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Prep2000检测系统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明春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阴道涂片;细胞学技术;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诊断

  宫颈癌居世界妇女恶性肿瘤第二位,是家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世界上死于宫颈癌的患者80%在发展中国家[1],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成为宫颈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2],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巴氏涂片细胞学作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它的运用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病死率,但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存在的假阴性率至少为15%~20%[3],针对巴氏涂片存在的问题,伴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细胞学的样本采集、制片技术及诊断程序不断进行改进,一系列新的技术应运而生,笔者着重评价对我国产生影响较大的有代表细胞学新技术的ThinPrep 2000检测(TCT)系统。

  1  ThinPrep 2000的基本检测程序

  1.1  系统的构成  ThinPrep 2000处理仪,扫帚样采集器,样品保存瓶及保存液,过滤器,玻片。

  1.2  标本采集  临床医师在诊室用扫帚样采集器按常规方法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但并不是直接涂在玻片上,而是把采集器前端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专用瓶子中漂洗,细胞被直接收集到含有甲醇的保存液中,在室温下细胞在保存液中可以保存3周,在2℃~8℃保存时间则更长。细胞标本瓶被送到细胞实验室后,采用ThinPrep 2000全自动处理仪进行制片。

  1.3  细胞混匀  上机之前在细胞标本瓶内置入一个长6cm、直径2cm、顶端有过滤膜的圆柱型过滤器。整个标本瓶连同过滤器被置于ThinPrep 2000处理仪内,机轴带动过滤器在瓶内转动而使液体旋动,以分散粘液、混匀细胞,但又很柔和而不会损伤细胞,并足以保持成团的细胞如宫颈管细胞或化生细胞团不被打散。

  1.4  细胞的负压过滤膜采集  细胞混匀后,过滤器停止转动,负压管开始抽吸,液体通过滤膜进入过滤器,细胞贴附在过滤膜的外表面,滤膜上均匀分布着直径为8μ的微孔,足以保证细胞成分甚至粘滞在一起的念珠菌孢子等不被滤过,ThinPrep 2000处理仪机软件通过监测过滤器内的液体流速来控制负压抽吸过程。

  1.5  细胞转移  当过滤膜被细胞覆盖后,过滤器自动提起并翻转180°与其上方预置的玻片相对,当滤膜与玻片接触时,依靠过滤器内微弱的正压和玻片与细胞间正、负电荷作用,滤膜上的细胞被转移到玻片上,在界定位置内形成一个直径为2cm的细胞薄层,然后玻片被自动放进一个装有95%酒精的小瓶子里立即固定。每小时约可处理30份标本,人工巴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该方法制成的细胞膜片具有传统巴氏涂片无法比拟的优点,有报道[4],ThinPrep 2000检测液基细胞学和巴氏细胞学分别检出鳞状细胞癌(SCC)100%、80%,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91.0%、71.8%,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72.1%、51.5%,两者诊断HSIL或以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1.6%和72.3%。ThinPrep 2000检测系统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高于巴氏细胞学,能提高检出率,特别是宫颈癌早期和HSIL。因此,ThinPrep 2000技术可替代传统巴氏涂片,该技术的应用能提高LSIL和HSIL的检出率。
   
  此外,ThinPrep 2000检测系统的样本保存液还可以较好地保留细胞的DNA信息,FDA认证中批准ThinPrep 2000的患者样本可以被直接用于进一步的HPV的DNA测试。

  2  ThinPrep 2000技术检测的敏感性
   
  ThinPrep 2000技术由于改善了样本的收集率,并使细胞均匀分布在玻片上,提高了发现LSIL和HSIL的敏感度[5],尤其是高度病变,用ThinPrep 2000检测系统液基细胞学可检出92.9%的高度病变和100%的癌瘤,与传统巴氏涂片的77.8%和90.9%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6],ThinPrep 2000检测系统液基细胞学对识别高度以上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94%[7],宋志琴等[8]也报道ThinPrep 2000检测系统液基细胞学的敏感度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32%和83.89% ,并且显著降低了标本的不满意率。

  3  ThinPrep 2000技术制片与传统巴氏涂片的比
   
  在传统巴氏涂片中,53%~90%假阴性的原因是涂片中没有能诊断的细胞[9],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80%以上的细胞随取样器而丢失[10],没有被转移到载玻片上;其二,涂片质量差,不均匀、过厚、过多的粘液、血液或炎细胞遮盖了异常的细胞。有文献报道[9],有40%的涂片因涂片质量而影响正确诊断,而ThinPrep 2000检测系统却能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顾美皎报道[11]ThinPrep 2000能明显提高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可减少假阴性率的60%。邹倩等报道[12]采用ThinPrep 2000检测技术,其涂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可高达99.97%。ThinPrep 2000技术标本取出后即刻洗入ThinPrep 2000细胞保存液中,使取样器上细胞样本得到全部保留,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巴氏涂片法在涂片过程中所引起的细胞过度干燥而造成的不正确诊断。通过ThinPrep 2000检测系统制成的细胞涂片,细胞结构清晰,背景干净,异常上皮细胞容易被发现,尤其是对于细胞数量少,细胞体积小的HSIL,将大大地提高其诊断率。FDA临床数据显示[13],对常规人群的筛查LSIL以上的检出率提高达65%,HSIL的检出率提高达59.5%。

  4  ThinPrep 2000技术用于微生物的检测
   
  ThinPrep 2000技术除对病变细胞有较高的检出率外,还可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疱疹病毒(HSV)、滴虫、念珠菌及球杆菌等作出诊断。ThinPrep 2000技术可以通过检测挖空细胞对HPV感染作出诊断,HPV感染细胞学检出率通常为3%~5%,而真正的发病率高达30%。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阳性病例其涂片或活检均未明确表现为HPV感染,但仔细观察可能有非常轻微的HPV感染表现包括双核、多嗜性、轻微角化不良细胞,细胞学可能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甚至阴性,这种情况也可能为感染的早期信号,需要3~6个月复查。有报道[14],在10%的阴性涂片、30%的不典型鳞状细胞、60%的CIN中检测到高危类型的HPV。根据韦红卫等[15]报道,对552例病人同时行ThinPrep 2000和PCR荧光法检测HPV比较,结果ThinPrep 2000检出76例,PCR荧光法检出116例,说明了ThinPrep 2000对HPV感染的诊断率不高,不能做到早期诊断,但又建议在宫颈癌筛查时联合ThinPrep 2000和HPV-DNA检测,将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的同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ThinPrep 2000技术对HSV检测主要是根据细胞出现典型多核毛玻璃样和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而作出诊断,但通常HSV细胞学检出率较低,Koss[16]报道其检出率约为0.09‰~0.9‰,原因可能是HSV属自限性愈合疾病,病程通常为2~3周,病变早期由于其细胞学改变不明显或不典型而导致漏诊,加上HS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常常无明显症状而极难求诊[17],可以说查到的病例多数为偶然检查所见。ThinPrep 2000技术对滴虫、念珠菌及球杆菌引起炎症的诊断主要依据发现滴虫原虫、念珠菌菌丝或孢子、线索细胞>20%而作出诊断。
   
  总之,ThinPrep 2000技术的应用,使LSIL和HSIL的检出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宫颈癌转变为一个可能预防和治愈的疾病,这对保障广大妇女的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
    [1] 郭英花,卞美璐.人类巨细胞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妇产科临床,2001,2(4):252-253.

  [2] 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263.

  [3] 吴霞,黄醒华.妊娠期宫颈病变及筛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90-1593.

  [4] 黄卫彤,张江宇,韦红卫,等.液基细胞学与巴氏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对比研究[J].检验医学,2005,20(1):37-39.

  [5] 赵方辉,戎寿德,乔友林,等.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J].中国医学院学报,2001,23(6):638-641.

  [6] Martha LH, David JZ, Mark ES, et al. Utility of liquid-based cytology for cervical carcinoma screening [J]. Cancer Cytopathol, 1999,87(2):48-55.

  [7] 乔友林,章文华,李凌,等.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横断面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1):50-53.

  [8] 宋志琴,王蔼明,吕滨江,等.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上的临床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5):24-25.

  [9] 潘秦镜,李凌,乔友林,等.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4):309-311.

  [10] 赖炜玲,屈秦红,籍生萍,等.TCT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12):917-918.

  [11] 顾美皎.TBS系统中异常上皮细胞的诊断和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66- 467.

  [12] 邹倩,濮德敏,周利平,等.液基超薄细胞技术及TBS系统检测2635例宫颈涂片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4):268-270.

  [13] Lee KR, Ashfaq R, Birdsong GG, et al.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Papanicolaou smears and a fluid based, thin-layer system 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J]. Obstet Gynecol,1997,90(2):278-284.

  [14] 曹箭,潘秦镜,周彬,等.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细胞病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12-214.

  [15] 韦红卫,黄卫彤,罗小琼,等.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HPV DNA检测筛查宫颈癌的应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205,22(5):711-712.

  [16] Koss LG. Diagnostic cytology and its histopathologic bases [M]. 4th ed. Philadelphia:J.B.Lippincott Company,1992:663.

  [17] 马正中,阙秀,刘树范.诊断细胞病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2-330.