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关键词】 支气管镜;插管法,气管内;导管插入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以下简称双腔管)插管已经广泛用于开胸手术,其优点是避免患侧分泌物流入健侧,单肺通气方便外科操作以及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肺大泡、支气管破裂等可以控制通气分布。但双腔管插管技术要求较高,以往采用听诊法来定位双腔管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次成功率很低。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5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辅助定位,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76岁。
1.2 器材 双腔管为Robertshow Tube,监护仪为HP205A,纤支镜为日本Olympus FI-9BS PENTAX。
1.3 方法 入室后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监测BP、SpO2、ECG、PETCO2。麻醉诱导采用力月西0.05~0.1mg/kg、芬太尼2μg/kg、阿曲库胺0.6mg/kg、力蒙欣1.5~2mg/kg静脉推注。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吸入,芬太尼静脉推注及阿曲库胺、力蒙欣注射泵输注,根据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手术情况调整给药。诱导后插入适当型号的双腔管,经听诊呼吸音调整双腔管位置至双肺都能听到满意的呼吸音,记录深度。而后再置入纤支镜来确定或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下调整双腔管的距离。双腔管位置调整范围>1cm,为听诊法失败;病人改变体位后以纤支镜再次确定双腔管的位置,如需调整范围>1cm判断为双腔管发生移动。术中发现以下情况再次以纤支镜检查,及时调整双腔管位置:气道峰压>2.94kPa或突然下降>0.80kPa、SpO2<95%、PETCO2波形改变或消失。
纤支镜确定满意的位置为:①左侧双腔管:纤支镜通过双腔管的气管腔可以看到气管隆突,而无气囊遮盖;②右侧支气管插管:纤支镜通过双腔管的气管腔可以看到气管隆突,而无气囊遮盖,通过双腔管的支气管腔气囊之间的侧孔可以清楚地看到右上肺支气管的开口。
2 结果
听诊法经一次听诊满意5例(占16.67%),经反复调整听诊满意22例(占73.33%),不满意3例,其中1例经多次调整仍进入右主支气管,后在纤支镜引导下插入左主支气管;但在听诊满意的27例中,纤支镜检查发现对位欠佳10例(37.04%),对位满意17例(62.96%)。变换体位后,纤支镜检查发现5例双腔管位置发生变动,变动率为16.67%,其中位置过浅者3例,占双腔管位置变动总例数的60.00%,过深者2例。术中双腔管位置发生变动为3例,变动率为10.00%,表现为气道阻力升高;肺萎陷程度不良2例;PETCO2波形变化、SpO2下降1例。
3 讨论
随着胸科手术的,单肺通气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渐为普遍。而双腔支气管插管是实现单肺通气最为常用的手段。双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时,双腔管位置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如果位置不当时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气道损伤、肺萎陷不良等,而且,双腔管的安全界限有限,据Benumof测得在左侧双腔管为16~19mm,在右侧仅为1~8mm[1]。所以纤支镜辅助双腔管定位是确定双腔管位置的重要方法,是保证单肺通气的有效手段。以往多是以盲插听诊法来确定双腔管的位置,但其一次成功率很低,本组仅16.67%,与其他学者报道的20%~60%[2]相差不大。应用纤支镜辅助定位能够克服听诊法的盲目性,提高一次成功率,从而减轻了因反复插管造成的气管粘膜及声带损伤。
改变体位后,双腔管位置可发生移动,本组发生率为16.67%,大多为过浅,占变动总例数的60.00%,可能体位的变动主要使头颈部相对延长。因此,为减少双腔管位置变动引发的并发症,手术体位放置后,应常规行纤支镜检查。术中,由于手术操作以及各种外界因素造成患者体位的变动,双腔管的位置亦可能发生变化,本组就有3例发生术中气道压力升高(其中1例SpO2下降),经纤支镜检查发现双腔管位置移动。
综上所述,纤支镜辅助双腔管定位是一种比传统听诊法更准确、更可靠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方法,但其不能连续监测,当体位变动,术中出现气道压力变化、PETCO2波形变化、SpO2下降时应及时行纤支镜检查确定双腔管位置。
【】
[1] Benumof JL,Partridge BL,Salvatierra C,et al.Margin of safety in positioning moden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s [J].Anesthesiology,1987,67:729-738.
[2] 张熙哲,吴新民.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9):525-527.
[3] 刘俊杰,赵俊.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4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