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腹腔内与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两种方式的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193例(1组)与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2组)454例,就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剖宫产术中可采取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的方法。
【关键词】 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缝合;妇科外科手术
为了探讨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价值,我们将2005年4月~2006年12月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193例与2005年4月~2006年12月剖宫产术中腹腔内缝合子宫切口454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我院住院产妇,年龄21~37岁,孕周37~42周,APTT 28~45s,无妊娠严重合并症,无手术史共647例。其中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193例(1组),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454例(2组)。1组年龄28.42±2.32岁(21~37岁),平均孕周38周(37~41周);2组年龄为27.53±2.48岁(23~39岁),平均孕周39周(37~41周),两组在年龄、孕周、APTT上差异均无显著性。产妇术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无手术禁忌证,且无高危妊娠。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手术方法 按新式剖宫产[1]结合《妇产科手术学》[2]的方法和步骤常规剖宫产方法娩出胎儿及胎盘后,擦净宫腔,1组采取将子宫娩出腹腔外,用湿盐水垫包住子宫,并进行有效子宫按摩,用微乔线缝合子宫,缝合方法不变。2组采取常规方法即子宫位置仍然在腹腔内缝合子宫。其他步骤均按我院常规剖宫产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由SPSS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所有手术均成功。1组手术时间为30.23±1.23min,2组为40.56±2.13min,1组手术时间比2组显著缩短(t=63.04,P<0.01)。
2.2 术中出血量 1组为280±25ml,2组为330±32ml,1组术中出血量比2组明显减少(t=19.34,P<0.01)。两组患者用缩宫素、止血药剂量相同。
2.3 术后疼痛程度 按WHO分级程度,1组、2组均为2级。
2.4 术后肠粘连 1组产妇中有5例在术后2年因其他病情二次开腹手术,术中见无明显肠粘连。2组产妇中有3例在术后2年因其他病情二次开腹手术,术中见无明显肠粘连。
3 讨论
3.1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手术时间短的原因 拿出子宫后可以在直视下缝合子宫,而且子宫切口对合好,出血少,视野清楚故缝合时间短。
3.2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手术中出血少的原因 可以直视下进行有效的子宫按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拿出子宫后,子宫动脉牵拉致子宫动脉收缩,子宫供血减少,子宫迅速恢复正常形态,减少出血[3]。
3.3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不增加术后疼痛及术后肠粘连的原因 缝合时已经用湿盐水垫包住子宫,且手术时间短,腹腔内脏器暴露时间短,减少了手术操作对肠管及网膜的刺激,肛门排气快,减少了粘连及术后疼痛[4]。
3.4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取代常规缝合方式 本组研究显示术者将子宫全部取出于腹腔外,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宫下段的切口,便于在直视下缝合,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5]。尽管这些探讨是初步的,有待更多资料、更严格的前瞻性研究以及更多的临床工作者通过更多的手术实践来进一步论证。
【】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M].北京:北京技术出版社,1997:4.
[2]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学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26.
[3] 刘仕英,栾美英,于乃贻.腹部横行直切口不缝合腹膜剖宫产术132例分析[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4):217.
[4] 王桂梅,任爱兰,魏敏.三种剖宫产术式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16(5):287.
[5] 杨慧霞,董悦.各种剖宫产术术式的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16(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