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护理
【关键词】 肝转移 动脉灌注 化疗 护理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法被认为是肝癌的一种好方法,但部分转移性肝癌的血供不丰富,肝动脉栓塞效果较差。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药物是5-氟脲嘧啶(5-FU),已知通过静脉持续注射效果优于推注[1]。我科自2004年开始在肝动脉栓塞基础上,以5-氟脲嘧啶联合铂类的化疗药物经肝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11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35~80岁,中位年龄57岁;结肠癌5例,直肠癌6例;本组6例为原发肿瘤切除术后,1例为术后复发,4例为肿瘤不能切除者。原发肿瘤确诊及手术时已肝转移者6例;术后出现肝转移者5例。11例中3例为肝内孤立性转移瘤,由于病变范围过大或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等原因未能手术,8例为两个以上病变不在一个肝叶或肝内弥漫性转移者。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腹腔动脉或肝动脉后行造影,根据肝内病变的范围及血供情况进行肝固有动脉或左、右动脉留置导管。插管成功后,固定导管并连接微量泵,顺序灌注化疗药物。化疗方案:第1天顺铂60~80 mg+生理盐水250 ml或奥沙利铂150 mg+生理盐水250 ml,5-Fu 0.5~0.75+生理盐水250 ml, 输注速度50 ml/h;第2天5-Fu 0.5~0.75+生理盐水250 ml,表阿霉素30~60 mg+生理盐水250 ml,输注速度50 ml/h。灌注完毕后,根据插管时血管造影情况进行碘化油栓塞。
2 护理
2.1 介入术前准备及护理 术前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恐慌感 ,对家属简单陈述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嘱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术前1 d两侧腹股沟处备皮,并保持清洁,评估两侧足背动脉搏动。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糖尿病及哮喘等,做碘过敏试验。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心、肺功能。
2.2 介入术后护理
2.2.1 妥善固定导管:患者回病室后取平卧位并绝对卧床休息,抬高置管侧肢体,切勿弯曲,禁止在床上大幅度活动。输液管接头和留置导管接头处极易脱落(一旦脱落可引起大出血),可用胶布在连接处环形包扎连接固定,班班交接。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导管脱落。
2.2.2 保持导管通畅:导管堵塞是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最常见的问题,护理时注意:在换药时,一般先稍加压使导管内回血全进入肝动脉后再按要求调节速度;导管扭曲时,可协助患者改变体位,伸直肢体;每次给药完毕,用20 ml生理盐水冲洗后肝素封管,使导管保持肝素化。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导管阻塞。
2.3.3 控制输液速度:动脉化疗药物使用微量输液泵连续灌注。在使用过程中,应正确调节输液泵装置,严密观察微量泵是否正常运行,准确调节微量泵单位时间内需注入的药量,发现速率不准,及时查找原因,如注射器是否紧贴针筒座,电池有无耗竭等,并作相应处理。另嘱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动脉化疗的药瓶上应挂上醒目、特殊的标志,并每班交接,以免动脉药物与静脉药物混淆。
2.3 介入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2.3.1 局部观察:持续灌注结束拔管后,穿刺处局部压迫 15~30 min,无活动性出血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并压以沙袋,穿刺部位肢体伸直位制动24 h,避免屈髋。有报道称经血管介入时可并发肢体血栓栓塞[2],故应注意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皮肤颜色及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穿刺侧肢体有无疼痛或感觉障碍,以便及早发现下肢栓塞及栓塞程度。可给予松解并重新包扎,配和按摩、热敷、肢体活动等。本组病例均未发生血栓。
2.3.2 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①肝功能损害:嘱患者多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睡眠,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并准确执行保肝支持治疗。②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应严格遵医嘱按时给予枢丹、枢复宁、胃复安等止吐剂。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反应。③骨髓抑制:严密观察血常规,定期化验血常规,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防止自身感染。④腹痛、腹胀:严密观察腹痛的位置、程度、性质。
【】
[1] 汤钊猷.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28-530.
[2] 徐建红,王蓓,张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引起静脉栓塞的护理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