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36例患者血凝指标与血脂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龙迎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36例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与78例非脑梗死门诊体检者,分成两组。测定血凝4项指标与血脂5项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多项指标有差异。脑梗死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低于非脑梗死组。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血脂和凝血功能的异常。

【关键词】  脑梗死;血凝;血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脑梗死均为2006年住院患者(排除糖尿病,重度高脂血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有梗死存在,有定位体征,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男22例,女14例,年龄50~88岁,平均70.08±10.47岁,其中测血凝29例,测血脂33例;对照组78例,年龄50~80岁,平均68.30±8.90岁,为门诊非梗死体检者,其中血凝检测者30例,血脂测试者48例。

    1.2   方法   脑梗死患者均为入院后第2日少数为第3日凌晨空腹血送检,两组均采用日本Analyzer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400CPLUS半自动血凝仪。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检测结果见表1,血凝构成比见表2,血脂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检测结果及构成比见表3、4。

    3   讨      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致残率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高,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通常认为脑梗死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血液凝固性增加有关[1],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栓子经颈动脉进入颅内,阻塞脑血管。

    许多研究已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处于高凝状态,黏稠度增加,FIB为凝血系统中最主要的凝血因子之一,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物质。本组资料表明,急性脑梗死组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报道一致[2]。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降低FIB是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措施。

    通常,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年龄是脑梗死的危险发病因素,本文结果发现老年人脑梗死患者的Apo-A1、HD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TG、LDL-C、Apo-B高于对照组,这与很多学者的调查结果相同,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DL平均值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中有50%人群(24/48)HDL高于平均值,77%人群(37/48)Apo-A1高于平均值,与脑梗死组18%(6/33),6%(2/33)有显著差异。HDL主要参与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并排出体外,而Apo-A1是HDL的主要组成部分,HDL具有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其含量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3],在估计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HDL的临床意义高于TG与TC,这与本文的结果相符。因而可以认为HDL与Apo-A1在抗动脉硬化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2003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表的“预防ACVD临床指南”中确定载脂蛋白异常作为新的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VD)危险因素。大部分国内外认为Apo-A1和Apo-B异常是ACVD的危险因素,有学者研究[4]认为单变量分析B/A1比值是最强的ACVD的预测者。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Apo-A1和Apo-B及A1/B比值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优于LDL、TC、TG、和HDL。国内绝大多数临床资料显示,心肌梗死与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比较Apo-A1明显降低,Apo-B显著增高[4],本文的结果也相似。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FIB、TG、LDL-C、Apo-B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HDL、Apo-A1水平低于非脑梗死组,上述指标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在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方面,应提高HDL与Apo-A1水平,降低TC、LDL-C、TG。升高HDL的方法:少至中等量饮酒和长期体力活动,戒烟,控制体重[5],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C、LDL-C、TG,并升高HDL-C,对高危人群可服小剂量抗凝药及活血药如潘生丁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等。定期测定血脂及血凝指标,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梗死的发生[6-7]。

【文献】
  [1] 欧阳武.血液平衡疗法治脑梗死53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8(8):487-488.

[2] 欧阳武.血液平衡疗法治脑梗死53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8(8):487-488.

[3] 范 薇,金莉蓉,汪 昕,等.降纤酶双盲急性脑梗死[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5):413-414.

[4] Walldius G, Junger I, Hgolme I. High apolipoprotein B, low apolipoprotein A1, and improvement in the prediction of 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RIS Study):a prospective study[J]. Lancet, 2001,358 (12):2 026-033.

[5] 庄一义,汪俊军,强宏娟,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胆固醇脂转运蛋白及某些基因缺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2):98-101.

[6] 李连瑛.临床诊断治疗技术[M].第1版.济南:济南出版社,2004:125-131.

[7] 姜 红,曹林生.血脂异常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4,20(10):63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