05),其中以二重和三重感染为主;外阴CA患者的宫颈HPV感染以低危型11、6亚型为主,高危型HPV感染中以58、16、52亚型位居前三位,其中检出CIN II级1例;外阴BP组中宫颈HPV感染以16亚型为主,检出CIN I级、II级共2例。结论:外阴CA和BP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易于诊断,但可能会伴发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从而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甚至宫颈癌的发生。

【关键词】  外阴;尖锐湿疣;鲍温样丘疹病;宫颈;HPV感染

    随着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与女性生殖器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以及HPV检测技术的不断升级,临床中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检出率亦随之增加。外阴HPV感染可致外阴的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 和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等疾病。但HPV多灶性感染的特征,可能会同时导致宫颈细胞的HPV感染[1],其早期多表现为潜伏性感染和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SPI),肉眼难以识别,易被忽视。现已明确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我们应用凯普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采集外阴CA、BP患者的宫颈细胞行HPV-DNA 的分型检测,以研究此类患者中宫颈感染HPV的型别及伴发相关宫颈疾病的状况。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7年1月至6月间在本院妇科门诊首次就诊的患者,均主诉外阴赘生物,经活检病理确诊为外阴CA患者44例,外阴BP患者7例。年龄18~63岁,平均(36.2±11.1)岁。外阴CA患者中宫颈检查发现疣状赘生物者9例,不同程度宫颈糜烂者36例;外阴BP患者中宫颈检查未发现赘生物,宫颈糜烂4例。选取同期就诊的54例外阴正常而患慢性宫颈炎者作为对照组,其中临床检查宫颈糜烂者44例,年龄21~54岁,平均(37.3±7.4)岁,两组年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按照凯普导流杂交HPV-DNA检测法要求,两组研究对象均用无菌棉签拭净宫颈口分泌物,专用HPV采样刷紧贴宫颈口及宫颈管旋转取得脱落细胞,再将宫颈刷放入盛有细胞保存液和识别编号的取样管中待检。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作HPV-DNA检测及分型。实验操作与结果判断按试剂盒要求进行:①宫颈细胞HPV-DNA 提取、PCR扩增;②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③显色HPV基因分型。该试剂盒可检测13种高危型HPV-DNA: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亚型;5 种低危型HPV-DNA:6、11、42、43、44亚型;另可检测出3种人群特有的高危亚型HPV 53、66亚型及CP8304;共计21种HPV亚型。本研究中,将缺乏细胞形态学变化,仅HPV-DNA检测呈阳性者称为HPV的潜伏性感染[2];芯片上HPV亚型分布显色后出现二点或二点以上阳性即为多重感染[3]。

    1.2.2  外阴CA和BP组中,肉眼可识别的宫颈疣样赘生物直接取组织活检。其余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均接受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SPI或CIN,病理阅片时出现挖空细胞即判断为SPI[2]。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列联表x2检验。

    2  结果

    2.1  宫颈HPV-DNA亚型的感染情况  44例外阴CA患者中仅5例宫颈细胞HPV-DNA检测呈阴性(占11.36%),病理检查为慢性宫颈炎,而有39例检测均呈阳性(占88.64%),其中肉眼可识别的宫颈HPV病变有9例,组织活检为宫颈尖锐湿疣,余30例经病证实分别为宫颈HPV潜伏性感染27例,SPI 2例,CINⅡ级1例。外阴CA中25例宫颈细胞检出高危型别HPV。7例外阴BP患者中1例宫颈细胞HPV-DNA检测呈阴性(占14.29%),病理检查为慢性宫颈炎,6例HPV检测呈阳性(占85.71%),均为高危型,经病理学证实分别为宫颈HPV潜伏性感染4例,CINⅠ级1例,CINⅡ级1例。对照组54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均为慢性宫颈炎,其中宫颈HPV检测呈阳性者11例(占20.37%),均为高危型。各组HPV感染型别检测结果详见表1。外阴CA组和外阴BP组的宫颈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见表2。

    2.2  外阴HPV感染组和对照组间宫颈高危型HPV单一型别与多重感染的情况  外阴HPV感染组(包括外阴CA组与BP组)中宫颈HPV单一型别感染18例,其中低危型12例,高危型6例;多重感染27例,其中2例为低危型6+11的二重感染,25例为含有高危型的多重感染,包括二重感染12例(发生CINⅠ、Ⅱ级各1例),三重感染7例(发生CINⅡ级1例),四重感染2例,五重感染2例,六重感染2例。外阴CA组的HPV多重感染中均包含有HPV6和(或)11低危型别。而对照组54例中11例宫颈HPV阳性者均为高危型潜伏性感染,其中单型感染7例,多重感染4例,包括二重感染2例、三重感染2例。两组比较,外阴HPV感染患者宫颈高危型HPV的多重感染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见表3。

    3  讨论

    迄今已发现的100多种HPV亚型中有近40种能感染女性生殖道。已明确外阴CA是HPV感染所致的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主要与HPV6、11、42、43、44等低危亚型有关,少数为高危型或混合型感染[4]。外阴BP则是HPV感染所致的外阴丘疹样皮损,主要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包括HPV 16、18、31、35、39、42、48和51~54,尤其是HPV16感染[5]。本研究应用凯普HPV分型检测技术,检测出外阴CA患者中宫颈HPV感染以低危型11、6为主,高危型HPV感染中以58、16、52亚型位居前三位,高危型HPV的多重感染中均包含HPV6、11;外阴BP患者中宫颈HPV感染均为高危型别,并以16亚型为主,其次为52和58亚型。外阴CA和BP患者的宫颈HPV感染型别与外阴原发病灶的HPV感染型别特点相同。且外阴CA和外阴BP患者宫颈高危型HPV的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提示外阴HPV感染患者更易合并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而研究证明,宫颈感染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高危亚型还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6]。因此,临床上有必要在外阴CA和BP患者群中检测宫颈高危型HPV的感染状况,以了解可能存在的宫颈病变。

    研究报道:HPV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30%,绝大部分HPV感染会被机体免疫力自动清除,仅5%~10%为持续性感染[7]。本研究对照组中宫颈HPV检测呈阳性者占20.37%,与相符,但均为高危型,可能与对照组中多为宫颈糜烂而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有关。Ho等[8]认为HPV多重感染者体内正常免疫状态紊乱,易出现持续感染。而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高危型HPV的多重感染更易导致宫颈病变。本研究发现外阴HPV感染组宫颈高危型HPV的多重感染率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主要是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

    因此,在积极外阴CA和BP患者原发病灶的同时,还需及时检测其宫颈HPV的感染状态及分型。利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分型,快速简便准确,尤其针对高危型和多重HPV感染的宫颈糜烂患者,应同时结合宫颈细胞学、阴道镜与宫颈病理检查,及时发现、治疗SPI和CIN,以阻断HPV的持续性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文献】
  [1] Schneider A. Pathogenesis of genital HPV infection[J].Genitourin Med,1993,69(3):165-173.

[2] 宋学红,于秀梅,翁梨驹,等. 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测[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1):673-676.

[3] 陶萍萍,卞美璐,李敏,等. HPV 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探讨[J].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2):94-96.

[4] 陈家林,邓超干,许晓清,等. 基因芯片对尖锐湿疣患者HPV的检测和基因分型[J].河北医学,2006,12(2):105-107.

[5] Beaudenon S,Kremsdorf D,Croissant O,et al. A novel typ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ssociated with genital neoplasias[J].Nature,1986,321(6067):246-249.

[6] Muz N,Bosch FX,de Sanjos?et al.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cancer[J].N Engl J Med,2003,348(6):518-527.

[7] Herrero R,Castle PE,Schiffman M,et al. Epidemiologic profileof type-specific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and cervicalneoplasia in Guanacaste [J].J Infect Dis,2005,191(11):1796-1807.

[8] Ho GY,Burk RD,Klein S,et al. Persistent genital human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persistent cervicaldysplasia[J].J Natl Cancer Inst,1995,87(18):1365-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