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晓梅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炎患者114例,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性肺炎41例、真菌性肺炎40例及混合感染性(同时感染细菌及真菌)肺炎33例。检测血中Fg、D-D及CRP含量,并以5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肺炎组患者的Fg、D-D及CR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混合感染性肺炎Fg与CRP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CRP明显高于真菌性肺炎(P<0.05);不同肺炎组间D-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者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Fg、D-D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肺炎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CRP检测不能特异地确定其感染类型。

【关键词】  肺炎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和X线胸片,这些指标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还需相对滞后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因此,不能及时指导临床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近年来,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的急性时相蛋白的检测愈来愈受到重视[1,2]。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检测了114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肺炎患者Fg、D-D及CRP含量,以了解其在肺炎患者诊治方面的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4例肺部感染患者,男65例,女49例,年龄36~85岁,平均67岁。按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将本组分为细菌性肺炎组(41例)、真菌性肺炎组(40例)及混合感染性(同时感染细菌及真菌)肺炎组(33例),均由病原学检查确定,当患者被确诊为肺部感染的同时采集血标本。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40~80岁,平均62岁,征得本人同意,选为对照组。

    1.2  方法  真空采血法(美国BD公司生产的真空管)抽取被检测者静脉血5.0 ml,其中2.7 ml血加入含0.3 ml的109 mmol/L的枸櫞酸钠抗凝剂中混匀后分离血浆测定Fg及D-D,其余血加到生化真空管中分离血清测定CRP。Fg检测采用凝固法,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在法国STAGO-STA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盒均由法国Stago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CRP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IMMAGE免疫浊度分析仪上进行,试剂盒由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由于不同患者血浆D-D及CRP个体含量差异很大,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无法直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因此对于患者的D-D值,在分析时乘以10倍后再取其对数值,以免出现负值,而CRP值则直接取其对数值,使两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肺炎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2  结果

    2.1  肺炎组患者与对照组Fg、D-D及CRP含量的比较  肺炎组患者的Fg、D-D及CR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不同肺炎组患者Fg、D-D及CRP含量的比较  混合感染性肺炎Fg与CRP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CRP明显高于真菌性肺炎(P<0.05);D-D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Fg为凝血因子Ⅰ,是一种不对称的大分子量蛋白质,为凝血的基础物质并参与血小板的聚集过程,主要由肝脏合成,属急性时相蛋白,亦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分子及反映机体凝血状态的主要指标。本资料结果显示,肺炎患者Fg含量显著升高,同时显示,混合感染性肺炎患者的Fg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患者,提示Fg含量升高不但与感染程度相关,还与机体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后的急性时相反应有关。Fg大分子量急性时相蛋白增高,可导致血液黏度明显增高和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患者的血栓形成。

    CRP是Tillet和Fnancis于1930年首先发现的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期炎性蛋白质,数小时迅速以百倍增加,从肝脏分泌,6~12 h达到高峰,在机体的防御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本资料结果显示,肺炎患者的CRP含量显著升高,原因是感染刺激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释放许多淋巴因子,刺激肝细胞合成并产生CRP,使血中CRP明显升高。近年来,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在感染性肺炎中,CRP是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3~5]。一般认为细菌性肺炎血中CRP增高(CRP>20 mg/L时可考虑为细菌感染[6]),并且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CRP测定在观察细菌性肺炎反应并指导抗菌药物停药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资料观察结果亦然,但发现混合感染性肺炎组的CRP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组,提示CRP含量升高与感染程度及多种病原体同时感染相关。因此,CRP检测不能特异地确定其感染类型,不能持久和充分地支持临床广泛应用CRP作为一种快速检查来指导抗生素使用。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与激素,真菌的感染有增加趋势,而临床上针对细菌和真菌的药物完全不同,且抗真菌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我们认为应尽可能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指导用药,实行用药个体化,并且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肺炎患者应适时进行痰液的细菌培养,以及时发现感染并使用有效抗生素。

    D-D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浓度的升高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或溶栓治疗有效的分子标志之一,同时也特异性地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本资料结果提示,肺炎患者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与病原微生物的直接入侵导致凝血与抗凝血系统功能紊乱有关;更重要的是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启动了自身免疫系统参与一系列生物连锁反应[7],引起众多的炎性递质及促凝物质释放,导致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的形成对病症的起促进作用。血浆D-D的检测可提示继发性纤溶功能的状况,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具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是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血浆D-D监测对肺炎的病情变化和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8],但不能区分引起肺炎的病原体。

    综上所述,肺炎患者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Fg、D-D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肺炎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CRP检测不能特异地确定其感染类型,不能持久和充分地支持临床广泛应用CRP作为一种快速检查来指导抗生素使用。

 

【】
  [1] Requejo HI,Cocoza AM.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diagnosis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nonia[J]. Braz J Infect Dis,2003,7(4):241-244.

[2] Garcia Vazquez E,Martinez JA,Mensa J,et al.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Eur Respir J,2003,21(4):702-705.

[3] 吴青,任国庆,牛海玲,等.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诊断病毒 性与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评价[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2(1):25-26.

[4] 沈春明,梅爱红.细菌性肺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检测的临床意 义[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4): 96-97.

[5] 严秀娟.C-反应蛋白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04,6(8):670.

[6] 简序,王金和,程佩兰.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 (5):471-473.

[7] 张庆立,朱保权,王爱华.D-二聚体测定在婴儿重症肺炎高凝状态时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 (5):302-303.

[8] 许逢明,李昌荣.重症肺炎患儿血清脂蛋白(a)和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杂志,2002,17 (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