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真菌感染菌株的鉴定与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丽菊 樊智玲 时间:2010-07-13

【摘要】  对我院2000年至2004年的1 426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共检出真菌菌株925株,且从2000年至2004年真菌感染菌株呈明显上升趋势;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为各真菌之首位,占63.3%;肾功能不全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真菌检出率最高,白血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次之;随年龄升高,真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呼吸道分泌物 真菌 白色念珠菌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与培养

    自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从临床疑似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采集痰、咽拭子、鼻分泌物。采集标本后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分离培养,挑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明确是真菌后再做进一步鉴定,鉴定系统为API真菌鉴定板,材料均由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

    1.2   药敏试验

    5年中培养鉴定的白色念珠菌抽样50株,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药敏试纸条,氟康唑(FlU)、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R)、酮康唑(KET)、5-氟胞嘧啶(5-FCT)由倍肯公司提供,质控菌株为ATCC90028,按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标准判读。

    2   结   果

    2.1   呼吸道标本真菌检出率

    疑似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各种呼吸道标本共1 426份,其中痰标本932份,咽拭子标本446份,鼻拭子标本48份,共检出真菌925株,真菌检出率分别为64.4%、65.0%、64.9%。结果表明,上下呼吸道标本真菌检出率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

    2.2   925株真菌分离鉴定情况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自2000年~2004年1 426份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真菌925株,其中2000年87株(10.6%)、2001年108株(11.7%)、2002年184株(19.8%)、2003年240株(25.9%)、2004年306株(33.1%)。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所占比例最大,为各类真菌之首位,占63.3%。除念珠菌外,还分离到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

    2.3   2000年~2004年部分白色念珠菌E-test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2。

    2.4   正常人群和患有常见基础疾病患者真菌检出情况

    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正常人呼吸道真菌检出率为4.0%,肾功能不全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真菌检出率最高为80%,其次是白血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50.5%。所有患有基础疾病患者真菌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群,这与国内有关报道结果是一致的 [2]。

    2.5   3个不同年龄组病人呼吸道标本真菌检出率与抗生素应用情况

    随着年龄升高真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925例病人中用过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7 d及7 d以上者538例,其他均为用过1种抗生素,205例用过激素。所有确诊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绝大多数好转,其中48例停用抗生素。

    3   讨   论

    我院2000年~2004年分离的真菌感染菌株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0.6%上升到2004年的33.1%,与国内外报道一致 [2~4]。白色念珠菌是人群中最常见的致病真菌,这可能是由于白色念珠菌不仅是人群最常见的共生菌,同时由于它的毒力比其他真菌强所致 [5],但其他真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且菌种多样化。925例均用过抗生素,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2%。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长期体力消耗及医源性因素导致体内菌群失调,真菌检出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为此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真菌检出情况,一旦出现真菌感染尽快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6]。长期慢性基础疾病肺气肿、肺心病、脑梗死、长期卧床者以念珠菌及酵母菌感染多见,分离的特殊真菌组织胞浆菌见于血液病,与国外报道相同 [2~4]。

    白色念珠菌E-Test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最低,仅2%~6%,氟康唑由于临床使用较多,耐药率已由4%升至18%,其他抗真菌药酮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等虽然临床应用较少,但耐药性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与国内有关报道基本相符 [7]。

【文献】
  [1]Denning D W,Mu■oz P.Advances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and antifungal therapy:Introduction[J].Clin Microbiol Infect,2001,7(Suppl 2):6.

[2]周贵民,谢灵. 国内酵母菌感染和实验室诊断的现状及建议[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301-303.

[3]黄云琨,夏星,李婷,等. 临床标本中酵母真菌的分离及耐药性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3(26):566.

[4]Ely E W,Peacock J E Jr,Haponik E F,et al.Cryptococcal pneumonia complicating pregnancy[J].Medicine(Baltimore),1998,77:153-167.

[5]姚齐龙. 188株真菌内感染的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2(1):46-47.

[6]Beck-Sague C,Jarvis W R. Secular trends in the epidemiology of nosocomial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0-1990.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J].J Infect Dis,1993,167(5):1 247 -1 251.

[7]陈东科,许彦涛,陶风荣,等. 深圳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病原医学变化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 2002(12):78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