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摘要】 目的 探讨贫血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02例门诊和住院贫血患者眼底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视网膜病变31例,占30.39%。中、重度贫血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轻度者(P<0.05或0.01)。结论 常见类型的贫血都可出现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
【关键词】 贫血;眼底;视网膜变性
血液病患者的眼底改变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病情及病程的推测有重要意义,90%的血液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视网膜病变,其临床表现虽不明显,但并不少见[1~3]。多年来不少国内外的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观察研究工作,笔者对102例贫血患者中所发生的视网膜病变进行了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9~2006年间102例门诊和住院的贫血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根据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以及贫血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排除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凝血障碍、肝硬化、急慢性白血病和所有视网膜病变发生有关的全身或眼部疾患者。贫血的诊断和分级标准[4]:血红蛋白(Hb)男<120g/L,女<110g/L即为贫血。轻度贫血:Hb>90g/L;中度贫血:Hb 60~90g/L;重度贫血:Hb<60g/L;极重度贫血:Hb<30g/L。
1.2 眼底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眼底检查,眼底所见的视网膜病变包括:眼底呈现苍淡色调,视乳头及视网膜轻度水肿,视网膜血管发生改变,其颜色在视盘上比视网膜上淡,视网膜静脉颜色接近动脉颜色,视网膜呈火焰状、线条状、圆点状及不规则形和内界膜下出血,并有棉絮状或结节状渗出。观察指标:贫血类型、程度及病程。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按不同类型贫血分析 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贫血的视网膜病变(略)
与缺铁性贫血相比,a:χ2=9.54,P<0.01
2.2 按贫血程度分析 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贫血的视网膜病变(略)
与中度贫血比较,a:χ2=4.42,P<0.05;与重度贫血相比,b:χ2=19.92,P<0.01
3 讨论
血液病学发生眼病改变,其典型者可作为临床诊断和病情的客观指标之一。贫血是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任何类型贫血,眼底均可出现改变。但眼底改变难以反应出贫血的不同类型。眼底改变的轻重一般与贫血程度有关,即病情稳定,当Hb长时间<60g/L时,患者眼底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3,5,6]。本组贫血患者视网膜变发生率为30.39%,与张东辉等[6]报道的27.66%相近。当红细胞总数减为150×1012/L或为正常的30%,Hb<50g/L或为正常的30%时将发生贫血性眼底改变[5]。如Hb<60g/L,病程在半个月以上者,视网膜多有出血、渗出等变化。Hb<60g/L,但病程在一周之内者,视网膜均无出血、渗出等改变[3]。本组重度及极度贫血患者中,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5.17%(16/29)和100.00%(5/5),而且病程多在2周以上。由此可见,贫血患者当Hb明显降低并持续较长时间,极易发生眼底损害。
贫血引起视网膜病变的机理至今并不清楚,可能是严重贫血缺氧损伤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5-羟色胺释放增加导致眼底静脉扩张,或伴随视网膜中央静脉压升高,使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以致发生出血、渗出等改变[3]。重度贫血在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及时给予纠正贫血的以减轻病情的。
眼底视网膜病变是血液病全身障碍的局部表现,慢性血液病患者往往因视力损害而就诊于眼科,因此,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
[1] Lang GE, Spraul CW, Lang CK. Ocular manifestation of hematological disease [J]. Klin Monatsbl Augenheik,1998,212:419-427.
[2] Verna P, Duri P. Ischemic retinitis as a result of acute episodic blood loss [J]. Int Ophthalmol,1998,22:331-333.
[3] 尹丽荣.血液系统疾病的眼底改变[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22(12):668-669.
[4]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M].2版.北京:出版社,1998:1.
[5] 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4-553.
[6] 张东辉,李志英,贺立山,等.视网膜病变在贫血患者中的发生率研究[J].医师杂志,2003,(5):1075-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